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頭部>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簡介

相關問答

  新生兒頭顱血腫屬新生兒產時損傷性出血,為胎兒頭顱在產道受壓、牽拉、器械助產等所致。頭顱血腫,往往在出生後就發現,也可能生後數天方始明顯。多見於頭顱頂部,血腫邊緣清楚,周界不超過骨縫,局部頭皮正常,波動感明顯。由於胎兒被迅速逼出產道時,胎頭突然由高壓下釋放,使頭顱骨膜下血管發生破裂而出血,血液積聚在局部形成血腫;此外,胎頭負壓吸引產有時可發生頭顱血腫。

【詳情】

01新生兒頭顱血腫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新生兒頭顱血腫為產時胎兒頭顱在產道受壓、牽拉、器械助產等所致。

  1、頭盆不稱或胎位不正

  在分娩過程中,頭盆不稱、胎位不正、胎頭抵達骨盆壁時頭部受產道的骨性突起部位(如骶骨岬、恥骨聯合)的壓迫。

  2、器械助產

  產鉗助產牽引而受傷。

  3、易發因素

  胎兒本身體質所引起,如血液中凝血酶原的低下,凝血功能較差,血管壁彈力纖維發育不完善等。

02新生兒頭顱血腫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新生兒頭顱血腫的患兒無並發症者預後佳。一般都在生後2周至3月自然吸收,若產時傷害累及顱骨腦質及硬腦膜,或同時患膿毒病,則較為嚴重。血腫可引起高膽紅素血症,須積極防治高膽紅素腦病,以免影響預後。巨大血腫也可致失血性貧血,甚至低血容量休克須積極治療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1、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是由於膽紅素產生增加(如過量輸血使血紅蛋白增高,溶血病,血腫),膽紅素排泄減少(如早產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低,肝炎,膽道閉鎖)所導致,或兼而有之,因此黃疸的出現是多種疾病的征象。

  2、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體內或血管內大量丟失血液、血漿或體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劇減少所致的血壓降低和微循環障礙。

  3、血清膽紅素升高

  血清膽紅素升高是臨床上判定黃疸的重要依據,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鍾膽紅素低於3.4μmol/L。當總膽紅素在34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如血清總膽紅素超過正常範圍而肉眼看不出黃疸,則稱為隱性黃疸。

03新生兒頭顱血腫有哪些典型症狀

  新生兒頭顱血腫的患兒多為足月兒,體重多超過2500g,出生時良好,數小時後發現頭顱腫物,或發現在出生後1~4天。

  1、頭顱血腫

  頭顱血腫又稱骨膜下血腫,腫物位居頂骨或後頂骨,常位於一側或兩側頂骨部,兩側同患頭顱血腫者偶或見之,額骨、枕骨及顳骨三處同時發生血腫者亦間或有之。由於骨膜下出血緩慢,血腫多在生後數小時或2~3天才明顯,1周內達最大範圍,以後漸吸收縮小,血腫界限清楚,不越過骨縫,有波動感,局部患處皮膚顏色無改變。個別患兒的血腫局部皮色發紅,初起時中部腫處緊張,其後腫處頂部呈現波動,頭顱血腫吸收較慢。因大小不同可在2周至3個月左右消退,吸收時惟周圍基底的骨膜下,因有石灰鹽存在,堅硬而參差不平,先在血腫邊緣形成隆起的骨化的硬邊,中央凹陷,呈火山口樣改變,腫塊中有滲出物,其吸收時間的長短,視腫塊的大小而異,長者3~4個月,短者約2個月,所遺堅硬不平的邊緣,亦能漸次消失,惟需時更長。

  2、帽狀腱膜下血腫

  生後不久即見頭皮局限性腫脹,出血可通過軟組織擴散,出血量較少時血腫範圍較局限;出血量多時,腫脹範圍逐漸擴大,可累及整個頭皮,甚至波及額、眼周、枕或頸背部。血腫有波動感,常使前囟不易捫清,所覆皮膚可呈青紫色,出血嚴重時可致貧血或低血容量休克,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死亡。血腫的範圍從未有越過顱骨縫者,因此處骨膜緊貼骨縫,不如他處的易於分離,須與腦膜膨出及先鋒頭區別。

  嬰兒在出生後1~2天,頭顱血腫可隱於先鋒頭下,但先鋒頭消散後即見血腫的特殊波動,至於腦膨出與腦膜膨出皆出現於顱縫或囟門,常與呼吸共震動,壓之見小。血腫機化開始後,周圍呈硬環,已如上述,由於中部柔軟,易被誤為顱裂兼腦膨出,應慎加判斷。

04新生兒頭顱血腫應該如何預防

  由於新生兒頭顱血腫是由於頭盆不稱或胎位不正及器械助產等因素引起,所以預防本病要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圍生期檢查及產前明確診斷,防止難產和手術產

  2、加強產程監護,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3、改進手術助產方式加強培訓,提高接生技術,防止生產損傷

05新生兒頭顱血腫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新生兒頭顱血腫的患兒在分娩過程中,有頭盆不稱、胎位不正、產鉗助產牽引史。除了根據症狀診斷外,必要時拍頭顱X線片、或B超等檢查,以助診斷和鑒別診斷。

 1、血象檢查:因失血可有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減少。

  2、血生化檢查:膽紅素增高,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肝髒功能檢查正常。

  3、顱骨攝片:頭顱血腫往往單獨存在,僅有局部血腫,作顱骨攝片,以除外骨折;腦膜膨出者頭顱X線片可見局部顱骨有缺損可助鑒別。

 4、頭顱B超和CT檢查:除外顱內出血。

06新生兒頭顱血腫病人的飲食宜忌

  新生兒頭顱血腫的患兒0~6個月最好純母乳。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營養全麵,且比例合理,隻要母乳充足,完全能夠滿足這一階段嬰兒的生長需求。特別是母乳中含有的必需脂肪酸,能促進嬰兒腦細胞的發育。

07西醫治療新生兒頭顱血腫的常規方法

  經臨床觀察,新生兒頭顱血腫的患兒有精神欠佳、吃奶少、脫水、黃疸重等症狀,如不對其進行及時而恰當的治療和護理,會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所以,及時有效地治療頭顱血腫,對新生兒健康十分重要。

  以往治療新生兒頭顱血腫通常怕發生感染,一般不主張穿刺抽血。血腫常需周才能完全吸收,也有少數機化者持續數年仍有痕跡。治療結果表明,隻要嚴格無菌操作,穿刺抽血加壓包紮的方法是可行的。方法可縮短血腫的吸收時間,預防出院後的繼發感染,並可減輕患兒家長的精神壓力。

  出生後2~3天內用止血藥及冷敷,使破裂的血管收縮並止血,抽淨後加壓包紮可防止再出血及滲液積聚。而二次穿刺者多因穿刺後包紮不妥引起,因此,隻要給予止血藥及適當冷敷,抽淨積血後立即包紮穩妥,即可收到滿意的效果。

  頭顱血腫多可自行吸收,無需特殊治療,出血較多引起貧血時,可適量輸血;引起高膽紅素血症時,需進行光療。為避免感染不應抽吸血腫,若2個月後頭顱血腫仍巨大,可手術清除之。可用維生素K1治療,以防止因發生新生兒出血症而引起出血加重。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