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的疾患一般治療
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的疾患西醫治療
1、治療
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二尖瓣和主動脈瓣雙瓣病變的有效方法。雖然在手術適應證和手術時機的選擇,具體手術操作和常規圍術期處理等方麵,與單瓣膜手術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雙瓣膜病變中各瓣膜病變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及其組合類型不同,其外科處理的原則和方法與單瓣膜手術還有較大的差異,甚至在某些方麵仍存在不同的觀點,因此必須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考慮而定。從理論上講,二尖瓣和主動脈瓣雙病變的外科治療有四種手術方式,即二尖瓣和主動脈瓣雙瓣置換術、二尖瓣置換術和主動脈瓣成形術、主動脈瓣置換術和二尖瓣成形術,以及二尖瓣和主動脈瓣雙瓣成形術。但從聯合瓣膜病的病理改變看,特別是風濕性瓣膜病,二尖瓣與主動脈瓣的纖維化和鈣化較重,此外,由於主動脈瓣解剖的特點,施行主動脈瓣成形術方法效果較差,因此,在臨床上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雙病變常用的手術方法是雙瓣膜置換術,有時二尖瓣病變較輕,可作主動脈瓣置換術與二尖瓣成形術,其餘兩種手術方式很少應用。
2、預後
在20世紀60~70年代以前,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雙瓣膜手術的早期死亡率可高達20%~25%,明顯高於單瓣膜手術。近十幾年來,隨著瓣膜手術技術、心肌保護和體外循環技術、麻醉及術後重症監護水平的提高,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雙瓣膜手術的早期死亡率已有顯著下降,一般為6%~15%左右,近年來已降至5%~8%以下。上海長海醫院自1985~1999年,共施行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雙瓣膜置換術985例,早期死亡率為6.9%,其中1990年前為13.02%,1991~1995年為7.25%,1996年後降至3.7%。影響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雙瓣膜手術早期療效的主要因素是術前心功能狀態以及合並其他重要髒器的嚴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或功能不全(如慢性腎功能不全、肺動脈高壓等)。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為心力衰竭和以心肺腎為主的多髒器功能衰竭。因此,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加強心肌保護和優化圍手術期處理是提高雙瓣膜手術早期療效的重要措施。
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雙瓣膜置換術的遠期療效較單瓣膜置換術稍差。影響遠期療效的主要因素是術前心功能狀態、心肌肥厚程度及與抗凝有關的並發症。有文獻報道,5年和10年的遠期生存率分別為60%~88%和 43%~81%,血栓栓塞的發生率為0.3%~6.6%病人/年,抗凝出血的發生率為0.1%~4.5%病人/年。合並巨大左室者雙瓣膜置換術後5年和9年的遠期生存率分別為70%~80%和35%~75%。上海長海醫院報道703例風濕性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雙瓣膜置換術後的遠期死亡率為2.1%病人/年,5年和10年的遠期生存率分別為81.3%和73.4%,抗凝出血的發生率為1.2%病人/年。因此,重視術後隨訪,尤其是加強心功能支持、防治心律失常和抗凝指導有助於提高雙瓣膜手術的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