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成蟲寄生在門靜脈係統和其它血管內,產生的蟲卵可經體循環、顱內靜脈竇或椎靜脈係統侵入顱內或椎管內。蟲卵在腦或脊髓內沉積,可引起:
1、特異的炎性病變:主要發生在病灶區的軟腦膜和其下的皮質和白質內,可表現為蟲卵肉芽腫、假結核結節和疤痕結節等形式,並有漿細胞浸潤、病灶周圍毛細血管網形成。
2、非特異性病變:表現為膠質細胞增生,腦(或脊髓)軟化或水腫、小血管炎性變化等。
癲癇持續狀態是腦血吸蟲病常見的並發症。因蟲卵在腦內沉積所致,見於嚴重感染或急性期治療不徹底的患者。臨床表現為抽搐、頭痛、偏癱等。腦組織內的蟲卵可直接來自寄生在顱內靜脈竇的成蟲,蟲卵也可由體循環轉運而致。一般蟲卵多在皮層及皮層下沉積形成肉芽腫。此類小結節可散在分布,引起腦膜炎,也可堆集在一起形成大的肉芽腫,壓迫腦組織。臨床分為癲癇型、腦瘤型、卒中型及脊髓型。具體如下。
1、癲癇型:最多見,有報告占67.4%,以限局性運動性發作為主,發作後常伴Todd氏麻痹,也可有強直一陣攣性發作及感覺性發作。
2、腦瘤型:占27.2%,由腦內較大的蟲卵性肉芽腫引起占位症狀,如肢體癱瘓等,常伴顱內壓增高。
3、腦卒中型:由血吸蟲蟲卵急性栓塞腦血管所致,起病急,有昏迷,偏癱等症狀。
4、脊髓型:偶而在椎管內,極少在脊髓內形成血吸蟲蟲卵性肉芽壓迫脊髓,臨床上常被誤診為腫瘤,經手術證實後確診。
腦血吸蟲病多見於男性青壯年,中樞神經係統症狀可在感染血吸蟲數周至數年後發生。具體如下:
一、急性型
在感染數周後發病,主要為中毒反應與變態反應引起的腦水腫、急性腦炎或腦脊髓炎、突發高熱、頭痛、精神異常、痙攣發作、癱瘓、大小便失禁及意識障礙等,還可伴有咳嗽、咯血、腹瀉、蕁麻診、肝脾腫大、腦脊液壓力,蛋白含量、白細胞數均增高。
二、慢性型
多在感染後數年發病,主要由於血吸蟲蟲卵沉積於腦組織內引起的症狀,臨床常見的類型有以下三種:
1、癲癇型:多數慢性型患者屬此型,血吸蟲蟲卵沉積於大腦皮質所致,癲癇發作的類型最常見者為部分性運動性發作(局限性癲癇)及賈克遜型發作,其次為全身性強直一陣攣發作(大發作)及部分性複合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本型部分患者可伴有顱內壓增高症狀。
2、腦血管病型:急性起病、偏癱、失語、意識障礙甚至昏迷,還可伴有部分性運動型癲癇發作,可能係血吸蟲蟲卵栓塞腦血管所致,需與其它原因引起的腦血管病鑒別。
3、顱內占位病變型:係血吸蟲蟲卵肉芽腫及彌漫性腦水腫所致,緩慢起病,頭痛、嘔吐、視力模糊、視乳頭水腫、偏癱、失語、共濟失調,常伴有部分性運動型癲癇發作,腦脊液壓力及蛋白含量均增高,腦脊液白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加,分類中嗜酸性粒細胞可占優勢。
腦血吸蟲病的具體預防方法:
一、控製傳染源
1、普查與普治病人在普查的基礎上對查出的血吸蟲病,普遍進行治療,即可及時治療病人保護勞動力,又可迅速控製傳染源,兼收防治結合之效我國血吸蟲病流行區,多年來通過堅持不懈的防治,病人顯著減少,有的地區消滅了血吸蟲病,整個流行區感染度普遍下降普查主要是采取綜合查病的方法,根據病史,皮內試驗、體檢、環卵沉澱試驗、蟲卵孵化、直腸粘膜活組織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確定需治療病人近年來在疫區進行普查普治,對防治工作有重要意義在實施中建立普查普治病人卡,並詳細登記,正確統計與觀察本病的消長情況
