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腸套疊(腸套疊 )

別名: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外科手術治愈率約為80%
多發人群:
急性常見於4~10個月嬰兒,慢...
發病部位:
典型症狀:
肚子疼 便血 腹部腫塊 進食嘔吐 小兒哭鬧不安
並發症: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胃腸外科 消化內科
治療方法:
灌腸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

腸套疊治療?

腸套疊一般治療

  (一)治療

  腸套疊的治療應因人施治,嬰幼兒腸套疊可視病情選擇結腸注氣整複、手術整複或腸切除吻合。成人腸套疊多有誘發疾病,故應手術治療,同時處理原發疾病。

  1.一般治療 腸套疊明確診斷後,即應給予禁飲食、腸減壓、靜脈輸液等支持及抗感染治療。

  2.空氣(鋇劑)灌腸 為早期小兒腸套疊首選療法,其成功率達77%~97%。

  (1)應用指征:腸套疊發病在24~48h,全身情況尚好,無腹膜炎體征,無顯著脫水休克症狀者。

  (2)方法:為使小兒鎮靜並減輕腸痙攣,空氣灌腸前30min,可給予複方氯丙嗪1~2mg/kg和硫酸阿托品0.01mg/kg。如患兒過分哭鬧,可考慮在全麻下進行整複。病兒安靜後,將氣囊肛管(Foley氏管)插入直腸內,氣囊充氣40ml左右堵住肛門,避免漏氣,然後將氣囊肛管與空氣灌腸複位器相接。注氣前在X線透視下觀察膈下有無遊離氣體及腸管內氣體分布情況,然後緩慢注氣,從8kPa開始逐漸增高,一般不超過12kPa。嚴禁注氣過快過猛,以免發生腸穿孔。在X線透視下見空氣到達結腸曲、肝曲時移動較慢,到盲腸部往往停止移動,持續加壓數分鍾,回盲部可呈較大圓形陰影逐漸縮小,直到完全消失,同時見大量氣體進入小腸內,表示套疊已複位。如腫物陰影消失,但小腸內進入氣體很少,則應繼續注氣,直到大量氣體進入小腸為止。因在回回結型腸套疊時,回結套疊雖已複位,而回回套疊仍然可能存在,將會引起腸壞死

  (3)複位成功的判定:腸套疊複位的特征表現有:①透視下腫物陰影消失、氣體閃光樣進入回腸,回腸內氣體增多;②拔出氣囊導管後排出大量氣體和果醬樣血便或黃色糞便;③腹部觸診原有的腫塊消失;④腹痛緩解,病兒停止哭鬧,安靜入睡;⑤口服活性炭1g,6~8h後排出的糞便內有黑色炭劑,證實腸道已完全通暢。若此時小兒無自動排便,可做直腸檢查或灌腸觀察大便情況。

  行結腸注氣整複治療的兒童均應住院觀察,直到排出炭劑後才允許離院。

  (4)並發症:腸穿孔為結腸注氣複位治療的主要並發症,其發生率為0.42%。適應證選擇不當,或注氣時過猛、過快致壓力過高,是引起腸穿孔的主要原因。腸穿孔的典型表現為:①注氣過程中突然出現氣體向四周放散的腹腔“閃光”樣改變;②腫物陰影模糊不清;③急劇腹脹,腹部變硬,叩診呈顯著鼓音。④腹部透視可見膈肌升高,膈下大量遊離氣體;⑤患兒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全身情況急速惡化。此時應立即停止注氣,做腹穿排氣,並迅速準備手術治療。

  (5)結腸注氣整複失敗的原因:①整複時機選擇不妥,發病超過48h較難成功;②技術操作不當,注入空氣過量可致腸穿孔,而注入空氣不足或不穩定又達不到複位目的;③套管嵌緊或過長;④體溫超過38℃,能排除肺部感染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應考慮有腸壞死,注氣整複易失敗;⑤哭鬧不安,腹內壓力增加;⑥繼發性腸套疊。

  (6)鋇劑灌腸整複要點:在無結腸注氣設備時,可應用鋇劑代替空氣作腸套疊整複。其指征為病程在48h以內,腹部平片梗阻不嚴重,無腹膜炎體征的回結型腸套疊。將盛鋇容器置高於水平體位100cm左右,緩慢注入,同樣在X線透視下觀察腸套疊整複情況。其穿孔率為0.7%,多發生在未受累腸段。整複後複發率為8%~12%。症狀超過48h者,鋇灌腸整複失敗率為55%。

