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為頭痛;頭頸向一側傾斜;頭頸僵直及轉頸受限;半身發涼,尤以下肢為主;頭痛伴有麵或胸背多汗、眩暈、及頭昏;部分患者頭痛與眩暈交替發作;倒發作;典型三叉神經痛發作. X線拍片、CT檢查,、磁共振檢查,、顱多普勒檢查,、動態心電圖.
外傷後頭痛。外傷後頭痛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頭部外傷一般都伴有腦震蕩。急性外傷後頭痛可能出現意識喪失或短暫記憶喪失,一般發生於清醒後的14天內,持續時間約1~2個月,呈跳痛樣頭痛,伴惡心、嘔吐與胃腸係症狀及眩暈等。慢性外傷後頭痛無明顯特點,局部壓痛,伴抑鬱症狀、耳鳴或情緒變化。外傷後頭痛與腦血管舒縮調節紊亂和腦脊液循環一定程度障礙有關,精神心理因素也占相當重要的地位。 枕神經痛。發生於枕大和枕小神經分布區,局部神經有炎性反應,枕後鄰近發生腫瘤或頸椎病時也會誘發枕神經痛。主要為後頭痛,一般為持續痛,並可能涉及頸部和耳後等鄰近部位,局部出現痛覺過敏現象,也可表現為陣發性刺痛,受累區有觸痛。 與血管病有關的頭痛。約有30%的頭痛患者與下列兩種情況有關:①腦短暫缺血,尤其大腦後動脈缺血者容易發生;②頸動脈或大腦後動脈、基底動脈、椎動脈等狹窄和阻塞,出現供血不足或缺血時容易發生。與血管病的相應部位出現中等度持續性、波動性頭痛。 顱內疾病引起的頭痛。主要病因有:①顱內血腫,凡清醒患者由於顱腦出血、顱內壓增高,可出現劇烈頭痛,一般常伴有高血壓病史或外傷史;②顱內占位性病變,頭痛部位與占位性病變的位置相關;③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在患者清醒時其頭痛程度與顱內壓升高相一致。頭痛時可能伴有全身症狀,如脈率增加和出汗等;④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出現突然嚴重頭痛,伴以身體失重;如果係動、靜脈瘤破裂,一般在破裂後60min以內發作頭痛,伴以嘔吐、意識遲鈍和頸強直等症狀。 頸椎源性頭痛。頸源性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的器質性頭痛,多有頸椎活動費力、受限,頸部疼痛或頸椎旁壓痛,頭痛時間較長的患者,在頭部的疼痛區多有壓痛,頭痛發作時,常常有眼部不適的症狀。
1、良好的姿勢 辦公室:坐位時,腰部挺直,雙肩後展,桌椅高度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盡量避免長時間端坐. 家庭:家裏的床具應軟硬適中,一般躺上去床墊變形不應超過2cm;枕頭在仰臥時應與自己的拳頭等高,側臥時與一側肩等高,頭放在枕頭上時枕頭不應有明顯的變形才對. 2、頸部八字要訣 "搖頭晃腦、張牙舞爪"!用頭在天花板上寫"米"字,字寫得越大越好,兩手舉高,越高越好.每天做上5~6次,每次5~6分鍾.預防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患者要注意. 3、補充足夠鈣質 缺鈣可導致頸椎骨質疏鬆和增生,當你頸部缺乏足夠營養的滋潤時,你的身體就會麵臨承頸性眩暈的危險了.補充鈣質的工作其實很簡單,牛奶+曬太陽最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