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

別名:
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30%
多發人群:
先天性或後天獲得性,先天性...
發病部位:
血液血管 骨髓
典型症狀:
真菌感染 白細胞減少 乏力 粒細胞減少
並發症:
粒細胞缺乏症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血液科
治療方法:
病因治療、藥物治療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治療?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一般治療

  一、治療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如停用可疑藥物,停止接觸可疑毒物,針對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各種原發性疾病的治療等。

  中性粒細胞減少的主要表現是感染,但感染發生的危險度與中性粒細胞減少程度呈負相關:中性粒細胞數(1.0~1.8)×109/L的患者感染發生的可能性小,(0.5~1.0)×109/L者居中,<0.5×109/L的患者可能性最大。此外,感染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與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及病程有關,一般來說,由於中性粒細胞生成減少疾病,如繼發於細胞毒藥物、骨髓放療或早期造血祖細胞內在缺陷等所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比其他原因所致的患者其感染發生的幾率更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同時伴有單核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減少、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的患者比僅隻有單純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感染更為嚴重。因此,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治療應因人而異,因病因而異。

  1.升中性粒細胞數的治療

  (1)促白細胞生成藥: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很多,如維生素B6維生素B4、利血生、肌苷、氧核苷酸、雄激素、碳酸鋰等,但均缺乏肯定和持久的療效,因此,初治患者可選用1~2種,每4~6周更換一組,直到有效,若連續數月仍不見效者,不必再繼續使用。

  (2)免疫抑製藥治療:如糖皮質激素、硫唑嘌呤、環磷酰胺、大劑量人血丙種球蛋白輸注等,對部分患者,如抗中性粒細胞抗體陽性或由細胞毒T細胞介導的骨髓衰竭患者等有效。

  (3)集落刺激因子治療:主要有非格司亭(rhG-CSF)和rhGM-CSF。用非格司亭(rhG-CSF)治療嚴重的慢性粒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絕對值計數<0.5×109/L)的Ⅲ期隨機對照臨床實驗報道:120例特發性粒細胞減少症、周期性粒細胞減少症和先天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用非格司亭(rhG-CSF )3.45~11.50μg/(kg·d),皮下注射,連續4個月後,其中108例患者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如Fehy綜合征、藥物性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內破壞不定期中性粒細胞減少症、Kostmann綜合征、Shwachmann綜合征等也有治療成功的小宗病例報道。治療不僅通過促進骨髓內粒細胞生成和釋放而使中性粒細胞數升高,而且可以激活成熟中性粒細胞,從而使其吞噬功能增強而有利於感染的控製。

  2.骨髓移植 除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淋巴瘤等成功地用骨髓移植治療外,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也有治療成功的報道。由於異基因骨髓移植的治療相關病死率高,因此,應權衡利弊,絕對掌握好選擇該治療的適應證。

  3.感染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的治療 如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僅隻有發熱而無膿毒血症表現者,一般可在門診治療以避免醫院內繼發感染。對於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特別是粒細胞缺乏患者)出現發熱時,應以內科急診患者對待,立即收入院治療,有條件時應予逆向隔離。在進行皮膚、血、尿、大便等部位的病菌培養檢查後,立即給予經驗性廣譜抗生素治療。若病原菌明確患者,則根據藥敏試驗改用針對性的窄譜抗生素。若未發現病原菌,但經治療後病情得以控製者在病情治愈後仍應繼續給予口服抗生素7~14天。若未發現病原菌,且經前述處理3天後病情無好轉,對病情較輕者可停用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再次進行病原菌培養,若病情較重者應在原有治療基礎上加用抗真菌藥,如兩性黴素B等。對於嚴重感染患者,還可給予中性粒細胞輸注,由於中性粒細胞在外周血和組織中的生存期短,因此至少1次/d,連續3天方可起效。

