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肝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占肝良性腫瘤的84%,高齡女性多見。大多為海綿狀血管瘤,極少為毛細血管瘤及血管內皮瘤。多次妊娠及口服避孕藥多見。病變可單發,也可多發,多見於肝右葉後段。目前對肝血管瘤的確切確切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
(1)先天性發育異常學說: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血管瘤的發生為是先天性肝髒末梢血管畸形引起,一般認為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於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學說:有學者觀察到在女性青春期、懷孕、口服避孕藥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認為女性激素可能也是血管瘤的致病機製之一;
(3)其它:如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後變形,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肝組織局部壞死後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其周圍血管充血擴張;肝內區域性血循環停滯,致使血管形成海綿狀擴張。
肝血管瘤的並發症如下:
肝血管瘤破裂
肝血管瘤破裂造成腹腔內大出血。這時,病人會突然出現急性腹痛,伴有休克。這是因為巨大的海麵狀血管瘤在血管瘤竇內不斷出現纖維性血凝塊而導致循環中大量纖維蛋白原的消耗,此種情況下,出血不易止住,其死亡率較高。故確診的患者,如出現肝區腫痛、腹脹不適,納食不好等症狀可能是血管瘤進行性增大所致,可手術治療,以免因血管瘤破裂出血而發生危險。
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減少症是指血小板數低於正常範圍所引起的病症,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源於血小板產生不足,脾髒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於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如鼻出血、胃腸道、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及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係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
低纖維蛋白原血症
低纖維蛋白原血症又稱血漿纖維蛋白原低下。纖維蛋白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之一。在凝血止血的機製中發揮重要作用。纖維蛋白原由肝髒製造,是血漿粘度的決定因素,纖維蛋白原升高造成血漿粘度升高和高凝狀態也是血管內血栓形成的重要機製。纖維蛋白原低下則主要表現為凝血異常。
肝髒腫大
肝髒腫大正常成人的肝髒,一般上界在右鎖骨中線第5肋間,下界大多不可觸及。正常肝髒大小為25cm(長徑)×15cm(上下徑)×16cm(前後徑)。但若肝上界正常或稍高,肝下界超出肋緣1cm,劍突下3cm或超出劍突根部至臍距離的中、上1/3交界處,稱為肝腫大。某些生理情況下,如5歲以下的兒童、瘦長體形的成人或多孕婦女在深吸氣時肋下可觸及肝髒,或在運動後出現一過性肝腫大;而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肺氣腫、內髒下垂、嚴重的胸廓畸形時肋下也可觸及到肝髒,但肝髒的上界也同時下移,不能稱為肝腫大。肝腫大可分為彌漫性肝腫大、局限性腫大、嬰兒肝腫大、感染性肝腫大、中毒性肝腫大、瘀血性肝腫大、膽汁淤滯性肝腫大、代謝障礙性肝腫大。
多數肝血管瘤無明顯不適症狀,多在健康體檢常規行B超檢查或行腹部手術時被發現,偶可與肝髒的其他惡性腫瘤相混淆導致誤診。當血管瘤增大至5cm以上時,可能出現非特異性的腹部症狀,包括:
(1)腹部包塊:包塊有囊性感,無壓痛,表麵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塊部聽診有時可聽到傳導的血管雜音;
(2)胃腸道症狀:可出現右上腹隱痛和不適,以及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噯氣、食後脹飽和消化不良等;
(3)壓迫症狀:巨大的血管瘤可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產生推擠和壓迫。壓迫食管下端,可出現吞咽困難;壓迫肝外膽道,可出現阻塞性黃疸和膽囊積液;壓迫門靜脈係統,可出現脾大和腹水;壓迫肺髒可出現呼吸困難和肺不張;壓迫胃和十二指腸,可出現消化道症狀等;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現上腹部劇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狀,是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多為生長於肋弓以下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導致破裂出血者,極為罕見的;
(5)Kasabach-Merritt綜合征:為血管瘤同時伴有血小板減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異常。其發病機製為巨大血管瘤內血液滯留,大量消耗紅細胞、血小板、凝血因子Ⅱ、V、Ⅵ和纖維蛋白原,引起凝血機製異常,可進一步發展成DIC;
(6)其它:肝外生長的帶蒂血管瘤扭轉時,可發生腹部劇痛、發熱和虛脫。血管瘤巨大有動靜脈瘺形成者,導致回心血量增多和加重心髒負擔,導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肝血管瘤雖有先天性因素,但其增長卻是後天因素促成的所以預防就是要盡量避免引起瘤體增長的因素
