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引起腦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其次為先天性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血液病、腦外傷、抗凝或溶血栓治療、澱粉樣血管病等引起的腦出血。根據病因分類如下:
1、根據血管病理常見有微動脈瘤或者微血管瘤、腦動靜脈畸形(AVM)、澱粉樣腦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顱內靜脈血栓形成、腦膜動靜脈畸形、特異性動脈炎、真菌性動脈炎、煙霧病和動脈解剖變異等。
2、根據血流動力學有高血壓和偏頭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療、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等。
3、其他顱內腫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經興奮藥物等。
4、原因不明如特發性腦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與腦血管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可能是導致腦血管病的誘因:
(1)血壓波動:如高血壓患者近期沒有服用降壓藥物,或生氣著急等,引起血壓增高,以收縮壓升高尤為重要。
(2)脾氣急躁或情緒緊張:常見於生氣、與人爭吵後。
(3)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食鹽過多、體重過重。
(4)過分疲勞:如體力和腦力勞動過度、排便用力、運動。
二、發病機製
在發生機製上,實際上每一例腦出血並不是單一因素引起,而可能是幾種綜合因素所致。高血壓形成腦出血的機製有許多說法,比較公認的是微動脈瘤學說。一般認為單純的血壓升高不足以引起腦出血,腦出血常在合並腦血管病變的基礎上發生。
1、微動脈瘤破裂:因腦內小動脈壁長期受高血壓引起的張力影響,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動脈瘤,其直徑一般500μm。高血壓患者的腦內穿通動脈上形成許多微動脈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紋狀動脈、腦橋、大腦白質和小腦中直徑在100~300μm的動脈上。這種動脈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狀,當血壓突然升高時,這種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腦出血。
2、脂肪玻璃樣變或纖維壞死:長期高血壓對腦實質內直徑100~300μm小穿通動脈管壁內膜起到損害作用,血漿內的脂質經損害的內膜進入內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漿細胞浸潤,形成脂肪玻璃樣變,最後導致管壁壞死。當血壓或血流急劇變化時容易破裂出血。
3、腦動脈粥樣硬化:多數高血壓患者的動脈內膜同時存在多樣病變,包括局部脂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長和鈣沉著。腦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易發生腦梗死,在大塊腦缺血軟化區內的動脈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壞死病灶。
4、腦動脈的外膜和中層在結構上薄弱:大腦中動脈與其所發生的深穿支-豆紋動脈呈直角,這種解剖結構在用力、激動等因素使血壓驟然升高的情況下,該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血腫可破裂引起基底節出血,出現三偏體征(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缺失和偏盲等)。
1、殼核出血:主要是豆紋動脈外側支破裂,通常引起較研究運動功能缺損,持續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現雙眼向病灶對側凝視不能,主側半球可有失語。
2、丘腦出血:由丘腦膝狀體動脈和丘腦穿通動脈破裂所致,產生較明顯感覺障礙,短暫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壓迫皮質語言中樞可產生失語症,丘腦局灶性出血可出現獨立的失語綜合征,預後好;丘腦出血特點是:上下肢癱瘓均等,深感覺珍愛高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腦上視中樞受損,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視鼻尖;意識障礙多見且較重,出血波及丘腦下部或破入第三腦室則昏迷加深,瞳孔縮,出現去皮質強直等;累及丘腦底核或紋狀體可見偏身舞蹈-投擲樣運動;如出血量大使殼核和丘腦均受累,難以區分出血起始部位,稱為基底節區出血。
3、尾狀核頭出血:較少見,表現頭痛、嘔吐及輕度腦膜刺激征,無明顯癱瘓,頗似蛛網膜下腔出血,有時可見對側中樞性麵舌癱,臨床常易忽略,偶因頭痛在CT檢查時發現。
本病臨床表現以頭傷後早期出現完全偏癱,而意識障礙相對較輕為特征。根據血流動力學有高血壓和偏頭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療、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等。
1、本病為外傷性疾病,無預防措施注意安全,避免外傷
2、一旦發生腦外傷應盡早明確診斷,早治療
3、高危工作者,如建築工人、采礦工人容易造成損傷,在工作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自己
4、遇事注意冷靜,避免情緒激動產生衝突導致本病其次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防本病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確診時,除依靠其臨床表現外,還需借助輔助檢查。本病早期診斷需靠CT檢查,並應根據血腫的大小,累及範圍及病情能否穩定來決定手術與否。
根據不同的症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症製定不同的飲食標準。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1、若病人傷後意識有所改善,血腫小於30ml,顱內壓不超過3.33kPa(25mmHg),CT無嚴重腦室、腦池受壓、中線移位未超過10mm,未穿破腦室者,可行姑息性治療,否則,應及早施行手術。
2、手術方法:對單純性基底節血腫可采用鑽孔穿刺引流術,即在額或顳部,避開腦重要功能區鑽孔或錐孔,按CT所示位置定向穿刺血腫,小心抽出其中液態部分,如有60%積血可以排出,即已達到減壓目的,放入導管作為術後引流,縫合傷口。必要時可在CT監測下注入尿激酶數次以促其固態血塊液化後排出。若單純性基底節血腫已破入腦室,則直接行腦室穿刺放置導管引流。
3、對複合性基底節血腫,伴有同側顱內血腫時,最好按CT所示部位設計骨瓣或骨窗開顱,通過一個人路同時解決兩處血腫,如果不能一次完成手術或因病變各居異側時,則除行開顱術清除複合血腫外,對基底節血腫亦應行骨窗開顱或至少采用擴大鑽孔的方法,經外側裂或顳上回切開腦皮質,在直視下清除基底節血腫,徹底止血,以免術後發生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