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下膿腫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硬脊膜下膿腫大多數由遠處的感染灶(如癤病)經血行散播到硬脊膜下間隙,少數繼發於腰背部中線的先天性皮膚竇道(或藏毛竇)感染以及脊柱手術或麻醉、腰穿等操作後感染。糖尿病和靜脈藥物濫用則是誘發危險因素。
局部膿腫形成後對脊髓的壓迫可造成繼發的脊髓水腫和嚴重的、不可逆的神經功能缺失,具體如下:
1、急性硬脊膜外膿腫
起病時有高熱、寒戰、全身倦怠、精神不振頭痛、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增高全身感染征象,部分病例有腦膜刺激症。早期患者感染病變部背部明顯疼痛,病變部位或附近棘突有壓痛和叩痛,局部皮膚可有輕度水腫,棘突旁組織有壓痛和叩痛由於病變部位神經根受炎症刺激而出現神經根痛,因病變部位不同而向胸、腹部放射,位於腰骶部膿腫可出現下肢疼痛早期出現尿瀦留等。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出現下肢乏力,麻木錐體束征。脊髓症狀出現後常在一至數天內迅速出現橫貫性損害表現為肢體弛緩性癱瘓,感覺障礙合並明顯的括約肌功能障礙。
2、亞急性硬膜外膿腫
臨床進程和急性相似,隻是背痛較明顯且時間較長發病1~2周出現神經根痛疼痛每因活動或腹壓增加如排便、咳嗽、噴嚏而加重,進一步發展出現脊髓功能損害症狀。
3、慢性硬脊膜外膿腫
病程較長,1.5~18個月不等,起病緩慢,有時有低熱症狀時有起伏進而出現脊髓受壓症狀,表現為痙攣性截癱、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與椎管內腫瘤常難以鑒別。
硬脊膜下膿腫的臨床常見表現有發熱(>50%)、腰背痛或神經根痛(85%)、運動障礙(82%)、感覺缺失(58%)、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53%)。與硬脊膜外膿腫很相似,硬脊膜下膿腫的發展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發熱伴或不伴有腰背痛或神經根痛;第二階段出現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第三階段包括受損節段以下的肢體癱瘓和完全性感覺消失。症狀持續時間1天~1年,但大多數病例的發展是在2~8周之間。硬脊膜下膿腫最多見於腰段,其次是胸段,再其次是頸段。脊髓造影診斷硬脊膜下膿腫的準確率相當高,可是如果無梗阻則難以定位。然而,即使利用MRI,明確區分硬脊膜外和硬脊膜下膿腫也是非常困難的。若伴有椎體骨髓炎或椎間盤間隙的感染則提示是硬脊膜外膿腫。
注意全身各部位感染病灶的治療有助於預防硬脊膜下膿腫,以下方麵要重點注意:
1、有化膿性感染病史
2、起病多較急,先有畏寒、發熱、白細胞增高,數日內出現脊椎劇烈疼痛和局部神經根痛
3、病變區棘突、椎旁有壓痛及叩擊痛,可在疼痛部位皮膚出現凹陷性浮腫
4、病變平麵以下軀體出現運動和感覺障礙
5、病變節段硬脊膜外腔穿刺抽出膿性分泌物
硬脊膜下膿腫的臨床檢查手段主要包括實驗室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具體如下:
1、實驗室檢查
血象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增加伴有核左移現象,血沉通常加快。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可見淋巴細胞增多,蛋白增多,糖降低。但腦脊液中經常找不到細菌。
2、其他輔助檢查
碘葡酰胺椎管內造影輔以CT掃描能顯示病變的大小和範圍。MRI通過在T1加權圖像上看到椎體和脊髓之間的等或增強信號可以顯示出病灶的部位和範圍。
硬脊膜下膿腫患者飲食要清淡富於營養,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除了一般的治療外,也可以通過以下食療方法很好的改善症狀:
1、取薏苡仁米50克,黑豆50克,烏梅3枚,加水5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時加入阿膠10克,再煮沸,飯後服用,每日1劑,每日2次。適用於咳吐膿血患者。
2、薏苡仁米50克,醇苦酒(醋)9克,二味共煎服,溫熱頓服,有膿血當吐。
3、鮮蘆根或幹蘆根100克,冬瓜仁50克,魚腥草100克,桃仁15克,杏仁20克,水煎濃汁,入蜂蜜50克調服,每日1劑,分3次服用。
一旦明確診斷為硬脊膜下膿腫,應立即手術清除膿腫。椎板切除範圍應包括病灶全長、硬脊膜切開減壓。切開硬脊膜時應仔細保護好硬脊膜四周術野和蛛網膜下腔。小心切除膿腫,避免汙染蛛網膜下腔。同時,術野需用含抗生素鹽水反複衝洗幹淨,並放置外引流管數天,縫合肌層和皮膚。在膿液送培養和革蘭氏染色後,即可開始應用廣譜抗生素。而一旦培養結果出來,則馬上給予敏感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