第一、預防肝血管瘤首先要做到,平時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切忌大怒、暴怒,解除憂慮、緊張情緒避免情誌內傷,對於預防該病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預防肝血管瘤的發生還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第三、預防肝血管瘤還應注意,一日三餐不宜吃得過飽,以七八分飽為宜,同時少食牛、羊、豬、狗肉,忌食油膩厚味、少食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以食清淡、富含營養之品為宜
第四、在日常的工作中及做家務活動時防止過度用力,不要手持重物,不宜做劇烈運動,以免增加腹腔壓力,引起瘤體破裂出血選擇體育鍛煉時應做長距離散步等低強度運動
一旦確診肝血管瘤後,對於小的血管瘤要定期複查肝髒B超,注意觀察瘤體大小,較大的及時做治療在日常護理方麵,則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憂慮、緊張情緒,使病人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積極配合治療肝血管瘤患者大多脾胃運化較差,食物宜新鮮,清淡可口而富於營養.注意休息,切勿過勞,病情重者需臥床治療
肝血管瘤的常見檢查包括:
1.肝髒彩超:
肝髒彩超可顯示肝內均質、強回聲病變,邊界大多清楚,或病變區內強回聲伴不規則低回聲,病變內可顯示擴張的血竇。
2.腹部CT:增強掃描是診斷肝海綿狀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現,診斷正確率可在90%以上。
(1)平掃:肝內低密度區,輪廓清楚,密度均勻或病變區內有更低密度區,代表血栓機化或纖維分隔,少數可見到鈣化。
(2)增強掃描:
①早期病變邊緣顯著強化呈結節狀或“島嶼狀”,密度與鄰近腹主動脈相近,明顯高於周圍肝實質密度,持續時間超過2分鍾。
②隨著時間延長,增強幅度向病變中央推近,而病變的低密度區相對變小。
③延時掃描病變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掃時病變內更低密度無變化)。
3.同位素99mTC肝血池掃描及肝血管造影檢查:有助於肝血管瘤的診斷,表現為無腫瘤染色,邊緣清楚銳利,血管瘤顯影時間較長。
4.MRI:T1圖像呈低信號強度,T2弛豫時間延長,表現為高信號強度組織。
肝血管瘤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診斷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
肝血管瘤是肝髒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患者應從飲食、生活起居等方麵多加調理,飲食禁忌包括:
1.肝血管飲食忌高熱量食物:高熱量食物可加快機體基礎代謝率,從而一定程度的增加瘤體生長速度,所以肝血管瘤飲食應忌巧克力、咖啡等高熱量食物。
2.肝血管瘤飲食應忌高糖食物:糖易發酵,易誘發腹脹症狀,對病情不利;此外肝血管瘤患者本身肝髒代謝功能較弱,食用高糖食品後,不能完全、有效代謝掉多糖,而導致多餘的糖轉變成脂肪存儲在肝髒,從而加重肝髒負擔,對病情不利,所以肝血管瘤飲食忌高糖食物。
3.肝血管瘤飲食應忌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肝血管瘤時肝髒代謝、解毒功能相對較弱,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後難以被有效消化、吸收,從而極易加重肝髒負擔、加重病情,所以肝血管瘤飲食應忌如動物的腦子、脊髓、內髒、蛋黃、貝殼類(如:蚌)、軟體類(如魷魚、墨魚、魚子)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4.肝血管瘤飲食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易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胃酸分泌過多,而易誘發一係列胃腸道不適症狀,對病情的穩定極為不利,所以肝血管瘤飲食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除此之外,肝血管瘤飲食還應忌食過多加工、醃製、熏烤以及發酵、黴變的食物。
肝血管瘤患者適宜進食一些產熱量高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魚、乳類及豆製品。新鮮蔬菜,芹菜、菠菜、番茄、蘿卜、大蒜、鮮竹筍等。海產中的海帶、紫菜、海蜇、藻類,伴有習慣性便秘者,要常吃香蕉、柿子、西瓜、香瓜、荸薺、蜂蜜、蜂乳,玉米粉等食物,黑木耳、銀耳等。
1、西醫治療方法
肝血管瘤發展緩慢,預後良好,是否需要治療取決於腫瘤的生長速度及臨床症狀,而非腫瘤的絕對大小。大多數已確診而無症狀的病人,可門診隨訪,無需特殊處理。肝血管瘤的幹預方法眾多,包括手術、介入治療、硬化劑注射以及腹腔鏡血管瘤切除術等。
雖然外科手術有一定風險,但是治療肝血管瘤最直接和最徹底的手段。腹腔鏡行肝血管瘤切除術,術後常有複發,不宜常規施行。對不能手術切除的有症狀的巨大肝血管瘤,也可考慮采用原位肝移植術。肝血管瘤的非手術療法包括:經導管肝動脈栓塞或腹腔鏡下肝動脈結紮、局部放療、口服類固醇藥物及肌注α幹擾素等。肝動脈栓塞治療肝血管瘤可以導致嚴重的膽道並發症,應盡量避免。放療可使少數病人症狀緩解,腫瘤縮小。超聲引導下硬化劑注射療效,目前尚不肯定。
2、中醫治療方法
對肝血管瘤病治療,多采用行氣疏肝、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但在具體治療中應分辨氣滯、血瘀之偏重。如以血瘀為主,就采用以下藥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黃、赤芍清熱涼血止痛;柴胡、黃皮核、素磬針等理氣開鬱;丹參紅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軟堅散結、走竄經絡。如以氣滯為主,就采用以下藥物:柴胡、鬱金、黃皮核、素磬針等行氣解鬱;配丹參、紅花、三棱、莪術、大黃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軟堅散結、通絡止痛。再配合口服“熊膽丸”和“丹火透熱療法”,療效更佳。症瘕之症,與一般的氣滯血瘀病症不同,其往往淤積日久,非單純行氣活血之法可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