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上腹> 胰腺假囊腫

胰腺假囊腫簡介

相關問答

  胰腺假囊腫(pseudocystofthepancreas)是在胰腺炎、胰腺壞死、外傷、胰管近端梗阻等致胰腺實質或胰管破裂的基礎上,由外漏的胰液、血液和壞死組織等包裹而形成的囊腫,囊壁由肉芽組織或纖維組織構成,無上皮細胞內襯。

【詳情】

01胰腺假囊腫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1、Howord和Jorden的分類方法此方法是以前最常用的分類方法,將假性囊腫分為5類,其中主要為炎症後和外傷後假性囊腫,其他比較少見。

  (1)炎症後假性囊腫:包括急、慢性胰腺炎。約占80%,以酒精性胰腺炎最常見;其次是膽石性,我國以膽石性居多;其他原因如高脂血症等。

  (2)外傷後假性囊腫:約占10%,包括鈍性外傷、穿透外傷及手術。

  (3)特發性或原因不明。

  (4)腫瘤所致假性囊腫:是由於胰管的阻塞而產生胰腺炎所致。

  (5)寄生蟲性假性囊腫:如蛔蟲性及包蟲性囊腫,是由寄生蟲引起胰腺局部壞死而形成囊腫。

  2、急、慢性分類將假性囊腫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有助於選擇治療方案。

  (1)急性假性囊腫: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傷引起胰液或滲液積聚,由鄰近漿膜、係膜和腹膜等包裹而成囊腫,早期囊液易吸收,但隨著囊壁的增厚及纖維化,囊腫變得不易吸收。

  (2)慢性假性囊腫:發生於慢性胰腺炎後,無胰腺炎急性發作。由較粗胰管梗阻引起小胰管或腺泡擴張所致,上皮細胞萎縮,形成一種“瀦留性”囊腫,並逐漸增大,可超出胰腺的範圍,同時也形成較厚的囊壁,囊液不易吸收。

  但也有人認為急性胰腺炎發病後形成的囊腫,不足6周者為急性,超過6周者為慢性。

  3、Yeo和Sarr的分類近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即使假性囊腫的病因相同,但各家報告治療的效果乃至預後差異很大,這主要是病理類型不同,假性囊腫的傳統概念較籠統,而醫生在治療時,未區別囊腫是否與胰管相通及囊內有無壞死組織等,且把很大一部分急性胰腺炎胰周液體積聚也當作假性囊腫治療,結果當然不一樣。Yeo和Sarr根據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分類方法,此方法有助於選擇治療方案、比較療效及判斷預後。

  (1)胰腺真-假性囊腫:是指各種原因致胰管破裂,胰液外滲所形成的囊腫。囊腫與胰管相交通,囊液胰酶及胰酶原濃度升高。

  (2)胰腺假-假性囊腫:是由胰腺或胰周炎症和外傷引起的炎性滲出液積聚,囊腫不和胰管相通,囊液胰酶和胰酶原不升高,不含壞死組織。

  (3)胰腺壞死性囊腫(pancreaticheaoticcyst):是壞死性胰腺炎致胰腺及胰周組織壞死後的局部囊性變及滲出液積聚。囊內含胰腺實質或胰周、腹膜後脂肪的壞死,與胰管有或沒有交通,囊液胰酶或胰酶原濃度可升高或不升高。

  二、發病機製

  以往將胰腺假囊腫作為單一的囊腫,采用傳統的期待性對策。隨著對急性和慢性胰腺假囊腫的發生、發展及病理變化的深入研究,在處理原則上有了更新。

  含有多種消化酶的胰液自壞死的胰腺組織滲出至胰腺周圍腹膜後間隙,引起炎性反應和纖維素沉著,經一周至數周後形成纖維包膜,後腹膜構成囊腫的前壁。或者胰液直接滲入小網膜囊內,Winslow孔往往由於炎症而封閉,囊腫則在小網膜內形成。有時胰液沿著組織間隙進入其他部位形成特殊部位的囊腫,如縱隔內、脾內、腎內及鼠蹊部的假性胰腺囊腫等。

