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膽囊炎一般治療
一、小兒急性膽囊炎西醫治療
1. 非手術治療
(1)解痙鎮痛:
可用硫酸阿托品0. 3~0.6mg,每日三次,或0.5~1mg/次,肌肉注射:硝酸甘油0.6mg/次,舌下含服;杜冷丁50~100mg/次,肌肉注射,以解除Oddi括約肌痙攣和疼痛。
(2)抗菌治療:
其目的是預防菌血症和化膿性並發症。常選用氨基苄青黴素和氨基糖甙類聯合應用,或選用第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羥唑和頭孢呋肟治療。更換藥時應根據血、膽汁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而定。
(3)一般治療:
急性膽囊炎一旦確診,應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輸液及休息等治療。
2.手術治療
膽囊切除術是急性膽囊炎的根本治療。
以下症狀適合做手術:
(1)膽囊壞疽及穿孔,並發彌漫性腹膜炎者;
(2)急性膽囊炎反複急性發作,診斷明確者;
(3)高熱,中毒性休克,經積極內科治療,病情繼續發展並惡化者;
(4)無手術禁忌證,且能耐受手術者;
(5)在治療過程並發有肝膿腫,胰腺炎,膽囊壞死穿孔;
(6)膽管結石。瘢痕狹窄非手術不能解除者。
手術原則:
解除膽道的梗阻,充分引流減低膽內壓,術前應積極準備,包括輸血、補液、靜脈輸入抗生素及糾正休克等措施。如經3~6小時的積極治療,症狀未見好轉,即應行急症手術以免失去搶救機會。
手術方式:
可根據患兒一般情況及局部情況決定。如係化膿性穿孔性或壞疽性膽囊炎則作膽囊切除。如病變限於膽囊而小兒一般情況不良者亦可作膽囊造瘺。若同伴有膽總管炎症或穿孔時則須行膽管引流,同時行腹腔引流。
小兒急性膽囊炎辨證論治
二、小兒急性膽囊炎中醫治療
1.民間驗方
(1)蒲公英湯鮮蒲公英60~90g,水煎服,每日一次。
(2)泥鰍散:取泥鰍若幹條,烘幹研粉,每服9g,每日三次,飯後服。
2.中藥方劑
(1)膿毒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方劑:清營湯加減。方中犀角清心、涼血、解毒,生地清營涼血;元參、麥冬養陰清熱;銀花、連翹、黃連、竹葉清熱解毒以透邪熱。
濕熱重者加茵陳、黃芩;腑實便秘可加大黃、枳實;神昏譫語者可服安宮牛黃丸;出現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者加服獨參湯補氣固脫以救急。
臨床常見證型為上述四種,但又可相互交織、互相演變。治療上應注重清、利、疏、通,因濕熱不清,邪毒不除,不利膽疏肝則濕熱難消,不通腑瀉下邪毒從何而去。對膽絞痛劇烈者,通腑瀉下為其首要,瀉而痛減。體質佳者可重用大黃。在此基礎上融彙變通,隨證施治,乃可取得良效。且清利濕熱宜早宜盡,若清利不及時徹底,恐濕熱壅盛,釀成膿毒證的危候。
(2)血瘀證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方劑:膈下逐瘀湯加減。方中五靈脂主入肝經血分,能通利血脈。散瘀止痛;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祛瘀止痛;香附、元胡、烏藥,枳殼疏肝行氣止痛,故行氣止痛作用較強;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熱盛者加銀花、連翹;惡心嘔吐者加竹茹、黃連;濕重者加厚樸、蒼術;腑實便秘者加生大黃。
(3)濕熱證
功能主治:疏肝利膽,清熱利濕。
方劑: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加減。方中柴胡疏肝利膽;茵陳善清利濕熱、退黃疸;梔子、黃芩清熱化濕;大黃、枳實通腑瀉熱;半夏辛開苦降、有助清化濕熱;芍藥緩急止痛。
右脅下痛劇加川楝子、元胡;右脅下觸及包塊、壓痛拒按者加桃仁、赤芍;惡心嘔吐者加竹茹、旋複花。
(4)氣滯證
功能主治: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方劑:柴胡疏肝散加味。方中柴胡疏肝解鬱,陳皮、枳殼、川芎、香附助柴胡行氣疏肝、和血止痛,使肝氣條達,血脈通暢而痛止。白芍養陰柔肝,合甘草可緩急止痛。
惡心、嘔吐者可加旋複花、代赭石;伴黃疸者加茵陳;合並膽石症者可加金錢草、海金砂。
3.中成藥
(1)茵梔黃注射液:
疏肝利膽,清熱利濕。10~20ml入500ml液中,靜脈點滴,每日一次。用於濕熱性黃疸。
(2)消炎利膽片:
疏肝利膽,消炎止痛,6片/次,每日三次。用於急性膽囊炎、膽道炎。
(3)舒肝止痛丸:
疏肝理氣止痛。每次1丸,每日三次。用於氣滯型脅痛。
(4)膽石通膠囊:
利膽消炎,清熱排石。4~6粒/次,每日三次。用於膽囊炎及伴有膽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