2、普查、普治病牛普治病牛是控製傳染源的又一重要措施而且對發展畜牧業有重要意義在普查的基礎上,確定治療對象,病牛的治療用硝硫氰胺,以2%水混懸液1次靜脈注射療法劑量為水牛1.5mg/kg體重、黃牛為2mg/kg,1次治愈率為98%以上
二、切斷傳播途徑
1、查螺、滅螺滅螺是切斷傳播途徑的關鍵滅螺應結合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徹底改變釘螺孳生和生布的環境因地製宜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學藥物滅螺
2、糞便管理防止人畜糞便汙染水源,嚴格做到無害化處理,嚴格實行糞管製度
3、水源管理保護水源,改善用水,做到飲用水無害化處理
三、保護易感人群
不接觸疫水,雨後與早晨不要在河邊草地赤足行走湖沼地區收割、捕撈、作戰訓練必須與疫水接觸時,應確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條件許可,可穿桐油布鞋,長統膠鞋、塑料防護褲等,也可將1%氯硝硫胺堿性溶液浸漬衣褲,以稀鹽酸中和,防護效果可維持法年以上,防護藥塗擦防具有良好功效與疫水接觸前皮膚塗擦15%鄰苯二甲酸丁二酯,原液塗布1次能維持8小時有效,乳劑塗布1次,防護效果維持4小時用2%氯硝硫胺的酯肪酸製成的防蚴筆(2%氯硝硫胺和10%鬆節油製成)具有強大殺滅尾蚴作用,塗擦暴露皮膚,防護效果持續10小時以上
腦血吸蟲病的臨床檢查項目如下:
1、腦脊液或腦組織活檢中查到血吸蟲蟲卵。
2、血清學試驗,血和腦脊液嗜酸粒細胞增多。
3、腦CT及磁共振成象能顯示病變部位,數量。
腦血吸蟲病患者飲食宜以富有營養為原則,凡生冷、油炸、酸辣、煙酒、油膩之品,皆不宜食用。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
腦血吸蟲病以手術切除肉芽腫或膿腫為主,術後輔以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具體如下。
一、二性黴素B:對隱球菌、球孢子菌、念珠菌等效果較好。劑量從0.25mg/kg開始,溶於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點滴,逐漸增至1mg/kg,使在3個月內總劑量達2~4g。滴注速度應緩慢,避光。由於本藥不易透過血腦屏障,故常同時鞘內給藥。方法:取二性黴素B0.25mg溶於等滲鹽水1ml內,然後用5~10ml腦脊液再稀釋後緩慢、分次注入鞘內。一般鞘內給藥1次最大劑量為1mg,每周注射2次。應用本藥前給予地塞米鬆和非乃根等,可減輕藥物反應。
二、製黴菌素:對隱球菌、念珠菌等效果較好。劑量:成人200~400萬U/d,兒童12.5~25萬U/次,分2~4次口服。
三、克黴唑(三苯甲咪唑):對念珠菌、球孢子菌等有效。劑量:成人每天50~60mg/kg,兒童每天20~60mg/kg,分3次口服。
四、曲古黴素:對隱球菌、芽生菌、念珠菌有效。劑量:20~40萬U/d,分3~4次口服。
五、5-氟胞苷:作用同二性黴素B,但它能通過血腦屏障,對肝、腎均有損害。劑量:每天100~200mg/kg,一般應用6~8周。
六、抗生素:大劑量青黴素、林可黴素、氯黴素對放線菌感染有效。
七、Ketoconazole:對球孢子菌、組織胞漿菌有效。劑量:200~1200mg/d。
上述藥物應用的期限視病情而定,並應根據腦脊液常規、生化、塗片檢查和培養結果決定是否停藥。用藥期間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並調整全身情況,增強機體抵抗力,消除引起真菌感染的原因,這樣才易於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