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腦外傷多見於暴力打鬥過程中銳器損傷,以非火器傷為多見,如刀、斧砍傷等,以及戰時由各種火器造成。由銳器或火器傷直接損傷頭皮、顱骨從而使腦組織直接與外界相通。也見於顱底骨折間接性的與外界接觸。主要表現為腦脊液耳漏、腦脊液鼻漏,患者常表現出典型的"熊貓眼征"樣改變。
開放性腦外傷可引發以下並發症:
一、外傷性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典型症狀:搏動性突眼;顱內雜音,壓迫頸動脈雜音減弱或消失;眼球運動障礙;球結合膜水腫、充血。
二、外傷性動脈性鼻出血
顱底骨折傷及頸內動脈、蝶齶動脈或篩動脈可引起難以製止的動脈性鼻出血。
三、腦膨出
一般可分早期腦膨出(一周內)和晚期腦膨出(一周以上)。
四、腦膿腫
是腦穿透傷常見並發症和後期死亡原因之一。早期徹底清創是預防膿腫發生的關鍵措施。
五、外傷性癲癇
多見於顱腦穿透傷後,任何時期均可發生,但以傷後3~6月發病率最高。早期發作與腦挫傷、腦水腫、血腫及凹陷骨折有關。晚期發作多因腦膿腫、腦疤痕和腦萎縮等引起。臨床以局限性發作為主,亦可呈大發作。
六、顱骨缺損
開放性顱腦傷清創術或閉合性顱腦損傷去骨辦減壓術後,可遺留顱骨缺損。臨床可有頭暈、頭痛,有時還引起惡心、嘔吐與癲癇。且患者有怕碰傷等不安全感。一般傷口愈合後3個月即可修補,感染過的傷口須延至傷後半年以上。
七、顱腦傷後綜合征
顱腦傷後,不少病人可留有某些神經方麵或精神方麵障礙的表現,統稱為顱腦損傷綜合征。病人主訴經常有頭昏、頭痛、惡心、厭食、疲勞、易激動、耳鳴、多汗、心悸、記憶力減退、精神萎糜、失眠、性功能減退、月經失調等。症狀時輕時重,與精神情緒狀態有一定關係,病人主訴常多於神經係統陽性體征。
開放性腦外傷的臨床表現有:
一、意識障礙:初期多有昏迷,但也時不出現昏迷,部分傷員尚可出現精神障礙。
二、生命體征:重型傷員,多數傷後立即出現呼吸、脈搏、血壓變化。
三、眼部征象:可出現瞳孔散大,縮小或時大時小。
四、運動感覺與反射障礙:取決於具體傷情。
五、顱內壓增高。
六、腦膜刺激征:常因顱內出血、感染、顱內壓增高引起,也應注意顱頸部傷的可能。
開放性腦外傷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故注意生產生活安全是預防本病的關鍵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發生顱腦外傷的原因各不相同,預防的側重點也不同
對於兒童而言,2歲以下幼兒多在戶內活動,從床上或沙發上墜落下為主要原因2-14歲兒童戶外活動時,監護人應采取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多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習
對於青壯年,應著重預防交通事故、跌倒和打擊傷,在駕車或搭車時,要係好安全帶,保持適度的警醒,防止急刹、急停造成的頸椎甚至顱腦的損傷作為非機動車駕駛員,一定要嚴守交通規則,戴安全帽,禁止亂穿馬路,遠離土方車
老年應著重預防跌倒損傷,主要預防浴室跌倒、雨雪天跌倒及體位發生改變跌倒,建議在浴室內鋪設防滑墊,雨雪天減少外出老年應定期體檢,監測血壓、血糖
發生開放性腦外傷要迅速明確顱腦傷性質,有無其他部位的合並傷。強調頭顱X線檢查以明確是否有顱骨骨折。對疑有顱內感染者,如雖無明顯的骨骼骨折但出現"熊貓眼征"以及腦脊液漏表現者,可進行腰穿和腦脊液檢查。
對腦傷後存在的並發症尚可按具體情況選擇診斷方法,包括腦超聲波檢查、腦血管造影、CT和MR腦掃描等檢查。
傷後清醒無手術指征者:應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證充足的營養物質供給,促進損傷的修複。持續昏迷傷後24小時應鼻飼流質,以保障營養的供給。有消化道出血時應暫停進食,經止血後方可進食,並避免辛辣刺激,以免加重消化道出血。
開放性腦外傷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為此病人宜取側俯臥位。
2、迅速包紮頭部和其他部位傷口,減少出血,保護腦組織以免汙染和增加損傷。
3、防止休克。
4、緊急處理危及生命的顱內血腫。
5、應用抗菌素(頭孢噻啶、先鋒黴素Ⅴ、氧氟沙星、甲哨唑),並常規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二、顱腦清創
顱腦火器傷不論是穿透傷或非穿透傷,原則上均應早期徹底清創。
三、特殊類型傷的處理
1、靜脈竇損傷:術前充分準備,備血至少2000~3000ml,盡可能修複,可用人造血管或自體大隱靜脈吻合,處理確有困難,且有出血致死危險時,不得已才結紮。
2、顱麵傷:其主要並發症是腦脊液漏和顱內感染。臨床無急需手術指征者,應嚴密觀察病情。
3、腦室傷:傷情多較重,清創時應清除腦室內血塊,摘除移動的金屬異物,反複以生理鹽水衝洗,術後腦室持續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