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先天性食管閉鎖(先天性食管閉鎖 )

別名: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一般在正規綜合三甲醫院的典型病例治愈率(治愈率20%)
多發人群:
新生兒
發病部位:
食管
典型症狀:
消瘦 呼吸困難 嗆咳 食管閉鎖
並發症:
肺炎 氣胸 食管穿孔 胸腔積液 腸瘺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消化內科 心胸外科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先天性食管閉鎖治療?

先天性食管閉鎖一般治療

 一、先天性食管閉鎖治療

  必須明確先天性食管閉鎖是危及生命的嚴重畸形,應早期手術治療。1670年,Durston首次描述了先天性食管閉鎖,當時人們隻注意食管發育異常的胚胎學和病理學,直至1869年Holmes才開始試驗性治療。由認識到首次矯治成功經曆了約250年,即1939年美國Ladd和Leven分別發表了2例經前胸皮管成型術重建食管的分期治療的成功報告。嗣後Haight(1941)為食管閉鎖患兒成功地完成了一期食管吻合術,從此為外科學治療這種先天性畸形確立了信心。

  1.術前準備

凡疑及本症者,應禁食、吸痰或黏液、給氧、保溫、保濕、糾正脫水,以及應用血液製品和抗生素等。一般情況的改善,有利於手術及其預後。病情嚴重的指征常有:低體重兒,伴嚴重畸形,合並嚴重肺炎、食管上下端間距離過大或食管下端異常細小、手術時發現食管組織異常脆弱或血運欠佳等。這時可行緩期或分期手術,存活率將有明顯提高。術前近期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是肺炎,它是咽部積存物吸入和胃液反流入氣管支氣管樹的結果。術前患者應始終保持於垂直位即采用半坐位。Bar-Maor(1981)認為術前靜脈使用西咪替丁可降低反流胃液的酸度,並認為持續用至吻合口愈合為止。術前盡量不用人工呼吸機,因可造成氣體經瘺管進入胃腸道,發生腹脹、橫膈上升甚至胃穿孔。但有人主張用氣囊管堵塞瘺口以防止上述並發症。另外,韓湘珍(1994)采用氣管插管加單次硬膜外麻醉,結果鎮痛可靠,肌鬆效果好,術中呼吸易管理,術後呼吸道分泌物少,便於術中操作和術後護理。Louhimol(1983)和Templeton(1985)則認為應用呼吸器及持續氣道內加壓通氣(CPAP)為主的綜合治療,肺部並發症不再是食管閉鎖的主要死亡原因。董聲煥等(1985)於1979~1983年在北京兒童醫院對17例先天性食管閉鎖使用上述方法後,患兒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僅為17.6%。因而本病治愈率的關鍵,已從過去呼吸問題轉移到外科手術和其他內科問題上了。

  2.手術治療:

通常采用右胸側後切口。切除第4或第5肋骨經肋床進胸或經第4肋間切口進胸。在胸膜外或切開胸膜在胸腔內切斷結紮奇靜脈。遊離下段食管,繞置以細帶便於牽拉時在氣管後壁顯露食管氣管瘺。在距氣管後壁約3mm處切斷瘺管,用5~0縫線3~4針間斷橫向縫合氣管後壁切口,再用鄰近胸膜覆蓋。保留短段瘺管組織可防止縫合食管氣管瘺時氣管腔產生狹窄。遊離下段食管時操作應輕柔,遊離的範圍亦不宜過長,以免影響下段食管的血液供應。上段食管血供較為豐富,宜充分遊離以獲得足夠長度與下段食管作吻合術並減少吻合口張力。術前於上段食管內放置一根導管,有助於識別和遊離上段食管。明確上、下段食管的長度足以施行對端吻合術後,切除下段食管盲端的頂尖部,顯露食管腔,在上段食管壁的下切端用鈍法將肌層向上方剝離6~8mm。然後將上段食管壁的粘膜層與下段食管壁的全層作對端吻合術。先在吻合口兩端各放置一針牽引縫線,再間斷縫合物合口的後壁和前壁,再將上段食管壁的肌層向下牽引縫合於下段食管壁上以覆蓋吻合口。

  亦可不剝離上段食管壁的肌層。用上、下段食管壁的全層作吻合術。吻合口前壁全部縫合之前將術前經鼻或口腔預置的細導管通過吻合口置放入胃內,用作術後減壓和喂食,亦可另作胃造瘺術供術後喂飼食物之用。在胸膜外或胸膜腔內放置引流管。待術後1周左右經食管X線檢查證實吻合口已愈合後再拔除引流管。此後即可經口進食。術後3周可開始作食管吻合口擴張術,使吻合口內徑達到F24以上。

