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頭部> 腦血管病

腦血管病簡介

相關問答

  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腦部疾病的總稱。臨床以急性腦血管疾病多見。其病理變化為腦血管突然破裂或突然閉塞,從而造成該血管支配區域腦組織的功能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中風不語、半身不遂等,稱為"卒中"或"中風"。輕者經過3~6個月逐漸恢複,可以生活自理,甚至可從事病前的工作。重者昏迷、死亡、或遺留嚴重的後遺症,甚至需長期臥床,最終死於肺部感染、褥瘡等並發症。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50歲以上進入腦血管病的危險年齡。由風濕性心髒病引起的腦栓塞和腦血管發育異常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則常發生在青壯年。顯然腦部血管供應豐富,側支循環亦較完善,但這些血管從功能上說,仍為終動脈,出現障礙即引起腦組織壞死。神經細胞對缺氧極為敏感,缺血數分鍾即可死亡。故急性腦血管疾病是威脅中、老年生命健康最重要的神經係統疾病,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占中、老年神經係統疾病的首位。腦血管病的發病無明顯性別差異。腦血管病雖無一定的發病季節,但據不完全統計,冬季的發病率往往高於夏季。急性腦血管病往往有共同的發病誘因,最常見的是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失血過多血壓驟降,或嚴重脫水血液粘稠度增加,均易誘發腦血栓形成。在頸椎骨質增生者,急劇的頭部轉動或頸部伸屈,可誘發椎-基底動脈係統的供血不足。高血壓、心髒病、高血脂和飲酒為最顯著的腦血管病風險因素,其中高血壓尤為重要。因此,防治高血壓是預防腦血管病的重要環節。發生腦血管病以後,預防並發症及康複醫療,是提高腦血管病的存活率和降低發病率的重要措施。

【詳情】

01腦血管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腦血管病是指腦部動脈或支配腦的頸部動脈發生病變,從而引起顱內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受損的一組疾病。臨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和偏癱為主要表現。那麼,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哪些,下麵專家介紹引起腦血管病的病因。

  (1高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腦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見的病因。有資料表明,腦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壓病史,腦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壓病史,70%的腦血管病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

  (2)心髒病,是腦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風濕性、高血壓性、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均有可能產生附壁血栓,當出現心力衰竭或房顫時,促使血栓脫落,流至腦動脈而發生栓塞。由於栓子可以反複脫落,所以容易複發。

  (3)顱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腦膜、腦血管,或單獨侵犯腦血管引起腦動脈炎,如化膿性、結核性、黴菌性炎症和風濕病等,均可引起腦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少數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

  (6)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與腦血管病關係密切。據報道,腦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並且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硬化發生率較正常人高5倍,發生動脈硬化的時間比正常人要早,動脈硬化的程度亦較重。

  (7)各種外傷、中毒、腦瘤、腦腫瘤放射治療以後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

02腦血管病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腦血管病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腦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又稱腦血管意外或腦卒中,俗稱為腦中風。腦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險,常發生一些嚴重並發症,下麵專家介紹腦血管病的症狀。

 1、腦疝

  腦血管病患者多數死於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大量出血,腦中線結構移位或被破壞,全腦水腫,形成腦疝,使腦幹被擠壓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樞所致。

  國內報道,腦出血合並腦疝死亡者占44.8%~50.1%,故及時有效地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預防腦疝形成,是治療成敗的關鍵措施。而當患者出現下列情況:①頭痛劇烈或極度煩躁不安。②頻繁嘔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變慢,血壓升高。④意識障礙逐漸加重。⑤雙側瞳孔不等大,則提示顱內壓明顯增高,可能有腦疝形成,應積極脫水或手術治療。

2、腦心綜合征

  當腦出血病變波及植物神經的高級中樞丘腦下部,導致神經體液障礙時,也常引起心腦功能或器質性改變,稱為腦心綜合征。

  腦心綜合征常以兩種形式出現:其一是腦——心卒中,即首先以腦出血起病,而後發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腦——心同時卒中,即腦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時或接近同時發生。但由於症狀相互掩蓋,常易造成誤診而影響治療。故在搶救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並應認真詢問病史及仔細觀察病人有無心功能不全的表現。若出現胸悶、氣短、紫紺等,肺底部有濕羅音,心音低鈍及心動過速等異常現象時,應及時作心電圖檢查。一旦出現心律紊亂和心電圖改變,在治療腦出血的同時,應按器質性心髒病處理。

