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直腸膨出(直腸膨出 )

別名:
陰道後壁膨出,直腸前壁突出,直腸前突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外科手術治愈率約55-75%
多發人群:
順產的婦女及老年多見
發病部位:
典型症狀:
便血 排便困難 直腸疼痛 痙攣性便秘
並發症:
直腸陰道瘺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消化內科 肛腸外科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直腸膨出治療?

直腸膨出一般治療

  直腸膨出西醫治療

一、治療

  一旦臨床診斷為直腸前突且排糞造影進一步證實直腸前突部位不能完全排空,即應進行保守治療試驗。隻有保守處理失敗,方可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主要是飲食治療,每天攝入20~30g不溶性纖維,如粗製主食或麩皮;每天飲水2000~3000ml,特別是早上飲水1000ml;多吃富含食物纖維的蔬菜、水果,增加體育活動等。必要時服緩瀉劑。以上常可控製病人的症狀。值得重視的是,應恒定或逐漸增加高質量纖維的飲食和清晨口服足量的液體是治療的關鍵,必須堅持。患者自己指壓陰道後壁也可作為一種治療手法以助排便,此手法治療對不適於手術修補的患者尤為適合。


  2.外科治療

Murthy認為下列為手術指征:

①陰道內有腫塊感或膨隆感,以致需手助誘導排便;

②排糞造影中直腸前突>3~4cm,且有鋇劑滯留在前突內一半以上;

③直腸前突巨大且伴有直腸前壁內脫垂。

  手術原則是修補缺損,消滅薄弱區。

  (1)術前準備:

腸道準備與結腸手術相同。麻醉可采用腰麻、骶麻或局麻。體位取俯臥位為宜,兩下肢下垂約45°,並稍外展,寬膠布,牽開雙大腿顯露肛門,擴肛至4~6指。

  (2)手術方法:

常用術式有3種。

  ①Sehapayak(1985)手術:在齒線上方、直腸前正中作縱切口,長5~6cm,深達黏膜下層,顯露出直腸陰道隔,沿黏膜下層向兩側遊離黏膜瓣。根據前突寬度遊離1~2cm,遊離黏膜瓣時助手左示指插入陰道作引導,可起到加壓止血作用,縫合修補時尚可避免縫針刺破陰道黏膜。2-0號鉻製腸線間斷縫合兩側肛提肌邊緣3~5針,以修補直腸下端的直腸陰道隔薄弱區。然後間斷或連續縫合黏膜切口,Sehapayak報道應用該術式治療直腸前突353例,隨訪204例,其中101例(49.5)症狀消除,72例(35%)症狀明顯改善,28例(14%)症狀有所改善,3例(1.5%)無效,總有效率為98.5%。尿瀦留為最常見的術後並發症,其發生率為44%,直腸陰道瘺1例,深部感染4例,輕度感染15例,感染率為56.6%。

  ②Khubchandani(1983)手術:在齒線上方1.5~2cm行橫切口,長1.5~2cm,在切口兩端向上各作縱切口,每側長5~7cm。遊離基底部較寬的黏膜肌層瓣(瓣內必須有肌層)。黏膜肌層瓣向上分離需超過直腸陰道隔的薄弱區。先間斷橫行(左右)縫合3~4針,縱行折疊鬆弛的直腸陰道隔。再間斷垂直(遠近)縫合2~3針,上下折疊直腸陰道隔,縮短直腸前壁,降低縫合黏膜肌層瓣的張力,促進愈合。切除過多的黏膜,將黏膜肌層瓣邊緣與齒線間斷縫合,然後間斷或連續縫合兩側縱切口。Khubchandani報道應用該術式治療直腸前突59例,其中37例(62.7%)療效優良,10例(16.9%)良好,8例(13.6%)好,4例(6.8%)差。3例發生腸管狹窄,未經手術治愈;3例並發直腸陰道瘺,術後6個月自愈;18例黏膜肌層瓣收縮,黏膜壞死及延期愈合,預防方法是黏膜瓣基底部要寬,並帶有肌組織。本法適用於較大的直腸前突。

  ③Block手術(閉式修補術):按前突大小,用血管鉗鉗夾直腸黏膜,用2-0號鉻製腸線從齒線處自下而上連續縫合直腸黏膜及其肌層,修補缺損。縫合時應注意連續縫合須呈下寬上窄,以免在上端形成黏膜瓣影響排便。Infantino(1995)報告直腸前突21例,有13例應用Block法修補,隨訪2年,有效率為80.9%,他認為本法簡單、有效。Murthy等報告33例經肛門行前突修補術的結果,女32例,男1例,平均年齡55歲(16~78歲)。全部病例平均隨訪期31個月(5~64個月)。填寫調查表的病人中,92%報告主觀感覺較術前有改善並對手術表示滿意。術前使用緩瀉劑和(或)灌腸的15人中僅2人繼續使用,術後亦未發現其他人使用緩瀉劑或灌腸。直腸前突經直腸入路行修補術的效果見。本法僅適用於較小的(1~2cm)直腸前突。

  直腸入路修補直腸前突有操作簡便,可在局麻下完成手術,並同時治療其他肛管直腸疾病,重建肛管直腸角等優點。但是對於肛管狹窄,尤其是多次肛管手術後瘢痕性狹窄患者,由於擴肛困難,不能充分顯露術野,影響術中操作,甚至術後可能加重肛管狹窄,造成排便困難,故不宜經直腸修補前突,而以采用經陰道入路修補為宜。

