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頭部 > 腦幹梗塞

腦幹梗塞簡介

相關問答

  腦幹梗塞:椎基底動脈及其分支有粥樣硬化,或動脈栓塞、痙攣、炎症導致管腔狹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環障礙。

  腦梗塞俗稱“中風”或“腦卒中”。“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即腦梗塞,它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腦梗塞在所有中風中占70%至80%,近幾年來明顯增多,且向年輕化發展。有的病人僅僅27歲,但大多數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

【詳情】

01腦幹梗塞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腦幹梗塞:椎基底動脈及其分支有粥樣硬化,或動脈栓塞、痙攣、炎症導致管腔狹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環障礙。最常見於腦橋。主要病理改變是腦軟化。多見於中老年,常常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有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病史。發病較急,主要表現偏癱或四肢癱,吞咽及發音困難,高熱,意識障礙(昏迷、緘默症等)。由於受累血管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的梗塞,表現各種交叉性癱瘓。腦梗塞俗稱“中風”或“腦卒中”。“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即腦梗塞,它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腦梗塞在所有中風中占70%至80%,近幾年來明顯增多,且向年輕化發展。有的病人僅僅27歲,但大多數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腦梗塞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在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血管內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腦組織的缺血、缺氧和壞死,使病人出現偏癱、失語、偏側肢體麻木、走路不穩、大小便失禁、精神錯亂、癡呆、甚至成為植物人,部分腦幹梗塞和大麵積腦梗塞可致命。早期治療、早期幹預可以改善病人預後,減輕和減少致殘。因為大量臨床資料表明,發病後6小時內經過有效的溶栓治療,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腦梗塞痊愈率達到70%至80%,個別資料報道可達近90%,不留有任何後遺症。

02腦幹梗塞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腦梗死急性期和恢複期容易出現各種並發症,其中吸入性肺炎、褥瘡、尿路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吞咽困難所致營養不良等可明顯增加不良預後的風險。因而對這些並發症的有效防治和密切護理也是腦梗死規範化治療過程中一個關鍵的環節。

03腦幹梗塞有哪些典型症狀

  腦梗塞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在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血管內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腦組織的缺血、缺氧和壞死,使病人出現偏癱、失語、偏側肢體麻木、走路不穩、大小便失禁、精神錯亂、癡呆、甚至成為植物人,部分腦幹梗塞和大麵積腦梗塞可致命。

04腦幹梗塞應該如何預防

  限製鈉鹽,控製體重,忌煙酒重視防治發燒、脫水、腹瀉、大汗等易促發腦梗塞的情況

  腦梗塞應盡早及時地治療,雖然不及腦出血凶險,但是病人大多年老體弱,諸多慢性病纏身,在治療上有許多謹慎用藥的情況,加之梗塞區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大,還會發生許多合並症,所以腦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較高的,而且殘廢率高於腦出血

05腦幹梗塞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一般檢查

  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水平、肝腎功能等;心電圖,胸片。這些檢查有助於明確患者的基本病情,部分檢查結果還有助於病因的判斷。

  二、特殊檢查

  主要包括腦結構影像評估、腦血管影像評估、腦灌注及功能檢查等。

  1、腦結構影像檢查

  (1)頭顱CT:頭顱CT是最方便和常用的腦結構影像檢查。在超早期階段(發病6小時內),CT可以發下一些細微的早期缺血改變:如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皮層邊緣(尤其是島葉)以及豆狀核區灰白質分界不清楚和腦溝消失等。但是CT對超早期缺血性病變和皮質或皮質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尤其後顱窩的腦幹和小腦梗死更難檢出。大多數病例在發病24小時後CT可顯示均勻片狀的低密度梗死灶,但在發病2-3周內由於病灶水腫消失導致病灶與周圍正常組織密度相當的‘模糊效應’,CT難以分辨梗死病灶。

  (2)頭顱MRI:標準的MRI序列(T1、T2和Flair相)可清晰顯示缺血性梗死、腦幹和小腦梗死、靜脈竇血栓形成等,但對發病幾小時內的腦梗死不敏感。彌散加權成像(DWI)可以早期(發病2小時內)顯示缺血組織的大小、部位,甚至可顯示皮質下、腦幹和小腦的小梗死灶。結合表觀彌散係數(ADC),DWI對早期梗死的診斷敏感性達到88%~100%,特異性達到95%~100%。

