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病因不明,盡管有極少的家族性線索,但缺乏遺傳學證據。本病在腦幹有類似嗜睡性腦炎樣神經元纖維纏結,有人懷疑與慢病毒感染有關,但目前在中毒、腦炎、種族及地理因素方麵均無病因線索。
該病的病理特征:肉眼可見廣泛腦萎縮,包括蒼白球、黑質等,側腦室及第三腦室擴大。鏡下可見黑質、蒼白球-紋狀體通路、四疊體上丘、導水管周圍白質明顯的病理改變,神經纖維網絲形成。後者是鑲嵌在神經纖維網上絲狀結構,提示該病是起源於細胞骨架的彌漫性疾病。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一旦並發吸入性肺炎應該積極治療,避免因肺部感染加重誘發呼吸窘迫綜合征。對於已經發生了認知功能減退的患者,必須加強監護,以避免由於行為、認知能力下降導致不必要的損傷。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多在45~75歲發病,病程6~10年,起病隱襲,病程緩慢持續進展,男性稍多。該病的常見起始症狀有疲勞、嗜睡、易跌倒(常為向後跌倒)等。其他的臨床表現如下:
1、眼球運動障礙是本病特征性表現,兩眼向上及向下凝視麻痹。患者主訴看不到腳尖步行困難或看不到桌上食品取食困難。晚期2/3以上的患者可有雙眼側視麻痹,1/3的患者有核間性眼肌麻痹。部分病人出現兩眼會聚不能、瞳孔縮小、光反射及輻輳反射存在。
2、常見口齒不清、吞咽困難、咽反射亢進、舌肌僵硬和情緒不穩等假性延髓性麻痹症狀,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腱反射亢進等症狀。患者有情感失常。少數患者由於強直、少動及麵肌張力高使麵部出現皺褶,表現驚訝麵容。
3、認知及行為障礙出現較晚,約52%的病人在病程第1年出現,表現認知功能減退、情感淡漠、癡呆及空間定向記憶測試較差等。約8%的患者以此為首發症狀,可出現言語含糊、發音困難、語速變慢或加快、重複言語或模仿言語及共濟失調性言語等。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病因不清楚,可能和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有關,目前尚無較好的預防發病措施應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患者跌倒;早期有吞咽困難者,應予柔軟或糊狀飲食;晚期患者則應留置鼻胃管以防吸入性肺炎對於已經發生並發症的患者應該進行積極的治療,避免病情加重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中,約1/2的患者腦電圖出現非特異性彌漫性異常。頭顱CT檢查可見大腦萎縮。MRI檢查可顯示中腦萎縮,伴第三腦室後部擴大,顳葉前部萎縮。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飲食上應給予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尤其是需要適當的多吃一些禽蛋和肉類、乳製品、大豆類的食物。如果患者進食不好,建議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暴飲暴食的情況。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無特效治療。複方多巴、DR激動藥、金剛烷胺對早期的肌強直、動作徐緩、步態障礙有一定改善作用(對眼球運動障礙毫無作用),但療效短暫。其他藥物,如培高利特、麥角乙胺等的療效與上述藥物相似。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如氟西汀、美西麥角(美舍吉特)及賽庚啶等對運動和吞咽功能有輕度改善作用,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有一定作用。局部注射肉毒毒素可改善眼瞼痙攣及其他局灶性肌張力障礙,但對頸過伸無效。尚應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患者跌倒。早期有吞咽困難者,應予柔軟或糊狀飲食;晚期患者則應留置鼻胃管以防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