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很多人都會過的節日,冬至的時候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會吃餃子,在冬至吃餃子已經成為北方的一種飲食習慣了。人們都比較清楚冬季進補是最佳的時機,因此對於進補的食物人們都很感興趣,根據不同的地區的人進補的食物也是不同的,所以今天就要針對進補的食物進行一下詳細的介紹,讓更加多的人知道在冬至進補可以吃哪些食物。
1、餛飩
冬至吃餛飩,夏至吃麵條,這是民間根據時令形成的一種飲食習慣。相傳,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紀念大美女西施。還有一說,漢朝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且不管傳說不管真假,餛飩的營養價值還是比較高的呢,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蛋白質種類齊全,有餡有皮,能起到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了單一食物的營養價值。
餛飩的餡料一般以蝦仁、豬肉、蔬菜、薑等構成。蔬菜種類可以是香菇、白菜、芹菜等,不妨能按照自己的口味隨意進行選擇。餛飩的湯料不妨能加雞湯、紫菜湯也可以,也能是西紅柿湯。早餐吃餛飩營養豐富,而且開胃。假如感覺隻吃餛飩太單調,不妨按照自己的口味搭配一點小菜,營養均衡、能量充足。
2、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現在市場上各種速凍餃子應有盡有,但少了自己動手包餃子帶來的氛圍。建議和家人一起動手包餃子,安全營養。許多人調餃子餡時,覺得隻放肉香味不夠,還要加好多油。口味要講究,健康也要注意,所以應該點到為止。
很多人習慣包餃子時多放肥肉,認為吃著香,但肥肉中的飽和脂肪含量往往較高,對健康不利。並且按照膳食酸堿平衡的原則,“酸性”的肉類,應當與“堿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所以最好一份肉類搭配兩份蔬菜。提高蔬菜用量,才能降低飽和脂肪和熱量的攝入,達到真正的營養平衡,建議大家在餡料中少用肥肉,以瘦肉為主,最好不要再添加動物油和植物油。
3、羊肉
冬天有兩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為立冬,一為冬至。羊肉中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營養成分,有著益腎養肝、禦寒祛濕的功效。因而蘇州人堅信,一碗羊湯帶來的溫暖,足以抵擋一冬的嚴寒。
羊肉經過燉製以後,更加熟爛、鮮嫩,易於消化。煮過肉的湯是滋補身體的佳品。如果在燉的時候再加上合適的中藥或營養上能起到互補作用的食品,滋補作用會更大。
不過羊肉雖好,但也不能吃太多。吃羊肉時,最好同時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對於熱性體質的人來說,羊肉不宜食用。
以上就是冬至養生需要進補的食物的介紹了,吃的東西是很多的,可口的也很多,但是比較合適的養生進補的食物就不是那麼多,大家在社會上要知道什麼樣的食物對於自己的身體有好處,上麵的這些進補的食物都是比較常用的,除了這些食物還有很多的食物,比如肉類中的牛肉,如果上麵的這些食物不符合您的胃口,您可以再去尋找一些比較適合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