  2、腦血管影像學

  (1)頸部血管超聲和經顱多普勒(TCD):目前腦血管超聲檢查最常用的檢測顱內外血管狹窄或閉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無創手段,亦可用於手術中微栓子的檢測。目前頸動脈超聲對顱外頸動脈狹窄的敏感度可達80%以上特異度可超過90%,而TCD對顱內動脈狹窄的敏感度也可達70%以上,特異度可超過90%。但由於血管超聲技術操作者主觀性影響較大,且其準確性在總體上仍不及MRA/CTA及DSA等有創檢查方法,因而目前的推薦意見認為腦血管超聲檢查(頸部血管超聲和TCD)可作為首選的腦血管病變篩查手段,但不宜將其結果作為血管幹預治療前的腦血管病變程度的唯一判定方法。

  (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計算機成像血管造影(CTA):MRA和CTA是對人體創傷較小的血管成像技術,其對人體有創的主要原因係均需要使用對比劑,CTA尚有一定劑量的放射線。二者對腦血管病變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較腦血管超聲更高,因而可作為腦血管評估的可靠檢查手段。

  (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腦動脈的DSA是評價顱內外動脈血管病變最準確的診斷手段,也是腦血管病變程度的金標準,因而其往往也是血管內幹預前反映腦血管病變最可靠的依據。DSA屬於有創性檢查,通常其致殘及致死率不超過1%。

  3、腦灌注檢查和腦功能評定

  (1)腦灌注檢查的目的在於評估腦動脈血流在不同腦區域的分布情況,發病早期的快速完成的灌注影像檢查可區分核心梗死區和缺血半暗帶區域,從而有助於選擇再灌注治療的合適病例,此外其還有評估神經保護劑療效、手術幹預前評估等作用。目前臨床上較常用的腦灌注檢查方法有多模式MRI/PWI、多模式CT/CTP、SPECT和PET等。

  (2)腦功能評定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腦電圖等對認知功能及情感狀態等特殊腦功能的檢查方法。

06腦幹梗塞病人的飲食宜忌

  腦幹梗塞除了常規的治療外,飲食上還要注意:限製鈉鹽,控製體重,忌煙酒。重視防治發燒、脫水、腹瀉、大汗等易促發腦梗塞的情況。

07西醫治療腦幹梗塞的常規方法

  早期治療、早期幹預可以改善病人預後,減輕和減少致殘。因為大量臨床資料表明,發病後6小時內經過有效的溶栓治療,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腦梗塞痊愈率達到70%至80%,個別資料報道可達近90%,不留有任何後遺症。

  一、一般治療

  主要包括維持生命體征和預防治療並發症。其中控製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啟動規範化二級預防措施為重要內容。

  二、特殊治療

  主要包括溶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藥物治療、神經病保護劑、血管內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等。

  溶栓治療:靜脈溶栓和動脈溶栓的適應症及禁忌症基本一致。本文以靜脈溶栓為例詳細介紹其相關注意問題。

  1、對缺血性腦卒中發病3h內和3~4.5h的患者,應根據適應證嚴格篩選患者,盡快靜脈給予rtPA溶栓治療。使用方法:rtPA0.9mg/kg(最大劑量為90mg)靜脈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in內靜脈推注,其餘持續滴注th,用藥期間及用藥24h內應如前述嚴密監護患者。

  2、發病6h內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慮靜脈給予尿激酶,應根據適應證嚴格選擇患者。使用方法:尿激酶100萬~150萬IU,溶於生理鹽水100~200ml,持續靜脈滴注30min,用藥期間應如前述嚴密監護患者。

  3、發病6h內由大腦中動脈閉塞導致的嚴重腦卒中且不適合靜脈溶栓的患者,經過嚴格選擇後可在有條件的醫院進行動脈溶栓。

  4、發病24h內由後循環動脈閉塞導致的嚴重腦卒中且不適合靜脈溶栓的患者,經過嚴格選擇後可在有條件的單位進行動脈溶栓。

  5、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況下溶栓後還需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藥物治療者,應推遲到溶栓24h後開始。

  6、臨床醫生應該在實施溶栓治療前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向其告知溶栓治療可能的臨床獲益和承擔的相應風險。

  三、中藥治療

  [治法]:益氣和血,通絡降脂,活血,化痰。

  [藥方]:黃芪30g,丹參20g,廣地龍12g,川芎15g,赤芍12g,當歸15g,膽南星10g,白芍12g,石菖蒲15g,葛根20g,水蛭10g,山楂18g,首烏20g。

  [化裁]:

  1、肝陽偏亢者,加天麻10g,鉤藤12g。

  2、血壓偏高者,加夏枯草18g,石決明20g。

  3、痰多者,加天竺黃12g。

  4、大便幹結者,加大黃10g。

  5、出現麵癱者,加全蠍10g,附子8g。

  6、失語者,加遠誌12g,鬱金12g。

  7、上肢不遂者,加桑枝15g,薑黃12g。

  8、下肢不遂者,加桑寄生15g,杜仲15g。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