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納氣不足是中醫中的詞彙,簡單說就是腎氣虛不能攝納肺氣,像氣短、氣喘,稍微運動就會導致呼吸困難、容易流汗的症狀表現,主要發生在心肺功能患者身上。既然是中醫名詞,發生這種情況就需要采取中醫進行論治。那麼,腎納氣不足如何治療?下麵咱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治療的情況吧。
治療法則: 補腎納氣。
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1)金匱腎氣丸加減:炮附片10克、肉桂末3克(衝服)、山茱萸12克、熟地10克、山藥10克、沉香末5克(衝服)、炒白術10克、補骨脂10克。本方適用於喘促而形寒肢冷者。
(2)七味都氣丸:熟地黃10克、山茱萸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丹皮、澤瀉各10克、五味子10克。本方適用於喘促氣短不得以接續者。以上方藥,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日1劑。
2.加減變化:若喘促日久,動則尤甚,氣不接續,汗出跗腫者,於方(1)中加紅參10克(另燉)、蛤蚧粉12克(衝服)。若喘促麵紅煩躁,口幹咽燥,舌紅少津,脈細數者,於用方(2)中,加西洋參10克(另燉)、麥冬12克,若汗多氣逆者,再加龍骨、牡蠣各15克。若喘逆劇甚,張口抬肩,端坐喘促,或痰鳴心悸,煩躁不安,麵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身涼,脈浮大無根或見結代,或模糊不清,宜急用人參、附子煎湯,送服黑錫丹、蛤蚧粉等。
(二)外敷藥物
1.三子養親湯外熨:蘇子60克、白芥子30克、萊菔子60克,將3味藥炒熱後燙背部肺俞穴處。
2.納氣散:破故紙、小茴香各等分,共研為末,用扶陽膏藥撤以上藥末適量,貼於臍下。
3.消喘膏:白芥子、玄胡各21克、細辛、甘遂各12克,共研細末,分3等分用薑汁調成膏狀,攤在6塊約1寸的油紙或紗布上。於夏季三伏天貼於肺俞、心俞、膈俞(均為雙側)穴處,用膠布固定,每10天貼1次,每次貼4~6小時,連續3年。
(三)飲食療法:
(1)蟲草鴨:老雄鴨1隻(約1500克),冬蟲夏革5克、生薑、蔥各10克、精鹽6克、肉湯1500克,把蟲草插入鴨脯,薑蔥放入鴨腹,用大碗盛鴨,放入肉湯和鹽,大火上籠蒸3小時即成,食鴨飲湯。
(2)山藥粥:鮮山藥100克、糯米100克、白糖l0克。山藥去皮切丁與糯米用小火煮至湯稠,再加白糖,即可食用。
(3)核桃粥:核桃仁50克、粳米100克、生薑10克、精鹽3克。將以上四物放入砂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用小火煮至米爛湯稠即可,隨意食用。
(4)黑豆釀梨;雪梨2個、黑豆60克、冰糖40克。黑豆清水泡脹晾幹,梨去皮,在梨柄處切開,挖去梨核,填入黑豆與冰糖,大火蒸1小時即成,吃梨食豆。以上各方均宜於肺腎虛而久咳喘者。
施治要點:
(一)本證以久病肺虛,反複感邪而進行加重,終而及腎;在病理屬性上亦由氣虛而發展至陽虛。由於下元不足,氣失攝納而形成是證。因此,在治療法則上,一方麵要溫養陽氣,尤其是腎陽,次為肺氣,用藥常為附片、肉桂、人參、黃芪、山藥、炙甘草等;另一方麵應鎮攝潛納,如八味腎氣丸加沉香、黑錫丹之類也。
(二)本證雖為腎虛之候,但在病程中,可產生痰、飲、瘀等病理產物,而形成本虛標實之證,使得病情複雜,治療頗為棘手。治療中當根據感邪時偏於邪實,緩解時偏於正虛的不同,有側重地分別選用扶正與祛邪的不同治法。由於虛實兼夾的相互轉化,故臨證時,既要掌握其辨證施治的常規,又要根據其錯雜表現而靈活變通。
有關腎納氣不足如何治療的介紹,患者應該比較清楚了吧。腎納氣不足給我們的健康造成了及其嚴重的影響,在發現有類似病症的時候,也不要盲目的使用藥物醫治,最好是選擇一家正規的中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這樣才可能獲得最好的醫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