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硬膜外受到較輕的外傷暴力時,存在顱底骨折腦脊液漏者,因顱內壓明顯低於正常,使血腫變大形成亞急性硬膜外血腫。腦膜中動脈及其分支因外傷產生假性動脈瘤破裂也是亞急性硬膜外血腫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2、發病機製
外傷著力點處輕微線形骨折,致局部輕微滲血,逐漸形成血腫;亦可無骨折,在受傷的瞬間顱骨輕微變形,後靠其彈性迅速複原,但已造成顱骨與硬膜剝離,使顱骨內麵與硬膜表麵微小血管損傷出血,形成血腫並逐漸增大。因血腫形成緩慢,顱內壓可通過降低腦脊液分泌量、減少顱內血液循環總量進行代償,出現的臨床症狀較慢且相對較輕。亞急性硬膜外血腫早期為一血凝塊,一般在第6~9天即出現機化,逐漸在硬膜麵形成一層肉芽組織,血腫出現鈣化現象是慢性血腫的標誌,較大的血腫CT可顯示其包膜及其中心液化。
1、術後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複發性血腫及遲發性血腫,應及時處理。
2、應妥善控製繼發性腦腫脹和腦水腫,避免並發腦疝。
3、重症患者可並發上消化道出血,術後早期應加以預防。
4、長期昏迷患者易發生肺部感染、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下丘腦功能紊亂、營養不良、褥瘡等,在加強護理措施的同時,應及時予以相應的處理。
5、出院後應於1~3個月內進行隨訪調查,以了解手術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顱內並發症。
本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因其從事生產勞動及其他戶外活動多,且其硬腦膜與顱骨連接沒有婦女,兒童及老年緊密,好發於額,頂,顳後及枕部,因顱內壓增高緩慢,可長時間出現顱內壓慢性增高表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逐漸加重,延誤診治者可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等。
本病為外傷性疾病,無直接預防措施注意安全,避免外傷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防本病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硬膜外血腫持續性增大以及腦組織受壓明顯者應積極給予脫水降顱壓,如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避免因顱內壓力過高誘發腦疝發生
1、CT掃描:表現為稍高、等或低密度區呈梭形,增強CT掃描可有血腫內緣的包膜強化,有助於等密度血腫的診斷。
2、MRI:硬膜外血腫在亞急性期與慢性期T1、T2加權圖像均為高信號。
亞急性硬膜外血腫的食療方:
1、川芎糖茶:川芎6克、茶葉6克、紅糖適量,水煎川芎,取滾沸藥汁沏茶,並調入紅糖,代茶飲。
2、豆鼓黃酒湯:豆鼓15克加水l小碗,煎煮30分鍾,再加入洗淨的蔥須30克,繼續煎煮50分鍾,最後加黃酒50毫升,出鍋,趁熱頓服。
3、葛粉30克,白糖適量。取葛根若幹,洗淨後粉碎,水洗數次,去渣,沉澱後倒去上麵清水,將沉澱物曬幹,研成細粉,即成葛粉。
1、治療
對已經出現意識障礙的患者,應及時手術治療,CT顯示血腫壁厚,有增強及鈣化者,行骨瓣開顱清除血腫。內側壁應從周邊緩慢地剝離,仔細止血,血腫清除後硬膜懸吊,外置橡皮條引流,骨瓣完整保留。部分亞急性期血腫液化良好,可行穿刺血腫抽吸液化引流治療。個別症狀輕微、意識清除、血腫量低於30ml患者,可應用非手術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情,並動態CT監測,多數30~45天可完全吸收。
2、預後
如患者處理及時得當,多預後良好且無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