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無力,不能帶動相應關節運動。肌肉不能正常活動,肌肉所牽動的關節活動有障礙。
肌張力減低:肌張力低下指肌肉阻抗降低,並常常伴有關節過度伸展及腱反射減弱。
全身肌張力障礙:全身性肌張力障礙(變形性肌張力障礙,舊稱扭轉性痙攣)是一種罕見的進行性綜合征,其特征是扭轉性的不自主動作,造成持續的,往往很怪異的姿勢.症狀通常開始出現在兒童時代。表現為行走時足部內翻並固定於蹠屈位。全身性肌張力障礙往往具有遺傳性,主要的遺傳型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部分外顯率,在先驗病人的家係中有些看來“未得病”的成員往往是本病頓挫型的病例。在若幹家族中,致病基因看來是定位於染色體9q。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礎不明.。本病最為嚴重的形式表現出毫不容情的穩步進展加重的病程,症狀十分嚴重的病例可能經常處於全身扭轉形成的奇特的固定的姿勢中。精神與思維功能通常保持正常。
偏身肌張力障礙(hemidystonia):係指同側上下肢的肌群受累,多為繼發性原因所造成的。血電解質、藥物、微量元素及生化檢查,有助於病因診斷及分類。1.CT或MRI檢查 對鑒別診斷有意義。2.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可顯示腦部某些生化代謝情況,對診斷頗有意義。3.基因分析 對確診某些遺傳性肌張力障礙疾病有重要意義。
節段性肌張力障礙:表現節段性分布特點,如顱-頸部肌張力障礙,上肢伴或不伴中軸、頭頸部肌張力障礙,下肢伴或不伴軀幹肌張力障礙,軀幹-頸部(不影響頭麵部)肌張力障礙等。節段性肌張力障礙是肌張力障礙綜合征中的一類!
局限性肌張力障礙:肌張力障礙綜合征(dystonic syndrome)簡稱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調或過度收縮,引起以肌張力異常動作和姿勢為特征的運動障礙綜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續性特點。盡管名為肌張力障礙綜合征,但肌張力的變化不引人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異常的體位姿勢和不自主的變換動作。肌張力障礙可影響受累肢體的正常運動幅度、範圍、速度和肌肉的硬度等。
需到正規醫院檢查並根據病因進行相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