  1、假性胰腺囊腫約80%為單發,常與胰管相通,如在囊腫內注入造影劑可見到胰管顯影。囊液內含有澱粉酶、酯酶、蛋白酶、凝乳蛋白酶、脫羧酞酶等胰消化酶以及白蛋白、黏蛋白、膽固醇、炎性碎屑等,有時含有血液。胰管內分泌壓最高不超過2.94kPa(30cmH2O),當囊內壓力過大時,胰液即停止滲出。但由於囊液蛋白含量較高,不斷有水分滲入,囊腫可逐漸增大。假性胰腺囊腫較多見於體尾部,囊腫大小變異很大,小的直徑4~5cm,大的含有數千毫升液體。持續時間較長的囊腫,囊液內胰酶的活性往往消失。

  2、急性胰腺假囊腫亦稱為急性胰液瀦留,急性胰腺炎特別是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時,胰液外滲,自身消化致胰腺本身及胰周組織壞死、液化加上胰液及炎性滲出等急驟在胰周聚積瀦留。損傷後造成胰管破裂,瀦留液中含有大量血液,囊內容物由於出血及組織壞死常呈棕黑色,澱粉酶一般較高,其囊壁是由炎症刺激周圍器官的髒腹膜和大網膜所生成的炎性纖維組織增生,而沒有胰腺上皮細胞覆蓋,無真正意義上的包膜,囊壁實際上是周圍腔器及大網膜。鑒於以上原因:

  (1)囊壁成熟需要一定時間,一般6周左右,隻有形成較牢固的纖維壁時,才能安全行囊腫胃腸吻合術,否則易發生吻合口瘺。

  (2)手術時不應強行分離囊腫壁,以免造成出血及胃腸道破裂。含有大量消化酶的囊內容物在局部有許多危害:①繼發感染且易破壞腸黏膜屏障,發生內源性感染;②腐蝕鄰近髒器造成穿孔;③胰酶破壞血管壁的彈力纖維,造成血管破裂,引發囊內大出血;④巨大囊腫壓迫周圍髒器,導致阻塞性黃疸和胃腸道梗阻等;⑤囊內壓突然增高加之外力因素,可發生破裂,形成急性彌漫性腹膜炎。

  3、慢性胰腺假囊腫常發生在慢性胰腺炎的基礎上,導致胰腺實質逐漸形成局限性或彌漫性纖維化和壞死性改變,造成胰管阻塞,胰液排泄不暢,最終形成胰腺假囊腫。常發生在胰腺實質內及胰周,一般較小,囊內容物多為胰液,呈灰白色,由於病程較長,囊壁為逐漸增生的纖維組織層,常較厚,多成熟。一旦囊內出血,囊腫亦會急速膨脹增大。慢性胰腺囊腫常伴有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出現慢性消化道症狀及合並糖尿病。

02胰腺假囊腫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胰腺假囊腫的並發症更多見於急性胰腺假囊腫。

  1、囊內出血

  胰周與上腹部許多較粗的血管,常構成囊壁的一部分,如胃左動靜脈,胃右動靜脈,脾動靜脈等,血管壁被激活的胰酶和感染侵蝕,可突然發生破裂出血。病人可突然出現劇烈的持續性腹痛,腹部包塊急劇增大,且有刺激征,常表現內出血症狀,很快進入休克狀態,B超可發現囊內呈強回聲血凝塊,出血後囊內壓驟增,可造成囊腫胃腸道瘺,發生消化道大出血。若病人一般情況允許,可經皮選擇性動脈造影,找到出血部位並進行堵塞或行急症手術,吸淨囊內出血後結紮出血血管,並在遠離病變部位再結紮2~3道。如病人情況極差,為挽救生命,亦可用長紗布條填塞,待出血停止3~4天後逐漸抽出紗條。