  3、膀胱及直腸功能障礙

  輕型腦出血病人常因不習慣臥位排便,而出現一時性“體位性尿瀦留”及大便幹結。嚴重病人,當病變波及半球運動中樞時,常出現尿頻及膀胱內壓增高。如第三腦室受到刺激,往往會出現直腸活動性增強,導致高度排便亢進,患者便意頻繁,但每次排便量較少。如灰結節受損,可出現不自主排便。若全腦受損,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現二便失禁或尿瀦留。

  4、腎功能衰竭及電解質紊亂

  腦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語,不能反應主觀感覺,加之症狀複雜,治療矛盾較多;也常因頻繁嘔吐、發燒、出汗、脫水劑的應用和補液不足而造成失水、電解質紊亂及腎功能衰竭。有時因缺氧、饑餓、呼吸異常等導致酸中毒,或偶然發生堿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並感染的情況下,常易被掩蓋而被忽視,使病情日趨加重,故應注意觀察。當發現呼吸加深加快,心動過速,意識障礙加重,血壓下降,尿量減少或無尿,肢體及麵部水腫或脫水等現象時,要仔細尋找病因,及時作二氧化碳結合力、非蛋白氮、血氣分析及電解質定量測定等檢查,發現異常時,及時處理。

 5、中樞性體溫調節障礙

  當腦出血波及到丘腦下部及前部時,散熱機製被破壞,可引起持續性高熱,體溫常達40℃以上,並可伴有無汗、肢冷、心動過速、呼吸增快等症狀。但白細胞一般多不增高,複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時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溫有效,如不及時處理,數小時可死亡。

 6、褥瘡

  腦血管病人常因偏癱,長期臥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較胖,不易翻身護理,骶尾部、內外踝、足跟、髖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局部營養不良,發生褥瘡。

  此外,最常見的並發症還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03腦血管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腦血管病是指腦部動脈或支配腦的頸部動脈發生病變,從而引起顱內血液循環陵礙,腦組織受損的一組疾病。腦血管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

  (1)呈突然起病,常開始於一側上肢,然後在數小時或一、二天內其神經功能障礙症狀進行性累及該側肢體的其他部分。

  (2)頭痛 頭痛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突出症狀。常為全頭部劈裂樣疼痛。而腦出血患者,由於血液直接刺激腦膜和腦的疼痛結構,約有80%~90%病人有劇烈頭痛。特點是開始時疼痛位於病側,當顱內壓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網膜下腔時,可出現全頭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塞頭痛多較輕微,但大麵積腦梗塞合並顱內壓增高時,也可出現劇烈頭痛。

  (3)嘔吐 嘔吐是腦血管病的常見症狀,特別是出血性腦血管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常為噴射性嘔吐,發生率在80%以上。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嘔吐和頭痛均加劇。如果病人嘔吐出咖啡色胃內容物,表示有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預兆。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生嘔吐者較少見,但大麵積腦梗塞合並顱內壓增高時,也可引起嘔吐。

  (4)意識障礙 尤以腦出血病人多見,是腦部受到嚴重而廣泛損害的結果。據報道60%~80% 腦出血病人可出現意識障礙。臨床特點是除少部分輕型腦出血病人,意識可保持清醒外,腦幹出血和小腦出血意識障礙都比較嚴重。腦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現昏迷。蛛網膜下腔出血意識障礙程度較輕。腦梗塞較少出現意識障礙,而大麵積腦梗塞多伴有意識障礙。

  (5)偏癱偏癱是指一側上下肢及同側舌和麵部肌肉的運動障礙,也是腦血管病的較常見症狀,不論大腦半球任何一側出現病變,都會導致病變對側偏癱,其程度可有輕有重,可為不完全癱和完全癱。不完全癱又叫輕癱,可以扶杖行走。完全癱也叫全癱,病人臥床不起,不能自己活動。有些病人可能麵、舌癱程度較重,肢體癱瘓程度較輕,也可能上側肢體癱較重,下側肢體癱較輕或下肢癱瘓程度較重,上側肢體癱較輕。完全癱變為不完全偏癱,說明病情好轉。反之,不完全癱發展為完全癱,則表示病情逐漸加重。

