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二尖瓣畸形一般治療
一、治療: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病例如二尖瓣病變對心功能影響較輕又不伴有其它心髒血管畸形,臨床症狀較遲出現,可能生存到成年期。如在出生後1年內即呈現臨床症狀,則往往病情進展迅速並持續加重,約半數病例在6個月到1年內死亡,很少生存到10歲以上。因此明確診斷後應爭取施行手術治療。
治療:Starky於1959年,Creech於1962年開展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外科手術治療。由於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病變比較複雜,形態多樣且本病很少見,手術治療的病例數不多,積累的經驗很少。關於手術治療的方法尚有不少不同的意見。選擇施行手術的年齡需考慮體格生長發育,體力活動能力和是否並發肺高壓等情況。嬰兒病例手術死亡率高達50%,出生後3個月內膠原組織尚未發育成熟,瓣膜組織非常脆弱,手術時容易破損,如病情許可宜延遲到2~3歲時施行手術。並發重度肺高壓者則應在1歲半之前施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首選二尖瓣整形術。兒童病例應用人工器械瓣膜術後易並發血栓栓塞,需長期抗凝治療,生物瓣膜雖然術後無需長期抗凝治療,瓣膜的血流動力學性能也較好,但瓣膜鈣化的發生率很高,因此兒童病人應盡可能避免施行二尖瓣替換術。因病變情況必需作瓣膜替換術者約占病例數的10~15%。
手術操作:胸骨正中切口,經右心房切口置入上下腔靜脈引血導管,在靠近無名動脈開口處置入升主動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將體溫降至25℃左右,用冷停搏液心髒局部降溫保護心肌。阻斷主動脈,在房間溝部位切開左心房,判定二尖瓣病變情況,特別注意瓣葉活動度、對合情況以及瓣環、腱索和乳頭肌的形態。手術時於左心室腔內加壓注入生理食鹽水有助於判定二尖瓣的功能情況,如能達到瓣葉閉合線與瓣環的後內瓣葉基部相平行,且兩個瓣葉對合麵較多,則可認為瓣膜畸形已獲得較滿意的矯治。
先天性二尖瓣狹窄瓣膜整複術:按瓣膜病變的具體情況作如下整形矯治術。 瓣葉:瓣葉穿孔可用心包片縫補,瓣葉裂缺則作間斷縫合。交界融合可行切開術。
腱索:腱索過長可植入乳頭肌內。腱索部分缺失可切除該段失去支撐的瓣葉,再縫合瓣葉和瓣環。腱索間隙被瓣葉組織遮蓋或腱索過粗致間隙狹小者,可行腱索修整開窗術,亦可將缺少腱索的瓣葉遊離緣縫合固定於鄰近的腱索。
乳頭肌:乳頭肌過長或僅有一個粗大的乳頭肌,可部分切開乳頭肌或施行乳頭肌開窗術。
瓣環:瓣環過大可作瓣環縮縫術或用人工瓣環作瓣環整形術。二尖瓣瓣上環:沿左心房壁切除纖維環但須注意勿損傷前瓣葉。
瓣膜替換術:切除二尖瓣後用子宮頸擴大器輕柔地擴大瓣環,僅將人工瓣膜的瓣柱放入瓣口而將縫環縫合於左心房壁,這樣可以選用口徑較大的人工瓣膜。
治療結果:二尖瓣狹窄病例,瓣膜修複整形術的手術死亡率為25~40%。二尖瓣關閉不全病人手術死亡率則僅3~10%。瓣膜替換術在二尖瓣狹窄病例手術死亡率為20~60%,二尖瓣關閉不全為30%。術後生存的病例雖然半數以上左心房、左心室之間仍有殘餘的舒張壓差或心尖區仍可聽到收縮期雜音,但近90%的病例心功能恢複到I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