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保健防治疾病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3-01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現代都市人,壓力大,心理疲勞,身體都呈現亞健康,俗話說的好,“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下麵就看看足底如何防治疾病。

足底保健防治疾病——大眾養生網

古老的中醫理論加上現代的全息醫學理論已經把我們的腳研究得清清楚楚,穴位分布密集,且與重要的內髒器官有著經絡或神經的關聯,可以反應身體不適,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不失為休閑與保健的理想陣地。“腿勤人長壽”,“腳健人身壯”啊。

用雙手對足底進行輕撫、揉捏、刮搔、扣擊,隨著力量的輕重,節奏的快慢變化,機體內髒的會得到相應的刺激。堅持就是勝利,長期的良性刺激,就會通經活絡,實現強身健體的效果。

1.貧血、消化不良

以現在的生活水平,出現營養性貧血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但由於特殊的生理結構,在女性每個月不可避免的那幾天,很容易出現貧血症狀,而不規律的就餐習慣又常常導致消化不良,腳底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此類症狀。

按摩部位:肝、膽和脾反射區

定位:在雙足的大趾前端,有通向人體肝、膽和脾的穴位,當你有腹部膨脹、打嗝、吐苦水等不良症狀時,刺激這些穴位,症狀就能得到緩解。當你頭暈、乏力,麵色蒼白,有著諸多貧血表現時,除了燕窩、紅棗、豬肝之類的食補之外,對小腳趾頭部位的反射以刺激,對你血色素的上升,也會有些輔助作用。即使你眼不花心不跳,完全沒有貧血煩惱,但如若想麵色紅潤也不妨試試。

2.皮膚過敏、等麻疹

每逢周末節假日,人們遠足郊遊時,往往有人會受到花粉等過敏源的困擾。針對皮膚過敏、蕁麻疹,足療同樣有效果。

按摩部位:裏內庭穴

定位:在腳掌上方,第二、三蹠趾關節前方凹陷處,有一處穴位裏內庭,對之進行刺激,刮拉,就可以緩解皮膚過敏引起的搔癢症狀。

3.失眠、多夢

上班族們或許都有這樣的經曆,工資到手的時候,心情舒爽。可為了這一遝,晚睡早起是常有的事。名義上隻有朝九晚五八小時,實際上,睡在被窩裏還在琢磨工作。沒辦法,為了前途和夢想,隻有犧牲現在的睡眠。不知不覺間,失眠焦慮亞健康,都成了生活中的關鍵詞。

按摩部位:失眠點

定位:靠近腳掌根部三分之一處,有緩解失眠的穴位。對之進行良性刺激,可以調整腦電波,實現有效睡眠。

4.頸、扁酸疼

我們在享受現代網絡科技帶來的工作便捷的同時,也得承受它給我們帶采的舌痛。日複一日的案前操作,使我們的肩膀、頸椎都“含冤叫屈”。頸椎間盤突出、肩肌勞損,以前隻有體力勞動過勞才會出現的症狀,現在已是電腦一族的常見問題。

按摩部位:肩頸反射區

定位:雙足拇指指腹根部橫紋處,和雙足外側第五趾骨中部(足外側最突出點中部)。頸肩肌肉反射區在雙足底肢趾後方兩厘米寬區域。按摩穴位,提拉肌肉,每天兩次,每次10~30分鍾,堅持兩周,就會有明顯效果。

5.增強免疫力

空氣汙染、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現代人的免疫力日漸衰退。各種傳染病讓人草木皆兵,為了避免這種局麵,不妨平時花點時間,實現強身健體的效果。

按摩部位:湧泉

定位:腳掌中心處。因為足底眾多的穴位,人稱足部為人體的“第二心髒”。既然如此,這一部位,真可稱得上是心髒之心髒了。對之進行良性刺激,當然更加必要。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堅持按摩腳心。

自我保健足底按摩注意事項:

時間:每天兩次,每次30~40分鍾,堅持兩周,就會出現明顯效果。

方法:定位準確,輕重、緩急根據個人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要按摩至局部發紅、發熱為止。身體較弱,或者無法容忍疼痛者,必須減小力度,或者減少時間。對於嚴重的心髒病及腎病患者,更要緩慢、柔和進行。

喝水:隨著反射區的刺激,體內會集結出沉澱物、毒素等,經過消化道和泌尿道排出。這時,及時補充適當的水分,將有助於沉積的毒素排出,增加療效。

預期:自我保健僅為居家的輔助治療,當機體出現嚴重不適時,還是以醫院診療為主。

腳負重我們身體的全部力量,養好腳就可以防治疾病。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