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一般治療
一、治療
食管裂孔疝治療的目的在於防止胃食管反流,促進食管排空以及緩和或減少胃酸的分泌,須根據食管裂孔大小,病理分型,是否合並胃食管反流和胃扭轉,臨床症狀輕重緩急,是否有症狀等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治療方法,無症狀者一般不需要治療,有症狀者大多數經內科治療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僅少數患者要外科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嬰兒食管裂孔滑動疝,症狀輕微的小型食管裂孔滑動疝在發育過程中可以自行消失或好轉,可首選保守治療。
(1)飲食調節:
嬰幼兒可選用黏稠飲食,餐後適當拍打背部,使胃內氣體排出;多用低脂肪,高蛋白飲食,以增加下食管括約肌的緊張性,並能減少反流;避免刺激性食物,並應禁酒,煙和咖啡;少量多餐,充分利用唾液對胃酸的中和作用;進食要緩慢,避免飽餐,尤忌睡前飽食。
(2)借助於重力作用,預防反流:
多采用半坐位,坐位或豎立位;餐後不宜立即躺下,養成餐後散步的習慣;睡眠時床頭墊高15~20cm以上。
(3)避免增加腹壓的因素;
(4)胃動力藥物的應用:
如西沙必利(cisapride),多潘立酮(嗎丁啉)及甲氧氯普胺等,可通過增加括約肌的緊張性和促進胃及食管的蠕動,減少反流並促進食管炎的愈合,忌用抗膽堿能藥物,以免降低食管下括約肌的壓力,延緩胃排空,促進胃食管反流。
(5)治療食管炎:
輕,中度食管炎用H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拉唑,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等)治療8~12周,療效良好,並且奧美拉唑(洛賽克)較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的效果好,可使80%~85%病人的食管炎愈合或症狀完全緩解,但需繼續服藥,否則會複發,但對嚴重的食管炎無效,可適當應用抗酸劑或中和胃酸的藥物。
(6)監測:
在非手術治療期間應定期行鋇餐透視檢查,食管鏡檢查及動態檢測24hpH值,如經非手術治療,24h監測pH值<4,食管炎症較重,食管下端(高壓帶)壓力顯著低於胃壓,嘔吐症狀明顯者,應考慮手術。
2.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是使食管下段及胃食管結合部恢複到其腹腔內的正常位置,並加強下食管括約肌,手術主要解決的問題有:將食管腹腔段恢複到正常位置;固定食管,賁門;將變鈍的His角變銳;修複,縮小擴大的食管裂孔;防止反流。
手術適應證:
①有嚴重胃食管反流,嘔吐頻繁導致營養攝入不足並影響生長發育,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的先天性食管裂孔滑動疝。
②並發嚴重食管炎,潰瘍,出血,或出現嚴重貧血經內科治療無效者。
③嚴重食管狹窄而行擴張術無效者。
④反複出現呼吸道並發症,如反複發生喉炎,咽炎和吸入性肺炎者。
⑥食管旁疝,混合性食管裂孔疝或疝囊巨大,反複嵌頓而產生心肺壓迫症狀者。
⑦反流性食管炎惡變,不能排除惡變或有柱狀上皮覆蓋者。
⑧食管旁疝發生嵌頓,經即刻插入胃管減壓不成功或症狀不改善者,應急症剖腹探查。
二、預後
嬰兒食管裂孔滑動疝和症狀輕微的小型食管裂孔滑動疝,經非手術治療部分病人的症狀和體征可好轉或消失,經手術治療的病人,據多數學者報道,其症狀完全緩解率可達80%~90%,複發率約10%,完全無效者僅占5%,亦有少數文獻報道症狀完全緩解率僅為47%,其餘病例症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臨床症狀緩解的病例中,食管炎組織學改變獲得改善者可達65%,約有20%的病人在反流試驗中並未顯示出相應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