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頭部>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簡介

相關問答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是指由眾多薄壁血管組成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這些畸形血管緊密相貼,血管間沒有或極少有腦實質組織。它們並非真性腫瘤,按組織學分類屬於腦血管畸形。

【詳情】

01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是怎麼引起的?簡述如下。

 一、發病原因

  迄今不清楚,有下列學說:

  1、先天性學說:嬰兒患者和家族史支持先天性來源的假說。研究顯示家族性和(或)多發海綿狀血管瘤多見於西班牙裔,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提示所有本病的西班牙裔患者具有相同的基因突變,其突變基因位於染色體7q長臂的q11、q22。

  2、後天性學說:認為常規放療、病毒感染、外傷、手術、出血後血管性反應均可誘發海綿狀血管瘤。Zabramski等追蹤6個家族21人,隨訪2.2年發現17個新生海綿狀血管瘤病灶,每個病人每年出現0.4個新生病灶。如果新生海綿狀血管瘤較預料更常見的話,那麼僅憑先天性病例數就會大大低估出血的危險性。海綿狀血管瘤病灶直徑從數毫米到數厘米不等,病灶的增大可能是病灶內反複少量出血及栓塞引起。由於病灶低流量低壓,出血常局限在囊內,一旦出血突破囊壁,即引起明顯症狀。

  二、發病機製

  海綿狀血管瘤的實質是畸形血管團,血管團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為正常管徑的血管,瘤內的血液流速緩慢,故腦血管造影不能顯示畸形血管團病灶。血液滯留也是畸形血管內形成血栓和鈣化的原因。病灶外觀為紫紅色,表麵呈桑球狀,剖麵呈海綿狀或蜂窩狀。其血管壁由單層內皮細胞組成,缺少肌層和彈力層,管腔內充滿血液,可有新鮮或陳舊血栓;異常血管間為疏鬆纖維結締組織,血管間無或有極少的腦實質組織。

  腫瘤的質地可軟也可硬,這與畸形血管團內的血液含量、鈣化程度和血栓大小有關係。病灶周圍腦組織有膠質增生和黃色的含鐵血紅蛋白沉積。這種含鐵血紅蛋白是腦皮質型海綿狀血管瘤引起病人癲癇的原因之一。

  海綿狀血管瘤可發生在中樞神經係統的任何部位,如腦皮質、基底節和腦幹等部位(腦內病灶),以及中顱窩底、視網膜和頭蓋骨等部位(腦外病灶)。約19%的病例為多發病灶,多發海綿狀血管瘤的病人常合並有身體其他髒器的血管瘤病灶。腫瘤的大小不等,為0.5~6cm。腫瘤的部位、大小與臨床表現有直接的關係。

  國內報道病變灶常位於硬腦膜外中顱窩底,占70%~80%,少部分位於腦內。國外報道腦內病灶最常見。腦內病變常有自發性反複小量出血的傾向,瘤內有含鐵血黃素沉積和鈣化點。腦外病變常以占位效應為主。

02顱內海綿狀血管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術後可能出現顱內壓增高和腦積水、出血、腦腫脹等,如腦組織嵌入縫合的硬腦膜間隙或因硬腦腦膜縫合不嚴密,可引起腦脊液漏。病變位於後顱窩手術後可能損傷麵神經。

  海綿狀血管瘤經常合並靜脈畸形。靜脈畸形呈特征性的臍周靜脈曲張樣,或者更小的,影像上隱匿,隻在手術中見到。靜脈畸形很可能在海綿狀血管瘤發生和複發中起有作用。

03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有哪些典型症狀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有哪些症狀?簡述如下。

 1、無症狀

  無症狀占總數的11%~44%,輕微頭痛可能是惟一主訴,常因此或體檢做影像學檢查而發現本病,頭痛是否與病灶出血有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其中40%在6個月~2年內出現下述症狀。

 2、癲癇

  占40%~100%,見於大多數幕上腦內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各種形式的癲癇,海綿狀血管瘤比發生於相同部位的其他病灶更易於發生癲癇,原因可能是海綿狀血管瘤對鄰近腦組織的機械作用(缺血,壓迫)及繼發於血液漏出等營養障礙,病灶周邊腦組織常因含鐵血黃素沉著,膠質增生或鈣化成為致癇灶。動物實驗證實,皮質或皮質下注射含鐵離子可製成癲癇動物模型,其中約40%為難治性癲癇。

