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頭部> 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簡介

相關問答

  小兒腦癱為小兒腦性癱瘓的簡稱,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嚴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表現。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使精血不足,腦髓失充,五髒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形成虧損之證。腦為元神之府,導致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語言不清,咀嚼無力,時流涎水,四肢無力,手軟不能握持,足軟不能站立。或感受熱毒,損傷腦絡,後期耗氣傷陰,腦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養,導致本病。

【詳情】

01小兒腦癱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小兒腦癱是一個綜合征,可以由於多種病因所引起,臨床表現與病因有關。各種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腦發育障礙,常有不同程度的大腦皮質萎縮和腦室擴大,可有神經細胞減少和膠質細胞增生。早產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可引起室管膜下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變性,可有多個壞死或變性區及囊腔形成。經內囊支配肢體的神經纖維區域(錐體束)常受累。認為這些胚胎早期發育中的異常很可能是造成早產,圍生期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而且是高危新生兒存活者以後發生腦癱的重要基礎。這些研究為腦癱發病原因及今後早期幹預提供了新的途徑。核黃疸後遺症可有基底節對稱的異常髓鞘形成過度,稱為大理石狀態。近年已發現一些腦癱伴有癲癇的小兒,其腦組織有腦溝回發育不良,細胞移行異常和灰質異位等早期腦發育障礙。早產兒或過期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生後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頭部外傷、抽搐、感染、中毒及營養不良等。

  小兒腦癱的發病誘因可能還有父母親吸煙、酗酒、吸毒,孕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陰道出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早期絨毛膜、羊膜及胎盤炎症、前置胎盤、先兆流產。還可能與服用避孕藥、治療不孕的藥物、保胎藥等因素有關;高產次,高孕次,有死胎死產史,早產、流產史,雙胎或多胎,胎兒發育遲緩,宮內感染,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妊娠反應重、臍帶繞頸、急產,不恰當助產,產鉗分娩,臀位產,產程長等原因。

02小兒腦癱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腦癱患兒的臨床表現大多開始於嬰兒期,呈非進行性,但若未能獲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將會發生肌腱攣縮,關節畸形、發育異常等危害。

一、身體方麵

  (1)腦癱患兒一般身高比正常兒童矮,營養吸收差,常有呼吸障礙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還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礙和流涎。

  (2)大部分腦癱患兒合並癲癇發生。因為大腦內有固定病灶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癲癇不僅妨礙腦癱的康複治療,並且反複的驚厥有增強腦損傷的危險。

  (3)患兒容易患牙齒和齒齦疾病,而且治療困難。患兒牙齒疾病中多為齲齒,以及由於使用抗痙攣藥而致的齒跟增生、牙服炎、齒列及咬合異常等

  (4)大部分腦癱患兒在視覺上有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斜視、弱視。一般在嬰兒期出現,隨年齡增長斜視逐漸消失。

  (5)腦癱患兒伴有聽力缺損,部分患兒完全失聰,部分聽力喪失。聽力障礙多見於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這主要由核黃疽後遺症所致。

 二、生長發育

(1)智力發育

  智能低下,多動症,多有自閉症,智商測定困難。

(2)性格特征

  患兒可能有以下的性格特點: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3)知覺、認知障礙

  腦癱患兒在這方麵的功能看起來很好,但已確認存在有兩點識別、形的鑒別、空間知覺等知覺、認知障礙。

(4)語言障礙

  四肢癱患兒語言障礙的發生率較高,往往以吸吮困難、吞咽和咀嚼困難為先導,表現為發音不清、構語困難、語言表達障礙、甚至失語症等。由於發聲、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和四肢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和生長環境等原因導致。

03小兒腦癱有哪些典型症狀

  因為腦癱的發病機製各不相同,臨床上常表現為不同腦區受累的特征。根據相應的臨床特點,腦癱可分為多種類型。

手足徐動型
  主要病變部位集中在錐體外係,常常表現為四肢、頭麵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蟲樣”不自主運動。緊張、興奮時加重,安靜時減輕,入睡後多動消失。多動症狀在進行有意識的動作時尤為明顯,如取拿物品時不能順利接觸該物品,而是上肢高舉或伸向後方,搖動,全身用力、麵部肌肉活動增多,表情怪異。協同運動能力極差。由於顏麵肌肉、舌肌及發聲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語言障礙。單純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常肌張力減低,腱反射不亢進,亦無病理反射。但本型常與痙攣型共同存在。

痙攣型
  腦癱患兒大多數屬於這種類型的。也是最為常見的臨床類型。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折刀樣”增高,以屈肌張力增高為主,下肢內收肌群尤為顯著。患兒雙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腸肌收縮而致跟腱攣縮。豎立抱起時兩下肢伸直、內收並內旋,兩腿交又呈剪刀狀。行走時呈“剪刀狀”痙攣性癱瘓步態,足尖著地。上肢表現為肘、腕關節屈曲。受累肢體呈典型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

  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痙攣型腦性癱瘓又可分為四肢癱、偏癱、三肢癱及單癱等。其中以四肢癱或偏癱較為多見,其他類型少見。

共濟失調型
  這種類型較少見,主要表現為小腦病變體征,常見眼球震顫,辨距不良,步態不穩、搖晃及意向性震顫等。肌張力偏低,腱反射不亢進。

其他類型:除上述二型外,尚有以下少見類型:
  (1)強直型:主要表現為鉛管樣或齒輪狀肌張力增高等錐體外係症狀,腱反射不亢進。

  (2)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進。

  (3)震顫型: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與錐體外係受累有關。

  腦性癱瘓患兒常由於較廣泛的腦損傷引起,故合並其他神經係統異常者較為常記。例如,25~80%的患兒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兒合並癲病,並有少數病例合並語言障礙或感知覺及行為異常等。


