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膜脫離一般治療
脈絡膜脫離西醫治療
1.保守治療:明確診斷並去除誘因後,多數無嚴重並發症的脈絡膜脫離和脈絡膜上腔血腫隻需觀察或藥物治療,如1%阿托品點眼,糖皮質激素局部滴眼、筋膜囊下注射或全身應用。數天或數周內脈絡膜可複位,不留或少有並發症。實際上視網膜脫離行環紮手術後,大部分成功病例都會有周邊脈絡膜或睫狀體的輕度環形脫離,數天後能自愈。
2.手術處理:有以下幾種情況需手術幹預來中斷或逆轉產生脈絡膜脫離的過程。
1)傷口漏:由外傷或內眼手術導致的傷口漏與低眼壓,通常需修補傷口以恢複眼壓。眼壓升高後,通常脈絡膜脫離可自愈。
2)前房消失、房角關閉:日後可引發繼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其處理方法是:經角膜緣向前房注入BSS、Healon或消毒空氣形成前房。並在脈絡膜隆起最高處切開鞏膜放出脈絡膜上腔液體。應注意若有大量液體流出,眼壓過低,可能導致脈絡膜再脫離。無晶狀體眼可繼續向前房注入BSS,有晶狀體眼則經睫狀體平坦部將BSS注入玻璃體腔以恢複眼壓。不過要確認針頭是在玻璃體腔內,以免將BSS注入脈絡膜上腔而加重脈絡膜脫離,甚至傷及對側的視網膜。
3)大量脈絡膜上腔出血:特別是產生了“kissing choroidls”、不能控製的高眼壓、持續疼痛以及伴有其他玻璃體視網膜並發症如大量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或視網膜嵌頓等,需作手術處理。手術時機一般掌握在出血後7~14天,此時脈絡膜上腔的血凝塊基本融化,便於放出。同時角膜水腫、眼內炎性反應也趨消退或穩定,使手術易於進行。在放血前應再行B超檢查,進一步核實脈絡膜上腔血液積聚最多的部位、液化狀況以及玻璃體視網膜狀態;並參考原手術傷口愈合的情況,做出手術決定。切開鞏膜放血多需結合玻璃體視網膜手術。主要手術步驟有:①牽引四直肌:以便轉動眼球。②形成前房及清洗前房血液並了解瞳孔區狀況,可將灌注針從角鞏膜緣插入前房以便持續灌注和維持眼壓。③鞏膜切開:根據B超所示,選在脫離最高處,通常在顳下象限距角鞏膜緣6~10mm處做一長約3mm鞏膜切口,必要時可在其他象限再做切口。切開鞏膜後,即見大量深褐色液體自切口流出。鞏膜切開可不做縫合,任其開放繼續引流。④放置玻璃體手術灌注管:多選擇6mm長灌注管並確認其已進入玻璃體腔後再開管放液。⑤引入導光纖維及玻璃體手術器械:注意與虹膜麵平行緩慢引入,以免損傷已向前移位的視網膜,然後進行玻璃體視網膜複位手術。大部分驅逐性脈絡膜上腔出血病例,通過上述處理得以挽回,保留了眼球,雖視功能的改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