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中“陰陽”的運用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9-02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中醫學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陰陽的平衡,陰陽是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陰陽之間此消彼長,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中,在中醫裏調理好陰陽之間的關係,身體才會健康,下麵看看中醫是怎麼運用陰陽的理論來調理身體的吧。

根據陰陽學說外為陽、內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的規律,則人之體表在外為陽,髒腑在內為陰;頭在上為陽,足在下為陰;背在上外為陽,腹在下內為陰。

陰陽與人體生理的關係

無論是人體的整體還是各部分的生理功能,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說明。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健康與否,都決定於陰陽是否調和。人體的生理功能都是通過氣機的升降出入實現的,而陽主升,陰主降;陽主出,陰主入,人體之陰陽調和則氣機升降出入協調平衡,人體就健康,中醫稱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陰陽與人體病理的關係

人體陰陽失去平衡稱為陰陽失調。陰陽失調後就會表現出各種症狀,古人對症狀的分類,也是用陰陽來代表和說明的。陽證,一般表現的症狀是:發熱、口渴、脈數(快)等,這類症狀,古人又稱為熱(陽)證。陰證,一般表現的症狀是:不發熱、口不渴、手足冷、脈遲(慢)等,這類症狀,古人又稱為寒(陰)證。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臨床上還有一類陰陽失調關係是陰陽偏衰。即是指陰或陽低於正常水平的失調,其一方低於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雙方都不同程度低於正常水平,故出現虛證。陰不足,陽相對偏盛則陰虛生內熱;陽不足,陰相對偏盛則陽虛生外寒;陰陽雙方都不同程度不足,則虛寒、虛熱並見或陰陽兩虛。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陰陽兩虛”。

#p#副標題#e#

陰陽在診斷上的應用

陰陽是診斷的總綱。疾病雖然很多,但其病變部位、性質及證候的屬性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如從疾病發展部位來看,不在表(陽),就在裏(陰)。從疾病性質來看:熱證(陽),寒證(陰)。從疾病發展趨勢來自看:實證(陽)虛證(陰)。在臨床辨證中,首先要分清陰陽,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執簡馭繁。

陰陽在治療上的應用

中藥種類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陰陽兩類,從藥性來看,不外寒、熱、溫、涼四性,其中溫熱屬陽,寒涼屬陰。其治療原則是“調整陰陽,以平為期”,針對陰陽盛衰,采取補其不足,瀉其有餘,使陰陽偏盛偏衰的異常現象得到糾正,恢複其相對平衡狀態。

中醫常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的治療原則,促使失調的陰陽重新恢複到相對的平衡。臨床上借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陰陽之偏,使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臨床具體用法:①陰盛則寒,治法:寒者熱之(用熱藥治療實寒證);②陽盛則熱,治法:熱者寒之(用寒藥治療實熱證);③陽不足、陰偏亢,治法:助陽抑陰;⑤陰不足、陽偏亢,治法:滋陰抑陽;⑥陰陽兩者均不足,治法:滋陰助陽(陰陽雙補)。

中醫將陰陽理論用在了分析人體的病理,診斷和治療上,陰陽學說是中醫最基本的理論,也是貫穿了中醫整個思想的理論。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