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上腹> 胃息肉

胃息肉簡介

相關問答

胃息肉(gastric polyp)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變。本病早期時多無症狀。出現症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惡心、嘔吐、胃酸,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腹瀉。胃裏的息肉主要指由胃粘膜上皮或間質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狀病變。正常胃粘膜由於粘膜周圍萎縮,出現腔內息肉狀改變。增生性改變時,肥厚的粘膜也可出現息肉狀改變。增生性改變既可出現局灶性或彌漫性息肉狀改變。胃息肉有單發也有多發者。文獻報道胃息肉比結腸息肉發病少見,且多發生於40歲以上男性,常在慢性胃炎時合並形成,單個息肉占絕大多數。

  胃息肉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大約三分之二的息肉出現在60歲以後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相似。很多胃息肉的發生於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關,因此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率高的地區和人群胃息肉發病率也比較高。絕大多數息肉是良性病變,不會危及生命,而且也隻有一部分息肉有癌變的傾向,需要積極的治療。

【詳情】

01胃息肉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入胃內的隆起病變。胃息肉一般多發生於胃竇,少數也可見於胃體上部、賁門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約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樣物,並非真正的腫瘤。息肉較小,一般直徑小於1.5cm,呈圓形或橄欖形,有蒂或無蒂,表麵光滑,可伴有糜爛。組織學上可見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層腺體,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見,固有層見炎性細胞浸潤,部分息肉伴有腸化生。少數增生性息肉可發生異型增生或腺瘤性變而產生惡變,但其癌變率一般不超過1%~2%。

2、腺瘤性息肉

  係來源於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腫瘤,約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體積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數無蒂,表麵光滑,少數呈扁平狀、條狀或分葉狀。組織學上主要由表麵上皮、小凹上皮和腺體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見,可分為管狀、絨毛狀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息肉間質為疏鬆結締組織,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黏膜肌層無明顯增生,肌纖維無分散現象。本型息肉癌變率高,可達30%~58.3%,尤其瘤體直徑大於2cm、絨毛狀腺瘤、異型增生Ⅲ度者惡變率更高。

02胃息肉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胃息肉合並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幽門梗阻的表現。息肉生長於賁門附近時可有吞咽困難。

03胃息肉有哪些典型症狀

絕大多數胃息肉是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偶然發現的,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臨床上隻有很少一部分胃息肉的病人出現消化道出血,常見於比較大的增生性或者腺瘤樣的息肉,這些症狀也常缺乏特異性。也有病人因息肉而長時期慢性失血,出現貧血。靠近幽門生長的較大的息肉還可以引起幽門的梗阻,表現為劇烈的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

  不同類型的息肉,不同病因的息肉也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比如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相關的胃炎會有腹脹,早飽等消化不良的症狀。淋巴瘤患者可以有慢性發熱,消化道出血。類癌可以導致類癌綜合征。

04胃息肉應該如何預防

  預防胃息肉主要是預防腺瘤樣息肉對於具有癌變傾向的腺瘤樣,早期發現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醫生推薦對胃癌的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篩查,一旦發現有癌變風險的胃息肉,及早進行內鏡或手術治療由於腺瘤樣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多於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關,因此對於這部分病人,應該進行幽門螺旋杆菌檢查,對陽性患者應該給以標準化的根治方案治療

  在日常生活方麵應該需要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應該盡量減少醃製食品的攝入,對於高危的人群,可以考慮常規檢測幽門螺旋杆菌,並進行相應的治療此外,還應該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自我放鬆,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由於絕大多數胃息肉是良性病變,僅僅少數息肉有較高的癌變風險,因此,還應該減少恐懼心理,以正確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

05胃息肉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由於胃息肉一般沒有臨床症狀,即使有,症狀也沒有特異性,因此,胃息肉的確診主要依賴特殊的器械檢查。臨床常用的有各種消化道內鏡,X線消化道造影,CT掃描等等。

1、電子胃鏡

  這是對胃息肉最主要的檢查方法,事實上大部分胃息肉是在內鏡檢查過程中偶然發現的。胃鏡從口腔置入,可以檢查食管、胃和部分十二指腸。胃鏡可以清晰的觀察上消化道的黏膜麵,對隆起的息肉非常敏感,小到幾個毫米的息肉都能夠發現。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生不僅可以發現胃息肉,而且可以治療息肉,而且能夠對息肉的病理類型進行初步判斷。對於胃息肉,最重要的是鑒別具有癌變傾向的腺瘤性息肉和不會癌變的非腺瘤性息肉。隨著內鏡技術的進步,醫生已經可以通過內鏡比較準確的判斷息肉的類型,從而給以相應的治療。在胃鏡下,可以通過活檢而確診息肉的病理性質。

