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本病是在外傷後或於清除顱內血腫一段時間後又在腦內不同部位形成血腫。
二、發病機製
目前認為外傷後遲發性血腫的形成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1、腦損傷局部二氧化碳蓄積,引起局部腦血管擴張,進一步產生血管周圍出血。
2、血管痙攣引起腦局部缺血,腦組織壞死,血管破裂多次出血。
3、腦損傷區釋放酶的代謝產物,損傷腦血管壁引起出血。
4、有人認為與外傷後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和纖維蛋白溶解有關。
此外,治療過程中控製性過度換氣、過度脫水致顱內壓過低,均可加重出血。
1、繼發性腦腫脹和腦水腫。
2、重症患者易並發上消化道出血,應早期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預防。
3、長期昏迷患者易發生肺部感染、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下丘腦功能紊亂、營養不良、褥瘡等,在加強護理措施的同時,應及時予以相應的處理。
4、如進行手術治療後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有無複發性及遲發性血腫,應及時處理。
大部分遲發性外傷性腦內血腫患者的原發傷不重,病人在經過一階段好轉或穩定期,數天或數周後又逐漸或突然出現意識障礙,出現局灶性神經體征或原有症狀體征加重,部分患者的原發傷可以很重,傷後意識障礙亦可一直無改善或加重,複查CT才證實為遲發性腦內血腫。
本病是由於外傷直接作用於頭部,例如墜落車禍直接引起故注意生活習慣,高危工作者,如建築工人、采礦工人容易造成損傷,在工作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自己遇事注意冷靜,避免情緒激動產生衝突導致本病其次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防本病也具有重要意義
1、腦CT特點是血腫呈混雜密度,血腫內有陳舊出血和新舊不同時間的出血,並呈擴張性占位性病變表現。也可以表現為圓形或不規則形均一高密度腫塊,CT值為50~90Hu,周圍有低密度水腫帶,伴有腦室池形態改變,中線結構移位等占位效應。
2、MRI:多不用於急性期腦內血腫的檢查。多表現為T1等信號,T2低信號,以T2低信號更易顯示病變。
遲發性外傷性腦內血腫的食療方:
1、川芎糖茶:川芎6克、茶葉6克、紅糖適量,水煎川芎,取滾沸藥汁沏茶,並調入紅糖,代茶飲。
2、豆鼓黃酒湯:豆鼓15克加水l小碗,煎煮30分鍾,再加入洗淨的蔥須30克,繼續煎煮50分鍾,最後加黃酒50毫升,出鍋,趁熱頓服。
3、葛粉30克,白糖適量:取葛根若幹,洗淨後粉碎,水洗數次,去渣,沉澱後倒去上麵清水,將沉澱物曬幹,研成細粉,即成葛粉。
1、治療
確診後應及早作骨瓣開顱,清除血腫,促進功能恢複。非手術治療,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無論手術與否,均須進行及時、合理的非手術治療,特別是急性血腫術後,尤為重要。雖有個別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可以自動消散,但為數甚少,不可存僥幸心理,事實上僅有少數亞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病人,如果原發腦損傷較輕,病情發展遲緩,始可采用非手術治療。
適應證為:神誌清楚、病情穩定、生命征基本正常,症狀逐漸減輕;無局限性腦壓迫致神經功能受損現;CT掃描腦室、腦池無顯著受壓,血腫在40ml以下,中線移位不超過10mm;顱內壓監護壓力在3.33~4.0kPa(25~30mmHg)以下。
2、預後
本病的預後較差,病死率為25%~55%,提高救治水平的關鍵在於加強臨床觀察,盡早複查CT,及時診斷、迅速清除血腫,並給予合理的術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