  高位直腸前突以經陰道修補為宜,因可更好地觀察近端陰道的情況,當存在陰道穹隆脫垂和陰道後疝時偶可能經腹途徑修補。

  必須指出的是,單純直腸前突較少見,絕大多數合並直腸內套疊、會陰下降、腸疝等疾患,或痔及肛管疾病。以上疾病都應同時給予處理,否則將影響療效。術後仍應指導病人定時排糞,多飲水及多食高纖維食物。

  (3)術後並發症:

  ①尿瀦留:最常見,發生率15%~44%。由於術後疼痛、麻醉藥作用、膀胱無力、前列腺肥大等引起。術前及術後少飲水、緩慢補液,可避免在麻醉消失前膀胱過早充盈而引起尿瀦留,其他防治方法有術後少用鎮靜劑,早期起床活動,到廁所排尿等。術後6~8h未能排出或膀胱充盈,應用其他辦法無效時,應及時留置導尿。對經陰道入路者,為避免術後尿液汙染切口,術前留置的尿管應保留到拆線後。

  ②切口感染:發生率5.6%。預防重在術前,擬經肛門入路時,應作充分的腸道準備,避免在手術中糞便汙染術野,擴肛後應徹底消毒直腸黏膜,另外術後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也是有效的措施。

  ③直腸陰道瘺:發生率0.3%~5.1%。經肛門入路縫合時,縫針穿過陰道黏膜,或局部有血腫形成;或經陰道入路時,縫針穿過直腸黏膜等原因可造成。預防的關鍵是避免縫針穿過陰道或直腸黏膜,可以左手食指在陰道或直腸中作引導;同時在分離直腸陰道隔時,應避免損傷深處的陰道或直腸黏膜,徹底止血,必要時留置引流,避免嚴重感染。

  (4)術後處理:

  ①飲食:手術後禁食2~3天,術後第3天進少渣軟食,逐漸過渡到普食。

  ②控製排便:術後控製排便3~4天,第4天晚口服液體石蠟等緩瀉劑協助次天排便,以後保持排便1次/d。

  ③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預後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直腸膨出相關醫生

更多>

  • 馮培民,主任醫師
    馮培民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腸病、消化性潰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腸病、慢性膽囊炎、消化係統腫瘤等疾病的的中西醫結合臨床防治,對於痞滿、胃痛、反酸,腹痛、脅痛、鼓脹、黃疸、虛勞、便秘、泄瀉、痢疾、便血、嘔血、口臭等

  • 王昌成,主任醫師
    王昌成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對消化係統疾病的診治理論基礎紮實,臨床經驗豐富,內鏡檢查與治療技術嫻熟。

  • 劉樹青,主任醫師
    劉樹青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消化內科各種疾病診治,尤其擅長內鏡下的檢查和治療,如胃鏡、腸鏡、無痛胃鏡檢查,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膽道內支架置放、食道擴張及支架置放、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內鏡下止血、取異物等。

  • 李紅玲,主任醫師
    李紅玲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內鏡檢查與治療,如胃鏡、腸鏡、無痛胃鏡檢查,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內鏡下止血、取異物等。

直腸膨出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輕微癲癇需要醫治嗎?

輕微癲癇,即癲癇小發作,雖然症狀較輕,但仍然需要治療。癲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其發作可能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有助於控製病情,減少發作頻率,降低潛在的並發症風險。治療輕微癲癇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和心理支持等。患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以確保安全有效。

黑頭粉刺痣如何治療?

黑頭粉刺痣的治療需綜合考慮個體情況,通常包括日常護理、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等多種方法。日常護理中,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摩擦和擠壓是基礎。藥物治療方麵,可使用含有水楊酸、果酸等成分的產品,以促進角質代謝和減少皮脂分泌。物理治療如激光治療、光子嫩膚等,可以針對特定類型的黑頭粉刺痣進行改善。此外,患者應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膚的化妝品和護膚品,減少皮膚負擔。具體治療方案應在專業皮膚科醫生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有效。

羊水減少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羊水減少,醫學上稱為羊水過少,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首先,胎兒發育異常,如胎兒畸形、胎兒生長受限等,可能導致羊水生成減少。其次,胎盤功能不全,影響胎兒與母體間的物質交換,導致羊水生成不足。此外,母體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影響羊水量。最後,羊膜破裂導致羊水外流,也是羊水減少的原因之一。針對羊水減少的原因,需進行綜合評估和個體化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有哪些症狀表現?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狀包括持續咳嗽、咳痰,痰液通常為白色或黃色黏稠狀,尤其在早晨較為明顯。患者可能伴有氣短或呼吸困難,尤其在體力活動後加劇。此外,患者可能會有胸悶、喘息等症狀。在急性加重期,症狀可能加重,伴有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隨季節變化而波動,尤其在冬季或氣候變化時更為明顯。

小兒中度腦損傷有哪些後遺症?

小兒中度腦損傷可能導致多種後遺症,包括但不限於運動功能障礙,如肌肉無力、協調性差、步態異常;認知障礙,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語言障礙,如言語表達困難、理解能力下降;情緒和行為問題,如情緒不穩定、攻擊性行為、社交障礙;以及癲癇發作等。這些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和表現形式因個體差異而異,需要綜合評估和個體化治療。

丙型肝炎病毒是什麼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種主要通過血液傳播的病毒性肝炎,可導致肝髒炎症和損傷。該病毒可引發急性或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者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血液製品、不潔注射、性接觸以及母嬰傳播等。感染後,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黃疸、肝區不適等症狀,但許多感染者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及時的抗病毒治療對於控製病毒複製、減緩疾病進展至關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