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之證,雖病變在胃,然究其病因又各不相同,虛者脾胃氣虛,症見嘔而食少,腹脹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弱,用六君子加生薑等法,益氣健脾,降逆止嘔。又有熱病傷陰,胃陰不足之嘔,症見唇紅口燥,脘灼便結,舌赤少苔,脈細而數,宜滋養胃陰之法。此陰證陽證之分,寒熱自在其中。
嘔吐之證,實證居多,然實者亦分寒熱,因膽熱犯胃而嘔吐者,屬少陽,必見口苦咽幹,心煩喜嘔,或兼往來寒熱,脈弦等症,用小柴胡湯。同為少陽症,若寒輕熱重,或濕熱偏勝,症見嘔吐酸苦,舌紅苔膩而幹,脈弦滑而數者,又用蒿芩清膽湯。此以苔膩而病位偏屬於裏,故蒿芩亦更加清裏……
惡心為最常見伴隨症狀,達一半以上,且常為中、重度惡心。惡心可先於頭痛發作,也可於頭痛發作中或發作後出現。近一半的患者出現嘔吐,有些患者的經驗是嘔吐後發作即明顯緩解。不少患者還可出現視物不清、畏光畏聲及其他自主功能障礙,如尿頻、排尿障礙、鼻塞、心慌、高血壓、低血壓、甚至可出現心律失常。發作累及腦幹或小腦者可出現眩暈、共濟失調、複視、聽力下降、耳鳴、意識障礙等。
頭痛緩解後可出現怠倦、昏昏欲睡。有的感精疲力竭、饑餓感或厭食、多尿、頭皮壓痛、肌肉酸痛。也可出現精神心理改變,如煩躁、易怒、情緒低落、少語、少動等。
厥陰頭痛有主證巔頂疼痛、幹嘔、吐涎沫或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脈細遲或弦細不數。伴胸脘不適。閉悶、麵色欠華、氣短軟弱、微出冷汗、不思食。頭暈、目眩等證者均可投以吳茱萸湯加減治療。如為腦振蕩後遺症。美尼爾氏綜合征等或兼見頭身動搖如坐舟車,視外界景物旋轉不定,耳鳴、耳聾、不敢轉動頭部、動則頭暈頭痛、嘔吐加劇、舌淡苔白滑。
頭痛為一常見症狀,可見於多種病理或生理變化的情況西醫學內、外、神經、五官等各種病中可伴見可以單獨出現,亦可見於多種病證中古今記載亦頗多《素聞奇病論》雲:“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己,此安得之名曰何病歧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漢張仲景《傷寒論》中論及太陽、陽明、少陽、厥陰病均有頭痛之見證《傷寒論》中“幹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1、腦電圖檢查:一般認為,偏頭痛病人無論是在發作期或間歇期,腦電圖的異常發生率皆比正常對照組高,但是,偏頭痛病人的腦電圖改變不具有特異性,因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電、局灶性棘波、類波以及對過度通氣、閃光刺激有異常反應等各種波形。小兒偏頭痛腦電圖的異常率較高,達9%~70%不等,可出現棘波、陣發性慢波、快波活動及彌漫性慢波。
2、腦血流圖檢查:病人在發作期和間歇期腦血流圖的主要變化是兩側波幅不對稱,一側偏高或一側偏低。
3、腦血管造影檢查:原則上偏頭痛病人不需進行腦血管造影,隻有在嚴重的頭痛發作,高度懷疑是否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才進行腦血管造影,以期除外有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疾患。無疑,偏頭痛病人腦血管造影絕大多數是正常的。
4、腦脊液檢查:偏頭痛病人腦脊液的常規檢查通常是正常的,一般情況下腦脊液的淋巴細胞可增高。
5、免疫學檢查:一般認為偏頭痛病人的免疫球蛋白IgG、IgA、C3及E花環形成可較正常人偏高。
6、血小板機能檢查:偏頭痛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可升高。
1、瘦肉、穀類、黃豆、花生等屬於B族維生素,能保護心血管和神經係統,舒解壓力、緩和情緒。
2、獼猴桃、芥菜等果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能維持緊張狀態下正常的人體代謝,有利於減輕因情緒緊張誘發的頭痛。
3、穀類、花椰菜、豆腐以及堅果,如葵花子、杏仁、腰果、榛子等,富含微量元素鎂,具有鬆弛肌肉、舒張血管的作用。
吳茱萸湯主治氣分之寒,故氣虛者用參棗,氣寒者用萸薑,皆不需深入血分,而當歸四逆湯則主治經脈血分之寒,故血虛者用歸芍,血寒者用桂辛,隻於寒邪深重時,則氣分血分之寒邪才會兼而有之,故有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之用。(是知厥陰經脈之病,亦有氣血層次之分)。“陽明寒嘔”者,是指厥陰之寒邪涉胃而嘔,而非涉脾,所以此方用於因脾寒之幹嘔則不宜,故仲聖恐人混而誤用,則申明之曰,得湯反劇者,屬上焦。(說明:此處上下焦之分,指肝與脾對待而言,肝在下稱下焦,脾在上稱上焦。非指心肺之上焦)。
1、太陽頭痛治宜疏通太陽經脈:穴位選取天柱、後溪、昆侖、玉枕、束骨。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針刺過深,通常深度為0.5-1寸,束骨直刺0.5-1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陽明頭痛治宜疏通陽明經脈:穴位選取上星、陽白、印堂、攢竹、合穀、解溪。上星沿皮向後刺入0.5-1寸,陽白用提捏進針法平刺0.5-1寸,解溪直刺0.3-0。5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3、少陽頭痛治宜疏通少陽經脈:穴位選取風池、率穀、外關、陽陵泉。率穀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針刺,刺入深度為1寸左右,俠溪直刺0.3-0.5寸,陰陵泉直刺1-2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鍾左右,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4、厥陰頭痛治宜疏通厥陰經脈:穴位選取百會、四神聰、太衝、肝俞、前頂。四神聰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會穴,深度為0.3-0.5寸,前頂沿皮刺0.5-1寸,太衝直刺0.3-0.5寸。針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