 3、出血

  從屍檢、手術標本或影像檢查常可發現病灶內有不同階段的出血,而有症狀的顯性出血占8%~37%,根據計算,病人年出血率為0.25%~3.1%;病灶年出血率為0.7%~2%,大腦半球深部海綿狀血管瘤更易出血。海綿狀血管瘤的出血一般發生在病灶周圍腦組織內,較少進入蛛網膜下腔或腦室,海綿狀血管瘤出血預後較好,但首次出血後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女性病人,尤其是懷孕的女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的出血率較高,反複出血可引起病灶增大,並加重局部神經功能缺失。

  4、局部神經功能缺失

  局部神經功能缺失占15.4%~46.6%,急性及進行性局部神經功能缺失常繼發於病灶出血,症狀取決於病灶部位與體積,可表現為靜止性、進行性或混合性,大量出血引起嚴重急性神經功能症狀加重較少見。

04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應該如何預防

  顱內海綿血管瘤如何預防簡述如下: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不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堿量高的堿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用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5、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堿性體質,使各種癌症疾病遠離自己

  6、不要食用被汙染的食物,如被汙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黴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05顱內海綿狀血管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應該做哪些檢查?簡述如下。

 1、顱骨X線平片

  主要表現占位附近骨質破壞,無骨質增生現象,可有中顱窩底骨質吸收,蝶鞍擴大,岩骨尖骨質吸收和內聽道擴大等,也可有高顱壓征象,8%~10%的病灶有鈣化點,常見於腦內病灶。

  2、CT掃描

  診斷海綿狀血管瘤的敏感性為70%~100%,但特異性小於50%。影像表現為富含血管的占位征象,腦外病灶平掃時呈邊界清晰的圓形或橢圓形等密度或高密度影,注射對比劑後病灶有輕度增強,周圍無水腫。如病灶有出血,可看到高密度影像,腦內病變多顯示邊界清楚的不均勻高密度區,常有鈣化斑,注射對比劑後輕度增強或不增強,CT骨窗像可以顯示病灶周圍骨質破壞的情況。

 3、MRI掃描

  MRI檢查是診斷海綿狀血管瘤的特異性方法,與病理符合率達80%~100%。在MRIT1和T2加權圖像上,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中央呈網狀混雜信號的核心(不同時期出血及其產物),周圍為低信號環(含鐵血黃素沉著),注射造影劑後不強化或有輕度強化,新近出血者,病灶周圍腦組織可有水腫。

  4、腦血管造影

  多表現為無特征的乏血管病變,在動脈相很少能見到供血動脈和病理血管;在靜脈相或竇相可見病灶部分染色,海綿狀血管瘤為富含血管的病變,在腦血管造影上不顯影的原因可能為供血動脈太細或已有栓塞,病灶內血管太大,血流緩慢使造影劑被稀釋。因此,晚期靜脈相有密集的靜脈池和局部病灶染色是此病的兩大特征。

  5、正電子放射掃描(PET)

  PET是利用腦組織吸收放射性核素來做腦掃描成像,頭顱CT或MRI可提供顱內解剖結構影像,而PET更提供代謝性信息,以此來鑒別腦腫瘤和海綿狀血管瘤,腦腫瘤對放射性同位素的吸收程度很高,而海綿狀血管瘤的吸收度很低。

06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飲食原則簡述如下:

  1、宜食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

  2、忌食

  忌煙酒,忌辛辣,忌油膩,忌吃生冷食物。

07西醫治療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常規方法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治療方法簡述如下:

 一、治療

1、保守治療。基於本病的自然病程,對無症狀的或僅有輕微頭痛的海綿狀血管瘤,可保守治療,並定期隨訪。

  2、手術治療。有明顯症狀,如神經功能缺失、顯形出血(即使僅有1次)、難治性癲癇、病灶增大或有高顱內壓者均應手術治療。盡管部分癲癇能用藥物控製,但手術治療能有效降低癲癇發作頻率,減輕嚴重程度,病人術後能停用抗癲癇藥物。因此對此部分病人也主張手術治療。由於懷孕能增加病灶出血可能,故對準備妊娠而明確有海綿狀血管瘤的婦女應建議先手術切除海綿狀血管瘤。而對懷孕期間診斷為海綿狀血管瘤,除非反複出血或神經功能症狀進行性加重者,一般建議先行保守治療。兒童患者由於病灶出血可能大,以及潛在癲癇可能,是手術的強烈指征。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全切除病變,消除病灶出血風險,減少或防止癲癇發作,恢複神經功能。

 3、放射治療。常規放療及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對海綿狀血管瘤的療效不肯定,而且放射線有誘發海綿狀血管瘤的可能。因此僅對位於重要功能區或手術殘留的病灶才輔助放療。目前尚無證據證明放療對控製癲癇有效。

  二、預後

  海綿狀血管瘤為良性病變,預後良好,手術治療能有效地防止出血和控製癲癇的發作,多數病人手術後能夠恢複正常的工作或學習。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