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頭部 > 小兒外部性腦積水

小兒外部性腦積水簡介

相關問答

  外部性腦積水(externalhydrocephalus,EH)是發生在嬰兒期的一種良性、自愈性疾病。隨著神經影像學的發展,臨床發現有些頭顱較大的嬰兒,行頭顱CT和MRI檢查顯示雙側額部或額頂部有蛛網膜下腔增寬,沒有或僅有輕度腦室擴大,在2~3歲以後擴大的蛛網膜下腔又慢慢自行消失,這種現象被稱為EH,又稱為良性蛛網膜下腔擴大、嬰兒良性硬腦膜下積液、腦室外梗阻性腦積水、腦外積水等,屬於假性腦積水。

 

【詳情】

01小兒外部性腦積水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小兒外部性腦積水(EH)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EH係指找不出明確原因的EH。繼發性EH是指有某些病理因素所致的EH,可見於早產、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高膽紅素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維生素A缺乏症等。EH的發病機製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與顱外靜脈阻塞引起顱內靜脈壓力增高,尤其是上矢狀竇壓力升高,產生蛛網膜顆粒水平的腦脊液吸收障礙有關。新近有研究認為EH可能是源於蛛網膜功能發育延遲所致,也有學者認為EH可能為腦與顱骨發育不均衡所致。甚至有學者提出原發性EH的頭顱CT或MRI表現可能就是部分正常嬰兒的發育現象,無特殊病理意義。CT表現為腦室擴大不明顯,而基底池、側裂、縱裂池及大腦半球腦溝增寬、蛛網膜下腔擴大。曾有人認為可能是交通性腦積水的早期表現,也有人認為此等表現為良性的、自限的蛛網膜下腔擴大,不屬交通性腦積水。因為在2歲以內嬰幼兒,顱骨增長速度較腦的增長速度明顯要快,腦和顱骨之間間隙增大,以至在CT上顯示腦溝、裂、池相對較寬。18個月~2歲以後,腦發育加快,腦實質與顱骨之間間隙逐漸變小,蛛網膜下腔增寬情況不再明顯。

 

02小兒外部性腦積水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部分小兒外部性腦積水患兒有抽搐發作、前囟張力增高與隆起、囟門閉合延遲、頭顱增大、眼無落日征,患兒發育及智力大多正常。本病暫無並發症。

03小兒外部性腦積水有哪些典型症狀

  本病發病年齡在1~1.5歲,前囟未閉合之前,多發生於6個月左右嬰兒。國外調查發現80%以上病例存在頭大家族史,常以頭圍增大就診。部分患兒有抽搐發作、前囟張力增高與隆起、囟門閉合延遲、頭顱增大、眼無落日征,患兒發育及智力大多正常。

04小兒外部性腦積水應該如何預防

  在本病的預防方麵應宣傳優生知識,減少胎次提倡適當年齡生育,加強優生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質,以增強群眾對優生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識安全生產,謹防窒息、產傷孕婦生產時,一定要在環境條件較好的醫院生產,在生產過程中不要拖延產程,謹防圍產兒窒息、缺氧、防止產傷等預防各種感染性疾病、預防維生素A的缺乏和高膽紅素血症等

05小兒外部性腦積水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般原發性小兒外部性腦積水(EH)實驗室檢查無異常,繼發性EH視原發病因不同可有不同實驗室檢查結果,如維生素A缺乏、貧血等。CT表現為腦室擴大不明顯,而基底池、側裂、縱裂池及大腦半球腦溝增寬,且蛛網膜下腔擴大。頭顱CT或MRI掃描的表現為對稱性的,顯示:

  1、額和額頂區蛛網膜下腔增寬>5mm(正常

  2、腦前部縱裂池及側裂池增寬。

  3、基底池主要是鞍上池擴大。

  4、額頂區腦溝加深加寬。

  5、腦室不大或輕度擴大。

06小兒外部性腦積水病人的飲食宜忌

  家長要注意患兒的生活飲食,注意每天要有一定的維生素含量攝入體內。母親在母乳喂養期間應常吃幹果類食物,如核桃、南瓜子、西瓜子、花生、葡萄幹等。它們富含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纖維素、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高。

07西醫治療小兒外部性腦積水的常規方法

  小兒外部性腦積水(EH)為良性自限性疾病,絕大多數患兒不需任何內外科治療,可待其自行消失。繼發性EH的輕症病例亦可自愈,有原發病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用碳酸酐酶抑製劑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脫水劑如甘露醇,以降低顱內壓。不主張采用前囟穿刺放液或腦脊液分流術,如有頻繁驚厥發作者,可適當短期內給予抗癲癇藥物。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