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上腹 > 肝血管肉瘤

肝血管肉瘤簡介

相關問答

  肝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又稱肝髒惡性血管瘤(malignanthemangiomaofliver)、肝血管內皮肉瘤、Kupffer細胞肉瘤、血管內皮細胞肉瘤或惡性血管內皮瘤,是西方發達國家肝髒原發肉瘤中最多見的一種,是由肝竇細胞異形增生所形成的原發性惡性腫瘤。

【詳情】

01肝血管肉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肝血管肉瘤是一種間質性腫瘤,惡性程度很高。多數患者病因不明,Folk等調查168例,其中75%的病例原因不明。近年來國外報道一些與化學物質有關的肝血管肉瘤,因此受到人們的關注,認為與接觸氯乙烯有關,美國一個氯乙烯廠1183名工人中有7例發生肝血管肉瘤,平均潛伏期為17年。少數還可發生於服用合成類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藥後,其潛伏期在10年以上。

  氯乙烯是聚乙烯製造過程產生的氣體,氯乙烯受內質網酶的作用轉化為致突變和致癌的代謝產物,然後再與DNA共價結合,實驗表明讓大鼠或人長期接觸氯乙烯能誘發肝血管肉瘤。飲水含無機砷,葡萄園內使用無機砷及硫酸銅等殺蟲劑,長期接觸可發生肝血管肉瘤。廣島原子彈爆炸及鐳錠外照射治療乳癌分別在36年及3年後各發生血管肉瘤1例。該病也見於長期應用亞砷酸鉀治療牛皮癬的患者。引起肝血管肉瘤的其他物質有鐳、無機銅和單胺氧化酶抑製劑。亦有特發性血色病發生血管肉瘤的報道。人類肝血管肉瘤發病有關的因素。

  二、發病機製

  肝血管肉瘤的演變過程可能有下列5個主要途徑:①肝小葉竇內皮細胞從非典型增生到間變細胞增生;②肝細胞初期增生,隨之萎縮和消失;③竇周間隙纖維組織增生;④進行性竇擴張到血腫形成;⑤竇壁細胞和彙管區毛細血管內皮細轉化為肉瘤細胞。

  1、大體檢查:血管肉瘤往往呈多中心性發生,多累及兩個肝葉。其肉眼觀特征是許多充滿血液的囊,直徑可達1~15cm,5cm者多見。腫瘤多為單個圓形,實體瘤生長大小不等,表麵呈多結節狀,界限清楚,但無包膜。較大的腫塊呈海綿狀,最大的重達3kg,可伴有血栓形成和繼發壞死。切麵為灰白或棕黃膠凍狀發亮組織與出血、壞死灶交錯排列,瘤體內可見充滿不凝血液的大腔隙。在接觸膠質二氧化釷或氯乙烯的病例中還常見有網織狀纖維化,脾髒腫大,但合並肝硬化者少見。

  2、病理組織學檢查:腫瘤由紡錘狀或不規則形狀的惡性內皮細胞構成,其邊界不清。細胞質嗜酸性、核深染,形態狹長或不規則,胞核核仁可大可小,同樣嗜酸性。亦可見大而異形的細胞核以及多核細胞,核分裂象常見。薄壁靜脈散布於腫瘤內,約半數病例見有造血細胞灶。免疫組織學檢查可見瘤細胞中存在有Ⅷ因子相關抗原。腫瘤細胞沿著原有血管腔增殖,肝終端小靜脈和門靜脈分支亦顯示增殖。腫瘤細胞在肝血竇內增殖可導致進行的肝細胞萎縮,肝板斷裂,血管腔增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空腔。腔壁粗糙不平,內壁襯以腫瘤組織細胞,有時為息肉樣或乳頭狀突出物,腔內充滿凝血塊和腫瘤細片。腫瘤侵及肝終端小靜脈和門靜脈分支可導致這些血管的堵塞,此可解釋為何腫瘤常易發生出血、梗死和壞死。有時腫瘤細胞密聚成小結節狀實性團塊,類似纖維肉瘤。

  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可發現腫瘤細胞中Ⅷ因子相關抗原呈陽性。

  在大多數病例中腫瘤可侵犯門靜脈或中央靜脈,這種情況多發生於腫瘤結節內,但亦可發生在遠處的肝小葉,骨髓外造血灶常見。可因微血管溶血性貧血而繼發鐵質沉著,在膠質二氧化釷誘發的肝血管肉瘤中,容易見到膠質二氧化釷沉積於網狀內皮細胞內或遊離於彙管區、Glisson鞘膜或肝終端小靜脈壁內。該沉積物無色、可折光,HE染色沉積物通常呈粉紅和棕黃色。放射自顯影可顯示二氧化釷發出的α射線,表現為短的點狀軌跡。能量分散X射線微量分析亦可測出釷元素。由二氧化釷、砷或氯乙烯引起的血管肉瘤,在非腫瘤組織中往往有肝硬化和纖維化。約1/3患者有特發性肝硬化,由明確致病因子引起的腫瘤與特發性腫瘤之間無形態學上的差別。

02肝血管肉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本病約25%合並肝硬化。腫瘤破裂可致血腹。肝血管肉瘤易並發腹腔內和胃腸道出血,因腫瘤內存在分流可並發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血管肉瘤患者由於血小板在腫瘤內積聚往往有血小板減少及凝血異常。血小板在腫瘤內大量消耗,可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伴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和由於紅細胞在腫瘤血循環內破裂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03肝血管肉瘤有哪些典型症狀

