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產前子癇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母體、胎盤和胎兒等多種因素,包括有滋養細胞侵襲異常、免疫調節功能異常、內皮細胞損傷、遺傳因素和營養因素。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單一因素能夠解釋所有產前子癇發病的病因和機製。
1.滋養細胞侵襲異常
可能是子癇前期發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滋養細胞侵入螺旋小動脈不全,子宮肌層螺旋小動脈未發生重鑄,異常狹窄的螺旋動脈使得胎盤灌注減少和缺氧,最終導致子癇前期的發生。
2.免疫調節功能異常
母體對於父親來源的胎盤和胎兒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調,是子癇前期病因的重要組成部分。
3.血管內皮損傷
氧化應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謝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質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而引發子癇前期。
4.遺傳因素
子癇前期是一種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遺傳傾向:患子癇前期的母親其女兒子癇前期發病率為20-40%;患子癇前期的婦女其姐妹子癇前期發病率為11-37%;雙胞胎中患子癇前期的婦女其姐妹子癇前期發病率為22-47%。但至今為止,其遺傳模式尚不清楚。
5.營養因素
缺乏維生素C可增加子癇前期-子癇發病的危險性。
產前子癇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一種特殊的、嚴重的臨床表現。嚴重時會引起呼吸暫停、血氧飽和度下降,腦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可使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明顯增加,並發腦出血;還會並發躁動及骨骼肌的強直收縮更易引起胎盤早剝和肌肉骨骼損傷
產前子癇發生於臨產前(即妊娠20周到產褥期第一周之間),典型患者表現為首先出現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頭向一側扭轉,牙關咬緊,繼而口角與麵部肌肉顫動,全身及四肢肌肉強直性收縮(背側強於腹側),雙手緊握,雙臂伸直,迅速發生強烈抽動。抽搐時呼吸暫停,麵色青紫,持續約1分鍾左右抽搐強度漸減,全身肌肉鬆弛,隨即深長吸氣,發出鼾聲而恢複呼吸。抽搐臨發作前及抽搐期間患者神智喪失,輕者抽搐後漸蘇醒,抽搐間隔期長,發作少;重者則抽搐發作頻繁且持續時間長,患者可陷入深昏迷狀態。
患者可出現各種嚴重並發症:如胎盤早剝、吸入性肺炎、肺水腫、心肺功能停止、急性腎衰、腦出血、失明或視力下降,甚至孕產婦死亡;在抽搐過程中還容易發生各種創傷:如唇舌咬傷,摔傷,嘔吐誤吸等。
孕婦大多由於不重視圍生期保健,未進行仔細的產前檢查,不能及時發現高血壓等異常情況,延誤了治療,導致疾病加重發生子癇因此應加強孕產婦的管理,重視產前檢查可最大成的避免產前子癇的產生,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1.建立建全各級婦幼保健網,認真做好孕期保健,孕早期檢查需測血壓,以後定期檢查,每次必須測血壓、體重與尿常規,發現異常及時治療注意加強孕婦的營養與休息,多攝入蛋白質、維生素、富含鐵、鈣、鎂、硒、鋅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及新鮮水果,減少動物脂肪及鹽的過量攝入
2.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監護 妊娠中期平均動脈壓>85mmHg(1113kPa)和翻身實驗(rollovertest)陽性者孕晚期易患先兆子癇,原發性高血壓或腎病患者妊娠期易合並先兆子癇,有先兆子癇病史者下次妊娠易再發生先兆子癇,因此對上述人群應加強孕期檢查,重視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症狀、體征,尤其是自覺症狀,應將其看作是子癇發生前的一種危險信號,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產前子癇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一種特殊的、嚴重的臨床表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並發腦溢血較為罕見,但子癇卻是妊娠期顱內出血最常見的產科原因。子癇是妊高症的最嚴重階段,其特征是抽搐,先是意識消失,眼球固定,由部分肌肉抽搐到全身抽搐,約一分鍾後轉入全身鬆弛昏迷狀態,抽搐和昏迷反複交替,病症越發嚴重。可以測血壓、尿常規等化驗檢查。
抗氧化劑抵禦產前子癇
