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狀腱膜下膿腫源於傷後頭皮血腫感染或顱骨骨髓炎,在小兒偶爾可因頭皮輸液或穿刺而引起。化膿菌多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及厭氧菌。由於炎症組織在細菌產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下繼而發生壞死、溶解,形成膿腔,腔內的滲出物、壞死組織、膿細胞和細菌等共同組成膿液。膿液中的纖維蛋白形成網狀支架使得病變限製於局部,另膿腔周圍充血水腫和白細胞浸潤,最終形成的肉芽組織增生為主的膿腔壁。
帽狀腱膜下膿腫若處理不善,病人頭皮可發生壞死,或向深部侵蝕引起顱骨骨髓炎,硬膜外積膿,甚至導致硬膜下積液和腦膿腫。
帽狀腱膜下膿腫病人常表現頭皮腫脹、疼痛,眼瞼浮腫及引流區淋巴結腫大,嚴重時可伴發全身性中毒反應。帽狀腱膜下膿腫源於傷後頭皮血腫感染或顱骨骨髓炎,在小兒偶爾可因頭皮輸液或穿刺而引起。
帽狀腱膜下膿腫的預防關鍵在於對頭部其他病患的徹底治療腦外傷後要及時處理傷口,徹底清創;有創治療時,應消毒以防感染,這樣可有效預防本病發生
帽狀腱膜下膿腫的檢查項目主要為:血常規、尿常規、血液及骨髓細菌培養、顱腦CT檢查。細菌培養以確定感染的菌種以便選藥治療。
冒狀腱膜下膿腫飲食方麵要做到規律、合理。食物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選擇營養價值高的植物或動物蛋白,如牛奶、蛋類、魚類、瘦肉、各種豆製品等。宜多食用各種新鮮蔬菜、瓜果。避免不宜與藥物同時攝入的食物。
帽狀腱膜下膿腫的治療,除抗菌藥物的投給外,均應及時切開引流。
方法:在低位作多個切口引流,清除膿液及壞死組織,並用含杆菌肽500μ/ml、1.0%新黴素及0.1%多粘菌素溶液衝洗膿腔,然後放置橡皮引流管,留作術後衝洗引流用。術畢,鬆鬆縫合引流切口。術後繼續抗感染治療1~2周,引流管於4~6天內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