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骨折一般治療
一、治療
由於此種損傷兼有骨折與脫位,治療較為複雜。如果在具體措施上不能兩者兼顧,則預後多不佳,已成為骨科臨床上一大難題。即便手術複位及內固定,其療效亦往往難以十分滿意。因此,治療時務必加以重視。需根據患者年齡及骨折情況等不同特點酌情加以處理,具體方法及要求如下:
1.兒童及幼兒骨折 絕大多數可用閉合複位治療。麻醉後,將患肢置於上肢螺旋牽引架上,在牽引下術者一手拇指壓住橈骨小頭、另手持住患兒腕部,在邊牽引,邊旋轉前臂的同時,迫使橈骨小頭返回原位。當聞及彈響聲時,表示已還納,此時可將患肢肘關節屈曲至70°~80°,如此可減少橈骨小頭的滑出率。如橈骨小頭向後脫出,則應取略伸位。並以上肢石膏托固定。數天後,俟腫脹消退再更換上肢石膏1~2次。此種操作方式的特點是:
(1)複位療效佳:橈骨頭易於複位,且一旦還納,則起內固定及支撐作用,尺骨亦隨之複位。
(2)操作簡便:複位手法幾乎與單純之橈骨頭或頸骨折完全一致,易於操作。
(3)預後佳:根據對此類骨折患兒的遠期隨訪,療效均較滿意。
2.成人骨折 治療多較複雜,手術率較高。
(1)尺橈骨雙骨折+橈骨小頭脫位:原則上采取開放複位及內固定,其中包括對環狀韌帶的修補或重建。尺骨及橈骨骨折宜選用髓腔三角釘內固定,並注意尺橈骨本身的生理弧度。
(2)其他類型者:仍先以手法複位及石膏固定。具體要求如下:
①麻醉確實。
②盡量利用骨科牽引床操作,尺骨鷹嘴以克氏針牽引。
③先對橈骨頭複位,手法如前述。複位後屈時至80°~90°(前脫位者),或110°~120°(後脫位者),然後再對尺骨進行複位。
④透視或拍片顯示骨折端對位滿意後,立即行上肢石膏固定留置繃帶於石膏內層,備石膏剖開時用;注意石膏塑形。
⑤再次拍片,至少應達到功能對位,否則需改為開放複位。
⑥消腫應及時更換石膏,並定期拍片及複查以防變位。如手法失敗,應盡早開放複位及內固定術。
二、預後
孟氏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屬預後較差的一種。有時即使獲得滿意的對位,其功能也未必完全恢複。因此在臨床處理上,既要力爭早期良好的複位,又要重視治療期間的隨訪與觀察以及肢體的功能康複。青少年以下年齡組的遠期療效均較滿意,甚至個別橈骨小頭複位不佳者,其肘部功能及上肢肌力也仍與健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