  (6) 失語為優勢半球大腦皮層言語中樞損害所致。根據損害部位和臨床表現不同,分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混合性失語和命名性失語等。運動性失語患者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不會說話,但能理解別人講話的意思,可用手勢或點頭等,回答問話。感覺性失語患者聽不懂別人講話的意思,但這種病人由於語言運動中樞完好,所以,能夠說話,而且說起話來,快而流利,但與人對話則是所答非所問。混合性失語患者既有運動性失語,又有感覺性失語,自己不會說話,又不理解別人講話的內容等。命名性失語表現患者能講話,也能理解別人的話,能說出物品的性質和用途,唯獨叫不出物品的名稱。

04腦血管病應該如何預防

  控製腦血管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可以從根本上降低腦卒中的發病風險,減少發病率,但由於目前發病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很大改變,生活不規律,忽視患病的風險,預防意識較薄弱,所以我們要積極幹預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防止腦血管病意外的發生

  1、有高血壓病、心髒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度血症、動脈硬化等病的老年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科學的治療

  2、對有腦血管病家族史者、患肥胖症者以及有上述症狀的高危人群應定期(一般為3~6個月)進行健康檢查,重點觀察其血壓、血脂、血糖、血液流變學以及腦血流的動態變化,並及時予以正確處理

  3、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情緒波動,如生氣、激動、焦慮、悲傷、恐懼、驚嚇等

  4、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如爬樓梯、散步等,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調整飲食結構,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做到不吸煙,不飲酒(可飲少量葡萄酒),每日飲酒不應超過100毫升(白酒)減少高脂高糖飲食,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豆製品,吃植物油,飲食應做到清、淡、熟、軟低脂肪的食物包括:綠豆芽、土豆、山藥、胡蘿卜、油菜、芹菜、大蔥、菜花、冬瓜、黃瓜、茄子、海帶、蘑菇、番茄等

  5、一旦發生言語不清、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突然發生視力下降、劇烈頭痛、眩暈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及治療

  腦血管病目前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前三位的疾病(心、腦血管病、腫瘤)之一而在我國腦卒中的死亡率、發病率和患病率、致殘率持續較高,目前腦血管病發病趨於年輕化,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打擊及經濟負擔,已經讓全民為之擔憂,然而大多數人對腦血管病的真正認識卻十分膚淺,這對疾病預防、發病、治療及恢複過程帶來了許多困難因此普及防治腦血管病的知識至關重要

  尤其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更應抓緊時間係統治療,避免發生嚴重的不可逆性腦梗塞同時還要重視高血壓的防治,高血壓是發生腦血管病的最危險因素及時治療可引起中風的其他疾病,如腦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風濕性心髒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這些疾病在演變過程中並發腦出血的概率非常高如果得到良好的控製,腦血管病的發生則可大大減少或延遲

05腦血管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缺血性卒中的腦脊液壓力及常規、生物化學檢查常在正常範圍。若梗塞灶較大則腦脊液壓力可升高,蛋白質含量亦可增高。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周圍血的白細胞計數可略增高。腦脊液壓力常常升高達180~200mm水柱,外觀呈粉紅色,蛋白質含量可增高。如果血腫不大,或患者為70歲以上老年(因腦萎縮明顯),腦脊液壓力可以不高。若血腫未破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則腦脊液可以不含血。原發或繼發蛛網膜下腔出血時,腦脊液壓力常常高於200mm水柱,外觀呈血性。

  檢查:

  ①腦電圖。腦梗塞和腦出血的急性期,腦電圖可見彌漫性異常,慢波增多,病側半球較明顯。一般2~3周後可逐漸恢複。

  ②顱腦超聲波檢查。腦梗塞急性期中線波常無偏移(大麵積梗塞除外)。腦出血急性期中線波常向病灶對側偏移。

  ③放射性核素腦掃描。腦梗塞2~3日後梗塞區可見楔形放射性核素濃聚影。腦出血早期可見血腫區放射性核素濃聚影。

  ④腦血管造影。腦梗塞急性期可發現閉塞血管,有時血管內可見血栓形成的充盈缺損影像,但也有不少腦梗塞病例未能發現任何異常。腦出血時可見到腦血管受到血腫的推移,這可幫助診斷出血區。