  體重不及2kg的早產兒,一般情況欠佳或並有其他器官嚴重先天性畸形的病例,需分期施行矯治術。第一期手術時切斷、縫合食管氣管瘺,另經腹部切口作胃造瘺術以供應營養。於上段食管內放入導管作持續負壓吸引或作頸段食管造瘺術,以防止發生吸入性肺炎。數周後,待體重增加到3kg左右再施行第二期手術對端吻合上、下段食管。

  食管上、下段均為盲端,沒有食管氣管瘺的病人,食管長度往往不足以作對端吻合術。此型先天性食管閉鎖亦需分期手術。第一期手術將近段食管經頸部切口引出,切開近段食管盲端,此流唾液,防止溢流入呼吸道,另經腹部切口作胃造瘺術以供飼食。待兒童長大到3~4歲時再作第二期結腸代食管術。

  3.其他治療

加強監護對提高療效至關重要。注意保溫、保濕、防止感染,合理應用抗生素和治療合並症(如硬腫症)等。

  嚴格呼吸管理是手術最終成敗的關鍵。細致入微的護理,定期血氣分析,恰當地使用呼吸治療方法(給氧、霧化、加溫濕化、呼吸機的應用等)。北京兒童醫院在加強呼吸管理等綜合措施後患兒存活率達65%,而其前總治愈率僅為25%。全胃腸外營養(TPN)的推廣應用,提高了本症的治愈率。靜脈輸液量應偏少,每天50~70ml/kg。

  二、預後

  治愈的關鍵取決於嬰幼兒的一般情況、畸形的型別、食管兩端間的距間、有無其他嚴重畸形、有無肺部並發症及手術前後是否處理得當等因素。

  按先天性食管閉鎖發病率推算,我國每年約有5000多病例,但實際接受治療的可能不到5%,且還有繼續減少的趨勢。多數學者按Waterson分類統計食管閉鎖存活率,A組已高達95%~100%,B組為85%~95%,C組40%~80%。英國某醫院1975~1985年124例資料的存活率為76%,其中C1組、C2組分別是60%、52%。隨著對本病認識的提高,以及診斷、治療和護理技術的不斷改進,我國手術存活率逐漸增高,70年代為25%,80年代初個別先進水平升高到75%,近5年來最高水平達90%。

  美國密西根大學胸科食管門診對22例食管閉鎖修複術後6~32年(平均15年)的追蹤,複習病史,鋇餐和食管功能試驗(包括測壓、酸反流試驗、酸清除試驗、酸灌注試驗),發現不同程度吻合口狹窄12例,食管運動功能異常11例,胃食管反流2例和食管裂孔疝1例。長期觀察結果表明,手術療效優良者5例(23%,完全無症狀);良好者13例(59%,偶有吞咽困難,尤其是在進食肉類和麵包時);一般者4例[18%,常有吞咽困難和(或)反複發作性呼吸道感染],將近1/3病人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狀。

  食管閉鎖修複術後的嬰兒,其特有的食管有效蠕動喪失,可持續至成年,再加胃食管反流,導致酸清除力異常,出現肺部並發症、吻合口狹窄以及後期的反流性食管炎。所以,在嬰兒、兒童期應持續給予抗反流藥物治療,當這些患兒成人後,仍應長期隨診有無食管炎的征象。

先天性食管閉鎖相關醫生

更多>

  • 馮培民,主任醫師
    馮培民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腸病、消化性潰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腸病、慢性膽囊炎、消化係統腫瘤等疾病的的中西醫結合臨床防治,對於痞滿、胃痛、反酸,腹痛、脅痛、鼓脹、黃疸、虛勞、便秘、泄瀉、痢疾、便血、嘔血、口臭等

  • 王昌成,主任醫師
    王昌成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對消化係統疾病的診治理論基礎紮實,臨床經驗豐富,內鏡檢查與治療技術嫻熟。

  • 劉樹青,主任醫師
    劉樹青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消化內科各種疾病診治,尤其擅長內鏡下的檢查和治療,如胃鏡、腸鏡、無痛胃鏡檢查,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膽道內支架置放、食道擴張及支架置放、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內鏡下止血、取異物等。

  • 李紅玲,主任醫師
    李紅玲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擅長疾病:內鏡檢查與治療,如胃鏡、腸鏡、無痛胃鏡檢查,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內鏡下止血、取異物等。

先天性食管閉鎖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