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肌炎一般治療
一、治療原則
1.盡早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免疫抑製劑;
2.對症和支持治療,防治各種感染;
3.血漿交換療法;
4.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
5.頑固、重症者全身放療。
二、用藥原則
1、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鬆、潑尼鬆(強的鬆))、氫化可的鬆、甲基氫化潑尼鬆(甲基強的鬆龍))等對大多數多發性肌炎有效,為治療本病首選,一般主張早期以大劑量衝擊,中劑量鞏固治療,時間不少於3個月,小劑量維持時間不應短於2年。
2.對於伴有潰瘍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不能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病人,以及經正規激素治療3個月,肌無力和肌痛仍無改善者,均應改用或加用免疫抑製劑(環磷酰胺、硫唑嘌呤或甲氨喋呤),對合並惡性腫瘤者尤合適。
3.大劑量丙種球蛋白以及血漿交換治療對本病有治療作用,但需較高的醫療費用。
4.長期大量應用激素、免疫抑製劑等,要注意藥物副作用,加強對症、支持治療,對合並感染者,應盡早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三、應用皮質激素。強的鬆40-60mg/d頓服。病情穩定後逐步減量,病情危重者氫化考的鬆200-300mg/d,或地塞米鬆10-20mg/d加於10%葡萄糖內靜滴。病情穩定後改為口服,調節劑量至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程度為維持量,有時達2-3年之久,療程中,應間斷使用ACTH。
四、激素大劑量短療程無效者應考慮停藥,可換用免疫抑製劑,硫唑嘌呤每日100-200mg。注意副作用。苯丙酸諾龍25mg肌注2次/周,對減輕疼痛,緩解症狀有效。
五、有吞咽困難者,應鼻飼,以保證足夠的營養。呼吸道阻塞或呼吸肌麻痹者須及時氣管切開及輔助呼吸。強力寧具有激素樣作用而無其副作用,可選用。40mg V.D 1次/d。
六、有條件者可行血漿交換治療。
多發性肌炎辨證論治
一、西醫治療
1、毒熱入絡證
證候:肌肉疼痛,手不可觸,或肌肉腫痛,可見肌肉無力並見皮膚散在紅斑,皮疹以眼瞼周圍和胸背部為多,色多紅紫。或伴有發熱惡寒、關節酸痛,或高熱口渴、心煩躁動,或口苦咽幹、大便噪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脈洪大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通絡
方藥:清熱地黃湯加味。
水牛角20g 生地50g 赤、白芍各25g 牡丹皮15g 葛根25g 板藍根25g 土茯苓25g 絲瓜絡15g
方解:方中水牛角、板藍根清熱解毒,配土茯苓解濕熱之毒,赤白芍、牡丹皮涼血活血,生地黃涼血滋陰除痹,葛根解肌清熱,絲瓜絡通絡。
加減法:若熱甚者加黃柏、連翹,表虛者加生黃芪。
2、濕熱阻絡證
證候:肌肉酸痛腫脹,四肢沉重,抬舉無力,身熱不揚,汗出粘滯,食欲不振,胸脘痞悶,麵色虛浮,二便不調,舌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降濕,解肌通絡。
方藥:當歸拈痛湯加減。
羌活15g 人參15g 苦參25g 升麻10g 葛根25g 蒼術15g 炙甘草15g 黃芩15g 茵陳15g 防風15g 當歸15g 知母15g 澤瀉15g 豬苓15g 白術15g
方解:方中苦參、黃芩、茵陳、知母等配澤瀉、豬苓清熱利濕,用葛根、升麻解肌清熱,蒼術、白術、甘草健脾以養肌,羌活、防風祛風勝濕兼助脾之升機,並有祛邪達表之用,當歸活血養血通絡。諸藥相伍有清熱除濕通絡解肌之功。
3、寒濕痹阻證
證候:肌肉酸脹、疼痛、麻木不仁,四肢萎弱無力,每遇寒肢端發涼變色疼痛,伴有晨寒身重,關節腫痛,舌淡苔白膩,或舌有齒痕脈沉細,或濡緩。
治法:散寒祛濕,解肌通絡。
方藥:薏苡仁湯加減。
薏苡仁25g 當歸15g 川芎15g 炙麻黃5g 桂枝25g 羌活15g 獨活15g 防風15g 川烏5g 蒼術25g 甘草15g 幹薑15g
方中當歸、川芎養血通經活絡,配薏苡仁、蒼術祛濕蠲痹,用麻黃、桂枝、羌活、獨活,防風散寒祛風,川烏、生薑濕痹散寒。本方治療肌痹初期,寒勝於濕者。
加減法:若濕重於寒者加木瓜15g、防已15g、蠶砂15g、土茯苓25g,去麻黃、川烏、羌活、獨活。
4、脾腎兩虛證
證候:肌肉萎縮、麻木不仁、鬆弛無力,四肢怠惰,手足不遂,或麵色萎黃,或麵色晄白,身體消瘦,脘腹脹悶,吞咽不利,毛發稀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或弱。
治法:溫補脾腎,益氣血通絡。
方藥:右歸丸加減。
熟地25g 山藥25g 山萸肉15g 枸杞子15g 杜仲15g 菟絲子15g 製附子15g 肉桂15g 當歸15g 鹿角膠15g
方解: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菟絲子補腎,杜仲壯骨強筋,山藥健脾,當歸、鹿角膠養血通絡,附子、肉桂壯陽,陽壯則生機自強,精微物質得生,肌肉得以溫養。
加減法:肌痹日久肌肉萎縮、無力明顯時,加黃芪、黨參,肉桂改為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