  2.手術整複法

  (1)指征:①發病超過48h,或48h以內病情較重疑有腸壞死征象者;②結腸注氣(或鋇劑)整複失敗者;③多次複發疑有器質性病變,手術整複既可明確診斷,並有治療作用;④小腸型套疊。

  (2)方法:剖腹後探知套疊的部位,用手在套疊的遠端將套入部逆行擠出,多數情況下可使套疊完全複位。切忌強行牽拉套疊近端腸段。擠壓手法應輕柔,必要時複位到最後部分時可對套入部稍施牽引,以達到完全複位,複位仍感困難時可用小指伸入頸部狹窄環內,使其稍有擴張,並將套入部位與其鞘部腸壁間粘連略加分離,而使複位容易進行,此方法稱為Cope法。Duncan報道6例腹部創傷手術後腸套疊,其中5例為小腸型套疊,1例回結型,全部手法複位成功,無1例複發和出現並發症。West提出手術後早期腸功能紊亂,就應考慮術後腸套疊,可及時剖腹手法複位,延誤診斷可發生腸壞死。複位後需仔細觀察腸管的生機能力和有無器質性病變,如有腸壞死應行腸切除吻合術,複位後闌尾有明顯病變時,可將闌尾切除。

  3.套疊段切除及腸吻合

  (1)指征:①腸套疊不能手術複位者;②套疊伴有腸壞死者;③注氣灌腸複位致腸穿孔並腸壞死者;④繼發於器質性病變的腸套疊。

  (2)方法:取決於病因、病變部位、範圍、受累腸段的長度、是否伴腸壞死和病人全身情況。凡惡性病變、腸管已失去活力者,應爭取一期切除,尤其成人結腸套疊,惡性率最高,應予切除。累及右側結腸的套疊可做右半結腸切除。累及降結腸或乙狀結腸者行左伴結腸切除。乙狀結腸直腸套疊,直腸下部有病變時,宜行經腹會陰切除。如無直腸病變,可做套疊整複後再行前切除。多數結腸套疊呈不全性梗阻,充分的術前準備利於一期切除吻合。結腸套疊引起完全性腸梗阻時,多主張行分期手術,先做梗阻近側腸造,病情穩定後再行擇期手術。總之,因惡性腫瘤所致腸套疊均應遵循其手術原則,應廣泛切除套疊腸段及其有關係膜淋巴結,避免引起腫瘤在腸腔內外播散,或靜脈癌栓落的血行播散。若癌腫已經轉移擴散,可行腸套疊手法複位後局部切除吻合,以恢複腸道的連續性。

  較少見的闌尾套疊常表現為盲腸包塊,不易與盲腸癌相鑒別,可做局部切除或盲腸切除,但應該嚴格掌握其指征。無腸壞死小腸套疊,可先做手法整複,然後行仔細的腸壁觸診,發現器質性病變者應行腸切除。Weibaecher認為,近年來小腸套疊伴惡性腫瘤者有明顯增多趨勢,故主張病變解剖部位都應一期切除,不做複位。對胃手術後的急性空腸胃套疊,應及早手術,最常用的方法是整複或加套疊腸段切除,必要時再次行胃切除,改為畢Ⅰ式吻合,去除易發生套疊的輸出袢。亦可整複後將輸入、輸出袢腸係膜縫合或縮小胃腸吻合的處理方法。如原為胃空腸吻合者,整複後加幽門成形。原發性回盲型腸套疊整複後再次複發時可手術複位,同時將末端回腸與盲腸靠攏縫合固定,以防止複發。

  (二)預後

  近年腸套疊病死率已明顯下降,文獻報道為5%~10%。不可複位的腸套疊病死率較高,範圍為40%~90%。

腸套疊相關醫生

更多>

  • 馮培民,主任醫師
    馮培民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腸病、消化性潰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腸病、慢性膽囊炎、消化係統腫瘤等疾病的的中西醫結合臨床防治,對於痞滿、胃痛、反酸,腹痛、脅痛、鼓脹、黃疸、虛勞、便秘、泄瀉、痢疾、便血、嘔血、口臭等

  • 王昌成,主任醫師
    王昌成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對消化係統疾病的診治理論基礎紮實,臨床經驗豐富,內鏡檢查與治療技術嫻熟。

  • 劉樹青,主任醫師
    劉樹青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消化內科各種疾病診治,尤其擅長內鏡下的檢查和治療,如胃鏡、腸鏡、無痛胃鏡檢查,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膽道內支架置放、食道擴張及支架置放、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內鏡下止血、取異物等。

  • 李紅玲,主任醫師
    李紅玲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內鏡檢查與治療,如胃鏡、腸鏡、無痛胃鏡檢查,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內鏡下止血、取異物等。

腸套疊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