  一、症狀

  開始的主要症狀是腹部疼痛或不適,其他常見的主訴有腹脹,迅速進展的肝衰竭,衰弱,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起病方式有以下幾種:

  1、半數以上為不明原因的肝大,伴有一些消化道症狀,以肝大,腹痛,腹部不適,乏力,惡心,食欲差,體重減輕,偶爾嘔吐和發熱等為主要症狀,病程進展較快,晚期可有黃疸,腹水,腹水呈淡血性。

  2、腫瘤破裂導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狀和與體征。

  3、少數患者可有脾腫大,伴或不伴全血細胞減少。

  4、常有肝外轉移,多為血行播散,可有轉移至肺,胰,脾,腎和腎上腺或骨骼等的症狀和體征,以肺轉移最為常見,症狀持續1周至6個月,有的持續2年。

  肝髒腫大,表麵有結節,在部分患者肝髒表麵可觸及腫塊,多數有觸痛,肝髒表麵有時可聞及動脈雜音,脾可腫大,腹水少見,但可呈血性腹水,病人往往伴有黃疸。

  二、體征

  無特異性,有氯乙烯接觸史,常有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肝功能異常,ALP升高,高膽紅素血症,X線,CT,肝核素掃描發現肝占位和充盈缺損等變異,Burston提出3項診斷標準可供參考:

  1、病理形態似庫普弗細胞。

  2、有血管形成傾向。

  3、有吞噬現象,診斷主要以肝活組織病理檢查最為可靠。

04肝血管肉瘤應該如何預防

  在生活飲食應注意很多具體如下:

  1、忌煙、酒;

  2、忌暴飲暴食、油膩食物,

  3、忌鹽醃、煙熏、火烤和油炸的食物,特別是烤糊焦化了食物;

  4、忌蔥、蒜、花椒、辣椒、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5、忌黴變、醃醋食物,如黴花生、黴黃豆、鹹魚、醃菜等;忌多骨剌、粗糙堅硬、粘滯不易消化及含粗纖維食物;

  6、忌味重、過酸、過甜、過鹹、過冷食物肝血管瘤的飲食有這些禁忌,

  7、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如見腹內有積塊、身體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狀應早期檢查,及時治療

05肝血管肉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血象檢查:可有貧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白細胞增多(65%)或白細胞減少(25%),血小板減少(62%)。

  2、肝功能檢查:約2/3的病人有肝功能異常:一組病例磺溴酞鈉瀦留試驗(BSP)陽性者占100%,ALP升高占85%,高膽紅素血症60%,部分病人有ALT升高。約50%患者伴有輕中度的轉氨酶升高。

  3、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為本病少見的並發症,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占72%。

  4、p53基因:Smith報道,對長期接觸氯乙烯發生肝血管肉瘤225例患者血清中可檢出p53抑癌基因產物的突變,由此提出p53基因可作為肝血管肉瘤高危人群的監控指標之一。

  5、X線檢查:部分患者胸部X線片可示橫膈抬高或其他一些少見征象,如右側胸腔積液,肺不張或胸膜腫塊,在與膠質二氧化釷有關的血管肉瘤病例中,腹部平片可發現不透光的肝,脾和腹腔淋巴結陰影。

  6、CT掃描:大部分病例肝髒CT掃描都有異常發現,可發現不勻質低密度占位病變及腫瘤破裂影像,增強明顯可見鈣化。

  7、肝血管造影:肝動脈造影能為該病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資料,發現異常血管形態,腫瘤周邊部持續染色和中央放射狀透光區,都高度提示肝血管肉瘤。

06肝血管肉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1、忌煙、酒;

  2、忌暴飲暴食、油膩食物,

  3、忌鹽醃、煙熏、火烤和油炸的食物,特別是烤糊焦化了食物;

  4、忌蔥、蒜、花椒、辣椒、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5、忌黴變、醃醋食物,如黴花生、黴黃豆、鹹魚、醃菜等;忌多骨剌、粗糙堅硬、粘滯不易消化及含粗纖維食物;

  6、忌味重、過酸、過甜、過鹹、過冷食物。肝血管瘤的飲食有這些禁忌,

  7、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如見腹內有積塊、身體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狀應早期檢查,及時治療。

07西醫治療肝血管肉瘤的常規方法

  1、治療

  局限性結節不伴有肝硬化者,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切除,術後配合化療和/或放療。肝血管肉瘤的治療並不令人滿意,由於病人就診時往往已屬晚期,不能進行手術治療。治療可采用氟尿嘧啶(5-Fu)、長春新堿、環磷酰胺、甲氨蝶呤、多柔比星(阿黴素)行化療和/或放療,可延長生存期。如發生腫瘤破裂出血可考慮行選擇性肝動脈栓塞術或外科手術止血。出現血小板減少時可輸注血小板或冷沉澱等。有條件者可行肝移植。

  2、預後

  肝血管肉瘤生長迅速,惡性度高,病程發展快,腫瘤切除機會少,50%病人可發生遠處轉移,預後不良,未治療的病人,大多數於6~12個月內死亡,死因常為惡病質或肝功能衰竭,亦可死於腫瘤破裂。

  由於早期診斷困難,即使手術後,生存期一般也僅為1~3年。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