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潰瘍一般治療
一、真菌性角膜潰瘍西醫治療
治療必須從速。潰瘍階段,真菌高度生長繁殖,應首選對真菌敏感的藥物。由於真菌常潛伏於角膜組織內,十分頑固,要求藥物與潰瘍麵保持連續性的接觸,使藥物在深部組織達到足夠濃度,才能消滅或抑製真菌的活動。到目前為止,用來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的藥物尚不夠理想。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例,尚須進行手術。
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有以下幾種。
1、兩性黴素B(amphotericin B)
是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抗真菌藥物。近年來上海等地已有國產供應。配製眼藥水濃度為0.2%,眼膏為1%。我院治療40餘例,治愈率為50~60%。
2、大蒜(allium salivum)
對真菌亦有一定療效。我們用0.1%眼藥水,治療數例,獲得治愈,但對眼部刺激性大,患者往往不願接受治療。
其它藥物尚有30%磺胺醋酰鈉藥水(sulfacetamide),1~2%碘化鉀藥水(potarsimu iodide)、50,000單位/毫升製黴菌素藥水(mystatin,mycostatin)。
近年來,報導了一些新的抗真菌藥物。如曲古黴素(tricomycin)、匹馬黴素(pimaricin)、克黴唑(clotrimazole)等等,但由於致病菌種和治療方法的不同,對以上藥物臨床效果的評價頗不一致。
1973年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真菌抗生素,定名為金褐黴素(aureofuscin)。經體外試驗及動脈實驗證明,具有廣譜抗真菌作用。配製眼藥水濃度為0.1%,每半小時一次;眼膏濃度為1%,每2小時一次。經我院長期臨床試用,治療300餘例,治愈率為75~80%,有效率可達90%以上,為目前比較有效的抗真菌藥物,可能推廣使用。
本病常伴有嚴重的虹膜炎反應,必須用阿托品充分擴大瞳孔。皮質激素類藥物對潰瘍有擴散作用,無論局部與全身皆不宜使用。
潰瘍穿孔或後彈力層膨出病例,結膜囊置入金褐毒素眼膏或二性黴素B眼膏後,應用繃帶加壓包紮,以促進潰瘍愈合。
藥物治療失敗的病例,可進行結膜瓣遮蓋術或穿透角膜移植術。在角膜穿透性移植時,潰瘍及其臨近的不健康組織必須全部清除,如果留有感染的角膜,反而可使炎症加速擴展。
真菌性角膜潰瘍辨證論治
二、真菌性角膜潰瘍中醫療法
1、中醫治療
本病初起多為肝火內熾,風熱毒邪外襲而致,治以清熱除風,瀉火解毒;若病情遷延,常為濕熱所致,治當清熱化濕;病變後期,餘邪未清,正氣已虧,治當扶正祛邪,以除餘熱。
辨證選方
1).風熱毒盛
治法:祛風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雙解湯加減。銀花20g,蒲公英15g,天花粉10g,黃芩10g,枳殼3g,龍膽草10g,荊芥6g,防風6g,蜜炙桑皮10g,甘草3g。熱毒盛者可酌加大青葉、板藍根。水煎服,每日1劑。
2.)濕熱熏蒸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三仁湯加減。杏仁10g,滑石10g,白蔻仁10g,厚樸9g,白通草9g,淡竹葉10g,薏苡仁12g,半夏6g。熱盛加黃芩、蒲公英;濕盛加羌活、藿香。水煎服,每日1劑。
3.)陰虛邪留
治法:養陰生津,清肝退翳。
方藥:養陰清肺湯加減。生地15g,元參12g,貝母6g,麥門冬10g,丹皮6g,薄荷3g,銀花15g,枳殼5g,龍膽草10g,菊花10g,桔梗6g,甘草3g。後期可酌加蟬蛻、木賊、白蒺藜以增強明目退翳之功。水煎服,每日1劑。
2、其他療法
1).濕熱敷法:荊芥、防風、苦參、地膚子、白鮮皮、黃柏、黃芩、雙花、公英各等份,煎水做濕熱敷。
2).洗法:地膚子60g,荊芥6g,防風6g,苦參12g,白鮮皮10g,銅綠少許。煎水濾過後洗眼,一日3次(閉目外洗)。
3).點眼療法:白敬字眼膏(市售)一日6~7次塗眼。
3、中藥 中成藥
1.)防風通聖丸:一次6g,一日2次口服。本方表裏雙解,用於本病風熱毒盛型。
2.)知柏地黃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本方滋陰清熱,可輔助用於本病陰虛邪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