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腫瘤一般治療
(一)治療
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治療分為經尿道手術、膀胱切開腫瘤切除、膀胱部分切除術及膀胱全切除術等。應根據腫瘤的部位、浸潤深度、數目、惡性程度及病人全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放射和化學治療是輔助治療。
1.表淺膀胱腫瘤(Tis、Ta、T1)
原位癌:可單獨或在癌旁出現。一部分細胞分化良好,長期穩定,可暫不處理或藥物灌注治療,但應嚴密觀察。另一部分細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發展為浸潤癌時,則及早行膀胱全切除術。
T1期:可行經尿道電灼、電切術,腫瘤較大者可切開膀胱電灼或切除。多發較小的T1腫瘤及原位癌亦可行膀胱藥物灌注治療。常用藥物有凍幹卡介苗(BCG)、塞替派、絲裂黴素、多柔比星(阿黴素)、羥喜樹堿、幹擾素等。方法如塞替派60mg用蒸餾水或等滲鹽水60ml稀釋,經導尿管灌注入膀胱腔內,每15分鍾仰、俯、左右側臥更換體位,保留2h排出,每周1次,6次為1個療程。現認為凍幹卡介苗(BCG)效果最好。白細胞<400/mm3血小板低於10萬/mm3即應停止用藥。多發T1期腫瘤,複發且惡性程度增加時,應行膀胱全切除術。
2.浸潤性膀胱腫瘤(T2、T3、T4) T2、T3期腫瘤根據腫瘤範圍選擇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除術。膀胱部分切除應包括距腫瘤邊緣2cm以上的全層膀胱壁,輸尿管口在此範圍一並切除,另行輸尿管膀胱吻合術。膀胱全切除術包括前列腺和精囊,適應多發性、複發性及累及三角區和頸部腫瘤。膀胱全切除後須行尿流改道或重建。常用的方法有輸尿管皮膚造口術,回腸膀胱術,近年應用的可控膀胱術和會腸新膀胱術,對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取得較好效果。
T2、T3期腫瘤,配合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可提高5年生存率。
T4期腫瘤,采用姑息性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可減輕症狀,延長生存時間。
膀胱腫瘤切除後容易複發,而複發的仍有可能治愈。凡保留膀胱的各種手術治療,2年以內超過半數要複發,複發常不在原來部位,實屬新生腫瘤,而且10%~15%有惡性程度增加趨勢。因此,任何保留膀胱的手術後病人都應進行嚴密的隨診,每3個月作膀胱鏡檢查1次,1年無複發者酌情延長複查時間。這種複查應作為治療的一部分。
(二)預後
表淺膀胱腫瘤手術後1年內有50%~70%的患者複發,繼續進展到浸潤性病變者占10%~30%,一旦癌腫侵及深肌層,大部分患者預後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