  ⑤頭顱CT掃描。對診斷腦梗塞和腦出血具有高度價值。腦梗塞2~3天後梗塞區呈低密度變化。腦出血急性期血腫呈高密度影,周圍有低密度影,提示水腫區。

06腦血管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腦血管病患者經常飲水。防止血黏度增高,最簡易的方法就是多飲水,水對人體非常重要,血液中含有80%的水。水能起到參與人體的化學反應、調節血液的HP值、降低血脂、帶走血管壁上的黏稠物等作用。飲水要注意時機,如早晨起床前、每次就餐前飲水,效果特別好。一旦體內水分充足,黏稠的血液可被稀釋。

  腦血管病患者調整食物結構,注意合理搭配。平時提倡低脂、低鹽,低糖、高蛋白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動物內髒、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葷腥厚味食物,平時以素為主,粗細糧搭配。

  腦血管病患者重點選用能稀釋血液的食物。可抑製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有黑木耳、大蒜、洋蔥、香菇、草莓、菠蘿等。具有阿司匹林藥用的抗凝食物有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等。具有調脂作用的有螺旋藻、香芹、胡蘿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帶、核桃等。此外,一些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大豆及豆製品、禽蛋、魚類等,也可使血栓不易形成。

07西醫治療腦血管病的常規方法

  中醫中藥治療各種腦血管疾病如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痙攣引起的頭暈頭痛、腦血管意外、高血壓病等,在臨床隨症加減,療效顯著,下麵從常用方的中藥性味、功效及藥理方麵作一介紹,但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具有很強的個性化治療,原則上是一人方,一定要辨證施治:

  1、黃芪: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益衛固表,補氣升陽,托毒生肌,利水消腫之效。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自汗盜汗,血虛萎黃,陰疽漫腫,氣虛水腫,內熱消渴。

  2、當歸: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止痛,補血調經,潤腸通便之效。用於用於血虛眩暈,月經不調,閉經,痛經,麵色痿黃,虛寒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癰疽瘡瘍,腸燥便秘。

  3、赤芍:味苦、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用於血熱妄行、吐衄發斑、瘀血經閉、跌打損傷、熱毒瘡瘍、肝火目赤。

  4、白芍: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之效。用於肝血虧虛及血虛月經不調,肝脾不和之胸脅脘腹疼痛或四肢攣急疼痛,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

  5、川芎: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止痛,補血調經,潤腸通便之效。用於血虛眩暈,月經不調,閉經,痛經,麵色痿黃,虛寒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癰疽瘡瘍,腸燥便秘。

  6、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經,經閉,產後血暈,瘀滯腹痛,胸痹心痛,血積,跌打瘀腫,關節疼痛,中風癱瘓,斑疹紫暗。

  7、桃仁:苦甘、平,歸肝、大腸、肺、脾經。具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之效。用於經閉、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等。

  8、天麻:味甘、辛、平,歸肝、脾、腎、膽、心、膀胱經。有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等功效。主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等。

  9、丹參:味苦、微辛,性微寒;歸心、脾、肝、腎經,屬血分之藥。具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涼血消腫的功效。主治瘀血頭、胸、脅、腹疼痛,積聚,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關節痹痛,跌打瘀腫,溫病心煩,血虛心悸,瘡瘍腫毒,丹疹疥癬。

  10、地龍:味鹹、寒,歸肝、脾、膀胱經。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之功效。主治高熱驚癇,癲狂,氣虛血滯,半身不遂,痹證,肺熱哮喘,小便不利,尿閉不通等。

  11、葛根:味甘、辛、涼,歸脾、胃經,具有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之功效,主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等。

  方中生黃芪是為君藥,重在補氣升陽。當歸、赤芍、川芎、紅花、桃仁、丹參共為臣藥,共具活血化瘀之效,改善心腦血管循環。天麻搜風止痙、祛風通絡,白芍養血柔肝,共為佐藥。地龍、葛根為使藥,地龍通絡祛風,令藥達經絡,葛根升陽,引藥上行。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