  二、預後

  與粒細胞減少的程度、病程、病因、治療方法等有關。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0×109/L時,感染的機會較少,如果去除病因,則預後較好。急性粒細胞缺乏症在過去因繼發感染致使病死率高達70%~90%,目前因抗菌藥物、造血細胞生長因子(G-CSF、GM-CSF)等控製感染手段的增強及廣泛應用,使大多數病人能度過感染關,預後良好,病死率已降至25%以下。但年老、全身衰竭黃疸或合並嚴重感染者病死率高。雖積極治療10天仍無明顯好轉者預後較差。骨髓中尚保留少量幼稚細胞比完全缺乏者恢複較快。外周血單核細胞持續存在並有增多趨勢,提示疾病的好轉。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相關醫生

更多>

  • 鄧琦,主任醫師
    鄧琦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血液科

    擅長疾病:各種血液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包括應用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血液係統惡性腫瘤。

  • 鄧琦,主任醫師
    鄧琦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血液科

    擅長疾病:各種血液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包括應用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血液係統惡性腫瘤。

  • 崔徐江,主任醫師
    崔徐江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廣東省中醫院 血液科

    擅長疾病:綜合內科病的診治及健康調養,如:感冒咳嗽、胃痛腹瀉、糖尿病、甲亢、失眠、頭痛、疲勞、風濕、腎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貧血、出血等。

  • 代喜平,主任醫師
    代喜平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廣東省中醫院 血液科

    擅長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液腫瘤性疾病,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慢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各類貧血性疾病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人類第六感有哪些表現

人類第六感,也稱為直覺或超感官知覺,是一種超越傳統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感知能力。它的表現可能包括對即將發生事件的預感、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性、對環境變化的直覺反應,以及在沒有明顯線索的情況下對事物的深刻理解。這種感知能力可能與大腦的潛意識處理信息有關,有時表現為夢境、直覺判斷或對特定情境的強烈感覺。第六感的表現形式多樣,個體差異較大,且科學界對其存在和作用機製的解釋尚不完全明確。

麵膜過期10天還能用嗎

麵膜過期10天不建議使用。麵膜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過期後可能導致微生物滋生,營養成分變質,使用後可能引起皮膚不適或過敏反應。過期麵膜的保濕、修複等功效也會降低,無法達到預期護膚效果。為確保皮膚健康,建議使用保質期內的麵膜。如不慎使用過期麵膜後出現皮膚問題,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橄欖油能去除妊娠紋嗎

橄欖油作為一種天然植物油,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和維生素E,具有滋潤皮膚、增強皮膚彈性的作用。雖然橄欖油不能直接去除妊娠紋,但長期堅持使用橄欖油按摩,可以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從而減輕妊娠紋的外觀。然而,橄欖油的效果因人而異,對於已經形成的妊娠紋,橄欖油可能隻能起到輔助改善的作用,不能完全消除。對於預防妊娠紋的形成,橄欖油可能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

普伐他汀副作用小療效如何

普伐他汀作為一種HMG-CoA還原酶抑製劑,主要通過抑製膽固醇合成途徑來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從而發揮降脂作用。其療效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總膽固醇(TC)方麵表現良好,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積極意義。普伐他汀的副作用相對較小,常見的包括胃腸道不適、頭痛、肌肉疼痛等,但通常較為輕微,且發生率較低。在合理使用和監測下,普伐他汀可以為患者提供有效的降脂治療,同時保持較好的安全性。

白香瓜有哪些營養吃法

白香瓜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其營養成分,建議采用以下幾種吃法:首先,直接食用新鮮白香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天然風味和營養成分;其次,可以將白香瓜切塊,與其他水果如蘋果、香蕉等混合製作成水果沙拉,增加口感的同時,也能攝入多種營養素;此外,白香瓜還可以榨汁飲用,但要注意不要過濾掉果肉,因為果肉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總之,白香瓜的食用方法多樣,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需求進行選擇。

CD係列細胞檢測是什麼

CD係列細胞檢測是一種免疫學檢測方法,主要用於評估和監測人體免疫係統中特定細胞亞群的數量和功能。CD是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的縮寫,指的是細胞表麵分化抗原,它們是細胞表麵的特殊蛋白質,用於區分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通過檢測CD係列細胞,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狀態,識別免疫缺陷或異常,以及評估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的進展和治療效果。這項檢測對於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後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