產前子癇可能是由自由基損傷所引起的。自由基作為細胞的一個正常功能,是由我們的身體所產生的毒副產品。如果讓自由基增加,健康的細胞和組織就會受到損害。某些維生素含有的抗氧化劑可以中和自由基,防止它們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危害,這就是孕期飲食要健康均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患上產前子癇的準媽媽可能沒有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抗氧化維生素。
維生素C和維生素E是兩種重要的抗氧化維生素。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柑橘類水果、紅綠色辣椒、瓜類、土豆、西紅柿、草莓、卷心菜、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則包括植物油(特別是玉米、大豆、小麥胚芽的油)、葵花籽、小麥胚芽、甜玉米、腰果、杏仁、含玉米油的人造黃油、花生(不過,如果你有家族過敏史就需要避免吃花生了)等。
服用一種孕期多維片,可能有助於降低你患產前子癇的風險。孕期多維片專為孕期設計,劑量是經過仔細計算的。
不過,懷孕期間,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服用過高劑量的維生素,除非是醫生告訴你要這樣做。對於給具有一個以上患產前子癇風險因素的女性提供高劑量的抗氧化維生素補充劑(維生素C和E),是否能降低她們患病的可能性,目前已經有人做過若幹研究了。
根據這些研究,此類維生素補充劑不能降低患產前子癇的風險。相反,在一個測試中,每日服用含1000毫克的維生素C和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的多維片,還有可能增加副作用,諸如低體重出生兒的數量增多等等。
鈣能夠降低患產前子癇風險
懷孕期間,你的寶寶需要充足的鈣使牙齒和骨骼保持健康。一項試驗報告發現,孕期服用鈣補充劑是一個降低產前子癇風險的安全而又低投入的方法,不過,這個效果隻在孕期飲食中缺乏鈣的女性身上才有所體現。據2002年居民膳食營養和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中國居民膳食中鈣的攝入量僅達推薦量的40%。
鹽攝入量少無法預防產前子癇
過去,醫生建議準媽媽飲食中的鹽含量要低,因為醫生認為那樣有助於預防產前子癇,但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並不支持這一觀點。英國食品標準局建議成人(包括準媽媽)每日最多攝入6克鹽或2.5克鈉。
大蒜是否能預防產前子癇還無定論
孕期吃大蒜可能會降低高血壓,妊娠高血壓也是引發產前子癇的一個問題。不過,試驗報告顯示,尚無充足的證據說明大蒜有助於降低產前子癇風險,這方麵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治療產前子癇首先要控製子癇抽搐。子癇時全身小動脈痙攣,腦動脈痙攣,通透性增加,引起腦水腫、充血、局部缺血、血栓形成及出血等。Schaefer等認為,子癇所致腦部信號改變主要由血管源性水腫所致,病情嚴重或臨床處理不及時,將會發展到細胞毒性水腫,甚至發展為不可逆的腦梗塞。如臨床對症治療,血管源性水腫及細胞性水腫可逐漸消失。子癇時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硫酸鎂是子癇患者首選的解痙藥物,可增加子宮胎盤血流量,改善胎兒-胎盤功能。靜注硫酸鎂負荷量能使血中鎂離子濃度很快達到治療濃度,之後以1~2g/ h的速度靜點,可使血鎂濃度維持在有效濃度(>118mmol/L)。莨菪類藥物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解除微動脈痙攣,改善腦微循環,抑製大腦皮層,興奮呼吸中樞,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對於頻繁抽搐患者效果較好。地西泮具有較強的鎮靜、抗驚厥、肌肉鬆弛作用,與硫酸鎂配伍能較好的控製抽搐。經上述處理仍不能控製抽搐者,應加用冬眠藥物,冬眠藥物具有廣泛抑製神經係統的作用,有助於解痙降壓、控製抽搐。當血壓>160/110mmHg,應加用降壓藥以預防腦血管意外。在子癇控製後或分娩後仍持續昏迷者,應警惕腦血管意外,及時請神經內科和腦外科共同診治,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立即做腦CT以便盡早確診,抓緊時間治療,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子癇抽搐得到有效的控製後應盡快終止妊娠。子癇患者適時終止妊娠能迅速解除病因,,切斷母體惡性循環。本研究發現子癇患者抽搐次數的多少與新生兒窒息程度有關,因此對於藥物治療效果欠佳、隨時都有可能再次抽搐發作者應積極治療,抽搐控製後應不受時間限製盡快終止妊娠,以避免孕產婦因病情惡化及反複抽搐導致的重要髒器功能衰竭及新生兒窒息;對於較早孕周的子癇治療效果滿意者,可在嚴密監護下適當延長孕周,嚴密監護孕婦和胎兒,經地塞米鬆促胎肺成熟後再終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