一、症狀
男女均可發病,好發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10,發病年齡以40~50歲為多見,但也見兒童發病者。皮膚早期損害常無自覺症狀,不被注意。初發損害為扁豆大小平頂丘疹,圓形或不規則形,粉紅色,伴有明顯的紅色邊緣,質地柔軟,以後漸發展為典型皮損,丘疹呈瓷白色、象牙色,質地堅硬,可互相融合成斑塊,境界清楚,中央凹陷,嵌有黑頭粉刺樣角栓,除去後呈小坑狀凹陷。後期皮損中央萎縮變薄,可融合成界限清楚的白色斑片,白斑中央可起大皰或血皰,大皰性損害消退後可形成較多的粟丘疹,萎縮處成為微凹陷的瘢痕。
皮損好發於軀幹上部如鎖骨上窩、胸前區、腋窩、兩乳房、臍周、前臂及頸部,以外生殖器更多見,發生於外陰者占50%~75%。
發於女陰者,多見於小陰唇、陰蒂、肛門周圍,有時可延伸至股內側,可單發於女陰,也可同時有他處皮損,損害為象牙色或蠟黃色扁平堅實丘疹,有時融合成片,表麵角質增生,並可見角栓。有時出現潮紅、浸漬、糜爛、小水皰,甚至出血。晚期可發生萎縮、白斑,萎縮麵積擴大,可使尿道口發生狹窄,有的有可能轉變為鱗癌。損害處瘙癢明顯,亦可有疼痛、性交困難、排尿困難和便秘。有人認為本病與女陰幹枯病(kraurosis valvae)為同一疾病,亦可能為女陰白色病損的一種變型。發於男性外陰者多見於老年,大多患有包莖或龜頭炎,損害與發生於女陰者基本相同。皮損好發於包皮內側和龜頭,為角化性丘疹。界限清楚,表麵呈淡白色,可有羊皮紙樣皺褶。皮損亦可發生於陰莖,陰囊和其他部位。損害嚴重者可發展為尿道口狹窄,包皮係帶硬化萎縮,甚至消失,包皮硬化不能上翻,或因糜爛與龜頭粘連。通常瘙癢不著,少見癌變。有認為本病與閉塞性幹燥性龜頭炎(blanitis xerotiva obliterans)或陰莖幹枯(kraurosi penis)為同一疾病。病程緩慢,常持續多年,成年人的損害多呈進行性,兒童的損害則隨年齡增長而減輕。有的在月經初潮時或之前自行消退。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組織病理,可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