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風濕熱一般治療
一、小兒風濕熱西醫治療
本病治療藥物主要為抗風濕藥物,並預防複發,注意清除病灶,
1.一般治療方法
(1)休息可以減輕心髒負扭,應強調急性期臥床休息。
(2)飲食以易於消化而富於營養為原則。有心衰者應低鹽飲食。
(3)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
方案一:普魯卡因青黴素40~80萬單位,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
方案二:苯唑西林鈉(苯唑青黴素鈉)120萬單位,肌肉注射一次。
方案三: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予口服紅黴素,每天4次,每次0.5g,共10天。
(4)嚴重心髒炎、心髒擴大者易發生心力衰竭以及心衰者,除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以外,應加用地高辛或靜注西地蘭及速效利尿劑如速尿等進行治療。
2.抗風濕治療
(1)水楊酸製劑是治療急性風濕熱的最常用藥物,
對風濕熱的退熱,消除關節炎症和血沉的恢複正常均有較好的效果。水楊酸製劑以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和水楊酸鈉較為常用,尤以阿司匹林效果最好。
兒童每日80~100mg/kg;水楊酸鈉每日6~8g,分4次服用。使用水楊酸製劑應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或出現全身毒性反應如耳鳴、頭痛、或換氣過度。症狀控製後劑量減半,維持6~12周。
但是阿司匹林等水楊酸製劑常有胃部刺激症狀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此時可用氫氧化鋁,不宜服用碳酸氫鈉,因後者可減低水楊酸製劑在胃腸道的吸收,增加腎髒的排泄,並可促發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2)糖皮質激素與阿司匹林對風濕熱的療效方麵並無明顯差別
且有停藥後“反跳”現象和較多的副作用,故一般認為,急性風濕熱患者出現心髒受累表現時,宜先用水楊酸製劑;如效果不佳,例如熱度不退,心功能無改善,則應及時加用糖皮質激素。可用潑尼鬆兒童每天2mg/kg,分3~4次口服。直至炎症控製,血沉恢複正常。以後逐漸減量,以每天5~10mg為維持量;總療程需2~3個月。病情嚴重者,可用氫化考的鬆每天300~500mg;或地塞米鬆每天.25~0.3mg/kg,靜脈滴注。
糖皮質激素停藥後應注意低熱,關節疼痛及血沉增快等“反跳”現象。在停藥前合並使用水楊酸製劑,或滴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12.5~25mg,每天一次,連續三天,可減少“反跳”現象。
(3)若有的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等水楊酸製劑,
可用氯滅酸(抗風濕靈)0.2~0.4g,每日3次,或貝諾酯(benorilate)每日1.5~4.5g,分次服用,貝諾酯係阿司匹林與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的脂化物,對胃刺激較輕,吸收後在血中緩慢釋放出水楊酸。
3.舞蹈病的治療
可用苯巴比妥、安定等藥物,如有其他風濕熱的表現可應用阿司匹林治療。舞蹈症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通常無明顯的神經係統後遺症,耐心細致的護理,適當的體力活動和藥物治療大多可取得良好的結果。患者應盡量安置於安靜的環境中,避免刺激。
4.慢性心瓣膜病的治療
除臨床上需給抗風濕藥物外,對無風濕活動臨床表現者,則治療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麵。還可以進行洋地黃長期治療,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長期口服洋地黃,要隨時調整劑量,保持有效維持量。
如有慢性扁桃體炎,於風濕熱控製後可摘除扁桃體,但在術前2~3天及術後1~2周注射青黴素,以防止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在拔牙前後也應如此治療。