04小兒腦癱應該如何預防

  對小兒腦癱的預防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方麵,一是在懷孕期間的預防,第二是分娩時候防止造成小兒腦癱,最後就是嬰兒出生之後預防腦癱的方法

1、實行婚前保健

  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進行性衛生、生育和遺傳病知識的指導;

  2、搞好孕期保健

  健康教育,定期產前檢查,增加營養,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等避免產前感染和服用禁忌藥,不接觸X線、化學毒物品等加強孕晚期勞動保護,減少早產

3、提高分娩的安全

  加強產兒科醫生產時監護合理使用縮宮素,普及新生兒新法複蘇技術避免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出生預防窒息和顱內出血

  最後就是在嬰兒出生後的預防,要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保持新生兒臍部的幹燥、清潔密切觀察黃疸的消長開展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定期體檢(1~2月1次)同時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

有下列情況的孕婦應盡早做產前檢查:

  (1)大齡孕婦(35歲以上)或男方50歲以上;

  (2)近親結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史;

  (4)孕婦智力低下或雙方近親有癲癇、腦癱及其它遺傳病史如果懷孕早期發現胎兒異常,應盡早終止妊娠

05小兒腦癱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腦癱患兒的臨床表現大多開始於嬰兒期,呈非進行性。本病診斷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等多數可以明確診斷。

1、電診斷

  (1)腦電圖(EEG)

  由於腦癱患兒合並癲癇者較多,故應常規進行腦電圖檢查以排除該合並症。常見異常包括背景活動減慢、限局性慢波灶或發作性癇樣放電等。

  (2)誘發電位

  懷疑有視、聽功能異常的患兒可做視覺及聽覺誘發電位,以早期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幹預。

  (3)腦電地形圖(BEAM)

  檢測小兒腦發育與腦波變化。

  (4)腦磁圖檢查

  (5)肌電圖

  了解肌肉和神經的功能狀態。小兒腦癱合並肌萎縮者盡可能作此檢查。

  (6)腦阻抗血流圖(REG):檢查頭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況。

2、影像診斷

  顱腦CT、MRT檢查

  主要用於明確有無器質性病變及病變部位等。可見有腦萎縮、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灶、多發性腦軟化灶及多囊性軟化,可伴有先天性腦穿孔畸形,透明隔發育不良、囊腫、腦室擴大、白質發育不良等。CT檢查幫助探討腦癱的病因,如先天性腦發育畸形、宮內感染等。

3、實驗室診斷

  智商測定:評價智力和社會適應狀況,明確患兒是否合並智力低下。

06小兒腦癱病人的飲食宜忌

  腦癱兒童由於身體缺陷,體質較弱,容易感染疾病而影響功能的康複,因此合理的飲食,注意營養是十分重要的,腦癱兒童飲食有五不、五要,介紹如下:

五要

  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要選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與腦的記憶、思維有密切的關係,牛奶、豆漿、雞蛋、酸奶、肉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多選維生素高的食物,因維生素A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大腦的發育。維生素B族能提高機體各種代謝功能,增強食欲,維生素D能幫助鈣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食、饅頭、粥、粉為主食,過多雜食會影響食欲,造成營養障礙。

  3、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維生素和纖維,能保持大便通暢,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爛,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餃子、菜泥、菜湯,教育孩子養成吃蔬菜的習慣。

  4、飲食要有定時,一般早、午、晚各進食一次,有條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點心一次,按時進食,可以增加食欲。

  5、每日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讓陽光照射皮膚,可增進食欲,幫助吸收。

 五不

  1、不要吃油炸、辣、油膩、辛熱、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難消化的食物,因小兒體質多熱,再食油炸等辛熱食品易引起熱病。

  2、不宜濫食溫補,因小兒為純陽之體,隻宜滋養清潤食物。

  3、不要過多食糖,因口腔內的細菌會使糖發酵,易患蛀齒而影響食欲。

  4、不要偏食,因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

  5、 不要過多食用薑、蔥、味精、胡椒、酒等調味品。

07西醫治療小兒腦癱的常規方法

  小兒腦癱也稱為兒童腦癱,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癲癇、智力缺陷,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症。本病一旦確診,應及時治療以免影響寶寶的發育。

  1、手術治療

  對於嚴重的關節攣縮、畸形可予以恰當的手術矯治。常見的有腱膜鬆解術,選擇性周圍神經部分切斷術,Hoke跟腱腱滑動延長術,股直肌遠端轉移術等。

2、藥物治療

  (1)本症的治療無根治方法,藥物也是輔助治療作用,主要有腦活素、胞二磷膽堿、A型肉毒毒素、腦苷肌肽、巴氯酚、安定等。

  (2)及時治療合並症。對有視聽障礙者及時矯正,有語言障礙者進行語言訓練,智力低下者進行特殊教育,有癲癇發作者應積極用藥物控製發作。

3、康複治療

  (1)以糾正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恢複正常運動發育為主,應采用理療、體療、手術療法等多種措施進行矯治和訓練。

  (2)對於運動異常應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常用方法有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體療、理療等。按摩、針灸、推拿等也能促進症狀的改善。

  (3)全麵關心患兒,注意生活護理及營養保證。

  (4)功能和智力訓練:以鮑氏提出的“0~3歲早期幹預大綱”為指導,針對疾病損傷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礙,製定不同的診療方案,進行感知、視聽、語言、記憶和動作訓練,結合嬰兒操綜合治療。

  (5)運動療法:減重步態訓練、Bobath法、Bojta法、上田療法、作業療法、平衡功能訓練、感覺統合治療、文體療法等。

4、心理療法

  與患兒交談,觀察其情緒、心理、興趣,進行誘導和啟發,調整病態心理,通過遊戲、音樂開發智力。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