2、X線消化道造影

  是指用硫酸鋇作為造影劑,在X線照射下顯示消化道有無病變的一種檢查方法,主要有消化道鋇餐檢查和鋇灌腸兩種方法。消化道鋇餐檢查時患者口服硫酸鋇,主要用來檢查食管、胃和小腸。X線檢查僅僅能夠發現一部分比較大的息肉,而且常常難以判斷息肉的性質,因此常常需要進一步再行電子胃鏡檢查確診。但是相對消化內鏡檢查,優點是安全,並發症少,而且病人因檢查帶來的不適比較輕微。

 3、其他

  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還出現了CT仿真結腸鏡,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等技術,也可以發現比較大的胃息肉。並對息肉的性質做出不同程度的判斷。

06胃息肉病人的飲食宜忌

  胃息肉手術後為利於傷口的愈合及體力恢複,需攝取含高蛋白質和高維生素之食物,如:蛋、肉類、魚類、豆類、牛奶和水果、綠葉蔬菜等,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能全素。也就是說,食物的種類並不需特別的限製,不過,為了適應消化能力的減少,應在食物的量和質方麵作適度的調整。胃息肉手術後的飲食護理大致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僅供參考,患者要據醫囑執行飲食。

  1、術後禁食,腸蠕動恢複肛門排氣,拔除胃管後當天可少量飲水,每次4~5湯匙,2小時一次。

  2、如無不適反應,次日可給適量清流質飲食,50ml~80ml/次。

  3、第3日給全量流質,每次100~150ml。每日6~7餐,飲食原則為:食物無刺激性,呈液性,少食多餐,每2~3小時進食一次,宜選不宜脹氣,不過甜的食物,如雞蛋湯、米湯、菜湯、藕粉等。餐後宜平臥20~30分鍾。

  4、若術後恢複正常,術後兩周後可進食低脂半流質飲食,如稀飯,麵條、餛飩等,每日5~6餐,飲食原則:呈半流質狀,其蛋白質含量達到正常需要量,纖維含量極少,少量多餐。

  5、患者出院後可進食軟飯,主食與配菜宜選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脹氣食物,患者應細嚼慢咽,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醃製品,適量補充鐵劑和維生素,禁忌煙酒,飲食有規律,術後3~6個月後可逐漸據身體情況恢複到普通飲食。

  6、患者飲食以自我感覺無不適,飲食內容以低渣、溫和、易消化為原則,少食多餐,並避免過甜、過鹹、過濃飲食,如進食後出現惡心,腹脹等症狀,應暫停進食。

  主食與配菜宜選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脹氣食物,患者應細嚼慢咽,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醃製品,適量補充鐵劑和維生素,禁忌煙酒,飲食有規律,術後3~6個月後可逐漸據身體情況恢複到普通飲食。

07西醫治療胃息肉的常規方法

  胃息肉的治療方法主要為通過內鏡或者手術的方法予以切除,但隨著醫學的發展,胃息肉的治療方法增多,為此下麵詳細講解胃息肉都有什麼辦法治療。

  1、內鏡治療:經內鏡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主要有高頻電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龍絲結紮法及氬離子凝固法等。內鏡治療息肉方法簡便,損傷小,費用低,多數為1次性治療,少數需分次切除。通過內鏡定期隨訪,還可發現息肉複發,並給予及時治療以防止癌變。

  2、高頻電凝切除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頻電流產生的熱效應使組織凝固、壞死而達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3、微波灼除法:利用微波可使極性分子振動產生熱效應的原理,而使組織凝固氣化進行息肉灼除,且有止血作用,適用於直徑小於2cm的無蒂息肉,對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較大者則需多次治療。

  4、尼龍絲及橡皮圈結紮法:通過結紮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5、氬離子凝固術:氬氣可通過離子化傳導由鎢絲電極產生的高頻電能,使組織發生凝固效應,近年來應用於內鏡治療,收到較好的療效。

  6、冷凍法:將致冷氣體經特製導管通過內鏡活檢孔直接噴灑在息肉表麵,或用特製的冷凍杆對病灶進行接觸冷凍,使組織壞死脫落。因此法對單個較大息肉難以1次性治愈,故目前少用。

  7、射頻法:射頻為一種200~750kHz的電磁波,進入病變組織後,局部產熱使其水分蒸發、幹燥而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8、酒精注射法:內鏡下用無水酒精圍繞息肉基底部一圈作點式注射,每點ml,見白色丘狀隆起為度。一般隻用於廣基息肉的治療。

  9、激光法:將激光器產生的高能量激光,經內鏡活檢孔導入的光導纖維照射病變部位,通過光能轉變的熱能,使其組織蛋白凝固、變性破壞而達到治療目的。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