在心瓣膜嚴重損害時,可作瓣膜成形術或置換術,從而恢複瓣膜的正常功能,可使危重病兒的臨床症狀顯著好轉。但由於兒童期存在不斷生長發育問題,可形成置換瓣膜相對狹窄現象,以及轉換瓣膜的耐久性、術後抗凝治療、預防感染等等問題,必須嚴重掌握適應證。一般認為其適合做手術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替換二尖瓣的適應症:
心功能Ⅲ至Ⅳ級;血栓栓塞發生2次以上;左房大,有心房纖顫、房壁鈣化者;進展性肺動脈高壓,病情逐漸惡化者。
(2)替換主動脈瓣適應征:
患兒各項客觀檢查指標為陽性,並有心肌缺血症狀,雖心功能尚好(小於Ⅲ級)亦應作手術。主動脈瓣病變引致明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暈厥或心力衰竭者;
5.預防複發
(1)患過風濕熱的兒童,應長期用藥物預防鏈球菌感染。預防藥物首選長效青黴素,方法為每月肌注1次,劑最為120萬U。長期用藥預防至少5年;
(2)若患兒臨床遇有鏈球菌咽部感染,應及時以青黴素治療,療程7~10日。
小兒風濕熱辨證論治
二、小兒風濕熱中醫治療
一】中成藥
1.濕熱痹衝劑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利濕通絡功效,適用於濕熱阻絡之風濕熱痹。
用法用量:3~6歲每服1/3袋,6~9歲每服1/2袋,9歲以上每服1袋,每日2~3次。
2.新癀片
功能主治:通絡止痛,清熱消炎,活血化瘀功效,治療風濕熱之熱盛者。用法用量:3~6歲每服1片,6~9歲每服1/2-1片,9歲以上每服2片,每日3次。
3.四妙丸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通筋利痹之功,治療風濕熱屬熱盛者。
用法用量:3~6歲每服2g,6~9歲每服4g,9歲以上每服6g,每日3次。
4.當歸拈痛丸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活血,益氣養陰之功效,適用於風濕熱痹,經久不愈,耗傷氣血之證。
用法用量:3~6歲每服2g,6~9歲每服3g,9歲以上每服6g,每日2次。
二】專方驗方
1.獨活二秦湯
方劑:獨活12g,秦艽10g,秦皮10g,xi薟草10g,青風藤10g,石楠藤10g,雞血藤12g,忍冬藤15g。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風濕熱關節腫痛者。
2.熏洗方
(1)方劑:
宣木瓜10g,秦艽、防風、防己、伸筋草、白芷各6g
功能主治:適於濕熱痹痛;
製法:水煎後乘熱熏洗四肢關節,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
(2)方劑:
南紅花10g,羌活15g,透骨草15g,防風15g,桑枝15g,木瓜20g
功能主治:適於關節腫脹疼痛者;
製法:水煎後熏洗患處,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
3.清痹湯
方劑:忍冬藤15g,青風藤12g,絡石藤12g,敗醬草10g,老鸛草10g,土茯苓10g,丹參10g。
功能主治:適用於風濕熱關節腫痛較甚者。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
4.濕熱痹痛方
方劑:蒼術10g,黃柏10g,知母10g,生石膏30g,茯苓12g,澤瀉10g,白術6g,桂枝10g,防己12g,生地12g。
功能主治:適用於小兒急性風濕熱。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
5.抗風濕合劑
方劑:虎杖15g,茜草12g,桑寄生10g,蘄蛇6g。
功能主治:適用於風濕熱以關節腫痛為主證者。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或共研細末,每服2~3g,日服3次。
三】辯證方劑
1.熱痹濕盛
治法:利濕宣痹。
方藥:二妙丸加味。蒼術、黃柏、海桐皮各15g 防己、滑石、地龍各10g,絲瓜絡、晚蠶砂各6g。便溏加木香、黃連;納呆加焦三仙、薏苡仁。
2.熱痹熱盛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白虎加桂枝湯加減。生石膏、薏米各20g,知母、黃柏、防己各12g,桑枝、滑石各10g,黃連6g。口幹煩悶加藿香、佩蘭;口幹多飲加花粉、葛根、石斛;關節痛甚加赤芍、丹皮。
3.熱痹陰虛
治法:養陰清熱,利濕宣痹。
方藥:生脈飲加味。生地、麥冬、黨參各15g,石斛、黃柏、桑枝各10g,五味子、晚蠶砂各6g。心悸甚加酸棗仁、丹參;氣虛加黃芪、茯苓;低熱不退加青蒿、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