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靜脈竇閉塞性顱高壓一般治療
顱內靜脈竇閉塞性顱高壓西醫治療
一、治療
1.藥物治療
對於頭、麵部的感染,無論是急性或慢性,應積極治療,並應查明與靜脈血栓形成的有關病因給予糾正,對於炎症引起的急性靜脈竇閉塞,應用高效廣譜大劑量抗生素治療,防止血栓形成和減少複發。文獻資料提示,肝素抗凝治療明顯降低靜脈血栓形成死亡率(由36%下降到12%)。目前有關抗凝藥物的應用仍有爭論。對有顱高壓者應給脫水降顱壓治療,地塞米鬆20mg/d有減輕腦水腫的療效。
2.外科治療
對於顱內靜脈竇急性閉塞引起的顱高壓、有視力急劇損害和顱高壓危象者,應考慮去骨瓣減壓,目前尚有以下再通靜脈竇的方法:
(1)靜脈竇血栓清除術:
多選擇靜脈竇側角切開,硬腦膜靜脈竇為硬腦膜折疊而成的靜脈回流管道,上矢狀竇的橫斷麵呈三角形,這種形態保持了靜脈血液回流。由於矢狀竇兩側角的硬膜較堅韌,易於承受縫線的牽拉,手術切開後,對靜脈竇腔損傷小,而且切口處易壓迫止血,具體方法:術前確定血栓形成的部位,暴露閉塞的靜脈竇段,在靜脈竇外側角處2cm切開,用縫線牽拉切口兩側,用大口徑吸引器伸入切口內,吸除血栓,必要時搗斷竇腔內Willis索,血流恢複後結紮縫線,關閉縫口,為了防止血栓再次形成,術後在竇內留置矽膠管連續滴注肝素。
(2)靜脈竇插管溶栓法:
在上矢竇前部切開一小口,用微導管插入竇內,先用4000U/min尿激酶灌注,隨著血栓的溶解,當導管伸向竇彙,尿激酶速度減少到1000U/min,可用導絲把導管逐漸導向矢狀竇後方,直至竇彙,根據血栓溶解的快慢調整尿激酶灌注速度。也有報道在竇彙處切開1cm長的小口,把小兒胃管從竇彙插入向左、右側橫竇和矢狀竇,注入鏈激酶,直至靜脈竇血栓溶解、顱壓下降、竇彙切口處血流增加再封閉切口。Persson報道鏈激酶局部灌注24h,劑量分別為:250萬U/h,60萬U/6h,和30萬U/17h,總計340萬U/24h,灌注時監測顱內壓,給巴比妥類藥鎮靜治療,靜脈竇再通可使顱內壓恢複正常。重複腦血管造影了解靜脈竇開通情況,可用5萬U尿激酶溶於250ml生理鹽水中,如果一個劑量不夠,可再另用一個全量或半量,最大劑量可在3~6h內連續使用7.5萬~22.5萬U,用尿激酶可有體溫升高和傷口出血並發症。
(3)Sindou橫竇搭橋術:
對雙側橫竇和主側橫竇閉塞病人,Sindou報道了橫竇-頸靜脈之間用人隱靜脈搭橋治療橫竇閉塞病人。手術方法:先暴露閉塞橫竇的近端,將閉塞處橫竇兩側硬膜切開,用臨時阻斷夾暫時阻斷從枕葉和小腦等處進入靜脈竇的血流,切開橫竇與大隱靜脈做成45°角的端-側吻合。盡可能向上分離頸內靜脈出顱的遠端,然後切斷,與搭橋的大隱靜脈另一端做端一端吻合。吻合結束前用肝素鹽水衝洗吻合口和靜脈管腔,為了防止搭橋移植靜脈過度牽拉和扭曲,要使移植靜脈略長於兩吻合口的距離,搭橋靜脈要置入頸部肌肉內,咬除橫竇下端吻合口處顱骨,防止縫合頭皮後該處的搭橋靜脈受壓。
二、預後
國外用橫竇搭橋方法曾對10例橫竇閉塞引起顱壓增高病人手術治療,其中橫竇血栓3例,先天性橫竇異常5例,醫源性橫竇閉塞2例。全部病人術後顱壓下降,視盤水腫消退,視力好轉。8例術後2~5年腦血管造影顯示搭橋橫竇通暢。Saiki等報道1例中耳炎橫竇閉塞病人,用大隱靜脈外套矽膠管做閉塞橫竇搭橋術,術後病人頭痛消失,顱壓由4.9kPa降至3.0kPa,血管造影證明搭橋橫竇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