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燥為虛火寒涼食物別多吃
入秋後氣候得比較幹燥,雖然不少氣候地區,濕度較高,不見得會明顯感受??到差異,但皮膚敏感者,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就容易出現秋燥。
秋燥通常在立秋後出現,中醫稱為「血虛風燥」,因為血管無法滋養皮膚而造成幹燥、幹咳,一般來說,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比較容易出現,有些年輕女性也會有秋燥症狀。
秋天缺水有別於夏天缺水,就中醫角度,「上火」分實火與虛火,夏日的燥熱多為實火,需涼補祛暑,例如喝青草茶;秋天的幹燥則為虛火,這時候不適合大量補充寒涼食物,以免引發過敏或腸胃不適。

秋天補充水潤喉為主別猛灌
同樣補充水分,夏秋也有不同,夏天天氣炎熱,身體水分流失,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秋天補水則以潤喉為主,飲用量不需像夏天那麼多。
秋天需補陰氣,旬參、麥門冬等為常見補陰氣藥材,但不建議服用過多。平常就有幹眼症的人,到了秋天可能眼睛會更幹。

顧呼吸係統白色食物抵外邪
秋天幹燥,而中醫認為「燥易傷肺」,這個「肺」不隻指肺髒而已,還包括了整個呼吸道係統。五髒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民眾可放心食用,但過敏性體質者要特別小心。過敏性體質者,宜慎選白色溫補、補氣的食物,可增強肺髒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進而增進免疫力。
秋季養肺,可選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更可借此保養呼吸係統,減輕過敏性症狀。
吃白色食物過敏體質要留意
另外,中醫認為與肺同係統的器官還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膚質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例如白蘿卜、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但過敏性體質者不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