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病毒學和免疫學技術的進展,證實散發性(病毒性)腦炎是由顱內病毒感散發性腦炎伴發精神障礙染所致疾病。是病毒直接侵入引起腦組織的炎性變化,導致免疫性脫髓鞘變化也可以因免疫機製障礙(可由病毒感染所誘發或外因作用於敏感的個體)而發病,但確切的發病機製尚待進一步探討。
國內多數研究者認為,這種免疫障礙是由病毒感染所誘發,外因作用於敏感的個體即可引起免疫障礙而發病,但確切的發病機製尚待進一步探討。也有研究者認為免疫障礙的誘因可能不僅限於病毒感染。國內某些單位均發現一些發病於服用驅蟲淨之後的腦炎病例驅蟲淨含有可改變免疫反應的左旋咪唑因此推測藥物係促發因素,通過改變機體免疫狀態引起過敏反應性腦炎。
腦組織肉眼檢查可見受損的腦膜和腦實質有彌漫性或局灶性病變,腦組織水腫。腦回增寬、腦溝變窄在局限性病變的相應部位有腦白質水腫,嚴重時可見壞死,壞死組織呈蜂窩狀有時周圍有點狀出血。
顯微鏡檢查,在原發性散發性(病毒性)腦炎,由於神經細胞是病毒寄生和損害的主要對象,可以見到神經細胞變性被吞噬、消失和包涵體的出現膠質細胞增生。脫髓鞘和軟化灶形成,膠質細胞內可有包涵體。
在過敏反應性脫髓鞘腦炎,可見明顯的髓鞘脫失,而神經軸突、神經節細胞、膠質細胞等相對地完整或改變輕微髓鞘脫失病灶散在於腦和脊髓的白質特別是小靜脈周圍或腦室周圍。
肺部感染枕骨後褥瘡皮膚膿癤口腔感染和敗血症等。散發性腦炎常見並發症有肺部感染,枕骨後褥瘡,皮膚膿癤,口腔感染和敗血症等。部分散發性腦炎患者有前驅症狀,如起病前數天感頭痛,疲勞,納差,嘔吐,睡眠障礙或精神活動減退等,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常見的首發症狀有精神障礙,癱瘓,頭痛,發熱,意識障礙,惡心嘔吐。
一、分型
部分患者有前驅症狀,如起病前數天感頭痛,疲勞,納差,嘔吐,睡眠障礙或精神活動減退等,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常見的首發症狀有精神障礙,癱瘓,頭痛,發熱,意識障礙,惡心嘔吐及癲癇性抽搐等,根據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常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精神障礙型
以情感障礙(情感不穩,淡漠,抑鬱,欣快,恐懼),智能障礙(理解,記憶,計算,判斷,聯想等能力減退),思維障礙(緘默,多言,言語零亂及妄想),行為障礙(動作減少,動作增多,衝動,木僵狀態)等常見,精神障礙多與意識障礙(譫妄,錯亂,意識模糊)並存,根據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狀可分為類緊張綜合征,類精神分裂症,類癡呆綜合征等亞型,在疾病的進展期中,精神障礙的表現常有變化,如從精神運動興奮轉為精神運動抑製,一般在病程中均可檢出神經係統體征,如偏癱,陽性錐體束征等,實驗室檢查,如腦脊液,腦電圖,誘發電位,頭顱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變,可與非器質性的精神病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鑒別。
2、昏迷型
起病後迅速出現嚴重意識障礙,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識障礙,兩側大腦半球損害者,強表現為去皮質狀態和睜眼昏迷;上腦幹受損時出現去大腦強直;基底節受損進可出現震顫,舞蹈樣作等錐體外係不自主運動;錐體束受損時出現偏癱或雙側偏癱,患者可因昏迷而並發肺炎,尿路感染等,昏迷持續時間不等,在意識障礙好轉的過程中可出現精神異常,清醒後可殘留一定的神經精神後遺症。
3、類腦瘤型
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癱瘓,部分性運動性癲癇發作等,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這些雖然擬似顱內占位病變的症狀,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從起病至症狀頂點短者僅數小時,多數均在一個月內;顱內壓急劇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現顱內壓增高危象;頭顱CT和MRI檢查均可見彌散性腦水腫和腦軟化區等,均有助與腦瘤鑒別,但確診有時需依賴開顱探查或立體定向鑽孔穿刺進行腦組織活檢。
4、癲癇型
患者病前無癲癇史,常見的發作類型有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及其連續狀態,部分性運動發作,複合性部分性發作或混合性發作,本型患者起病後均以癲癇發作為主要症狀,有些患者在癲癇發作前可有發熱,頭痛,頭昏,嘔吐,主動活動減少等前驅症狀,隨後出現彌散性異常,腦脊液檢查輕度異常或正常,CT及MRI可見彌散性腦水腫,單個或多個灶性病變等,為症狀性癲癇的診斷提供了依據;散發性腦炎的其它表現有助本病的臨床診斷。
5、局限性
以偏癱,單癱,交叉性癱,四肢癱,運動性共濟失調,錐體外係不自主運動,顱神經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表明病變位於大腦的某一局部,或位於小腦或腦幹,根據起病緩急,疾病發展過程,腦脊液檢查,CT或MRI以及對試驗治療的反應與腦血管病,腦瘤,多發性硬化症鑒別。
二、臨床診斷
散發性腦炎係臨床診斷,病理診斷則可區分病毒性腦炎及變態反應性脫髓鞘性腦病,臨床診斷的主要依據為:
1、起病前一個月內有感染史,以感冒,腹瀉多見。
2、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呈彌漫性腦損害的臨床表現,少數患者也可呈局限性腦損害的症狀和體征,但或多或少仍有彌漫性腦損害的背景。
3、腦脊液正常或白細胞,蛋白輕至中度增加,腦脊液白細胞正常時,其白細胞分類往往見免疫活性細胞呈活躍狀態。
4、腦電圖多呈彌漫性高波幅慢波或彌漫性腦損害的背景上的局灶性改變。
5、應排除與臨床表現相似的其它疾病,如已知病原的中樞神經係統感染(已型腦炎,單純皰疹病毒腦炎),腦瘤,腦血管畸形,腦卒中等。
降溫使室溫控製在30℃以下,可采用室內放冰塊、電風扇、空調等物理降溫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溝、腋下、頸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溫床或冷褥可用消炎痛、牛黃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藥治療
上述方法效果不顯時,可采用亞冬眠療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異丙嗪各,同時加用物理降溫,使體溫降至38℃左右
一、血液:周圍血象的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輕度增高,白細胞分類正常或嗜中性粒細胞百分率稱高於正常,血沉正常或加快。
二、腦脊液
1、病毒性腦炎樣改變:白細胞數增加,早期為嗜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數天後淋巴細胞占優勢,還可見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樣細胞,蛋白質正常或輕度增高。
2、脫髓鞘性腦病樣改變:白細胞數正常或稍增加,分類可見淋巴細胞百分率升高,還可見大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樣細胞,漿細胞及激活型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少見,蛋白質多為正常,以上兩種病變其腦脊液改變是相對的,不能為病毒性腦炎或脫髓鞘性腦病提供確診依據,
三、病原學檢查:腦脊液或腦組織(包括開顱探查或鑽孔穿刺的腦組織活檢和屍檢)病毒培養和分離,血清學檢查等對病毒性腦炎有確診意義,但病毒分離需時較長,對臨床診治幫助往往不大。
四、腦電圖檢查:多數患者均有腦電圖異常,但其改變無特異性,常見的改變為彌散性異常及彌散性異常背景上的局灶性活動,病程中動態性腦電圖觀察有助於判斷病情的發展和預後一般隨著病情的發展,腦電圖改變也加重;病情改善時,腦電圖也隨之好轉,對於晚語診為精神病的散發性腦炎,腦電圖的改變,有,定的鑒別診斷意義。
五、放射學檢查:常規頭顱放射學檢查對散發性腦炎的診斷無重要價值,頭顱CT有時可見大腦半球多個散在的軟化灶,對排除占位性病變有一定意義。
病毒性腦炎食療
1、瓜藤蘆根湯
取黃瓜藤30克,鮮蘆根50克,糖12克。將黃瓜藤、鮮蘆根加水煮20分鍾,加糖飲用。
小提示:適用於腦炎後遺症。
2、兩根石膏湯
取茅根30克,蘆根3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將以上中藥加水煮30分鍾飲用。
小提示:適用於腦炎高熱的患兒。
1、治療原則:為抗炎和抗變態反應防治腦水腫改善神經代謝和缺血缺氧狀態。
2、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用地塞米鬆~mg/d靜脈滴注,症狀改善後可逐漸減量。~次後可改為.~.g/d口服或強的鬆mg/d口服,皮質激素類藥物不宜過早停用以減免後遺症。硫唑嘌呤:成人般劑量為.mg/kg,分次服用,也可與皮質激素合用。用藥期內應觀察血象,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應及時停用並予對症處理。
3、幹擾素:般成人用α-幹擾素~萬國際單位/d肌注,可連續用-周。副作用如頭痛、口幹、手足麻木或疼痛、粒細胞減少等常見於兩周之後。如出現嗜睡癲癇發作應及時停藥。
4、對症治療:如用速尿甘露醇降低顱內壓,用胞磷膽堿、維生素B、維生素E、腦複康泛酸等改善腦代謝。對有癲癇發作的患者應用抗癲癇藥,對精神運動興奮的患者可合用精神安定性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