2、囊腫破裂

  囊腫破裂後腹部包塊突然消失,囊液如進入腹腔可發生全腹持續性劇痛,引起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應急診行囊腫外引流術。如穿破胃腸道,常伴腹瀉,少數可發生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量不大,可先行非手術治療,待6周後再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

  3、囊內感染

  囊腫並發感染時,通常出現腹痛,發熱,白細胞增高等征象。急性胰腺假囊腫繼發感染與急性重症胰腺炎壞死合並感染較難區別,特別在2周以內,治療應立即引流。對可疑病人,B超或CT引導下的穿刺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有助於診斷。感染一旦確定,如囊腫為單腔且囊液不稠時可選擇穿刺置管引流,如手術則應選擇外引流術。

  4、囊腫對周圍的壓迫

  巨大囊腫壓迫胃及十二指腸或結腸,可發生胃腸道梗阻,壓迫膽總管可出現阻塞性黃疸,壓迫靜脈或形成靜脈血栓,最常見的是脾靜脈,其次是門靜脈和腸係膜上靜脈,可形成胃脾區高壓,肝外型門靜脈高壓或十二指腸黏膜下靜脈曲張而發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壓迫下腔靜脈導致兩下肢水腫,極少數可伸向食管或主動脈裂孔,上升至縱隔和胸腔壓迫心肺,影響循環和呼吸功能。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做引流減壓手術。

03胰腺假囊腫有哪些典型症狀

  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多位於上腹部,疼痛程度不重,為鈍痛或脹痛,偶爾向背部或左肋部放射,常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體重減輕,有時其他症狀不明顯而以上腹腫物為主訴,在少數病人中囊腫壓迫膽管而出現黃疸,體檢時約在3/4病人中可觸及腫物,多位於上腹偏左,表麵光滑,由於張力關係很少有囊性感,如無炎症一般無明顯壓痛,約10%的病人可見有黃疸,在30%~50%病人中血清澱粉酶有增高。

04胰腺假囊腫應該如何預防

  春夏交替的時候是胰腺囊腫的多發季節,三、四月份節令交替之時,冷熱突變,機體免疫力下降如果機體過度疲勞,暴飲暴食,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發作,繼而發生胰腺囊腫胰腫湯調理增強身體抵禦了,有利於與囊腫產生正確有效地治療原發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傷、胰腺腫瘤、寄生蟲等),防止胰腺實質或胰管破裂而引起的胰液、血液和壞死組織等包裹形成囊腫

05胰腺假囊腫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大約有半數病人出現血清澱粉酶升高和白細胞增多,膽道梗阻時膽紅素可升高,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澱粉酶持續升高3周以上,其中一半的病人可能並發假性囊腫,有小部分患者肝功能檢查異常。

1、X線檢查

  包括腹平片和胃腸鋇餐造影

  (1)腹部平片:可見胃和結腸氣泡影移位,由於胰腺炎導致的鈣化,可偶見胰腺出現斑片狀鈣化灶,囊壁顯示弧形致密線狀陰影。

  (2)胃腸鋇餐造影:因情況不同可采用鋇餐,鋇灌腸或兼用兩種方法。

  ①胃十二指腸型:囊腫位於胰腺頭部與十二指腸內側間,較大的囊腫可致十二指腸環擴大呈大圓弧形,內緣受壓,腸腔狹窄,鋇劑通過緩慢,胃幽門前區與十二指腸壺腹部上移,十二指腸水平段和升段向左下移位。

  ②胃肝型:囊腫位於胰體上緣與胃肝之間,使胃小彎呈長弧形向左下移位。

  ③胃後型:囊腫位於胰體前方,胃體後方,側位檢查可見胃體向前移位,與脊柱的距離增寬,胃後壁呈弧形凹陷,胃腔呈彎曲細帶狀,橫結腸向下移位,脾髒向左下移位。

  ④胃結腸型:囊腫位於胰頸或體部前下方,可使胃向前上移位,橫結腸向下移位。

  ⑤結腸係膜型:囊腫位於胰體下緣,伸入橫結腸係膜,使橫結腸向前上移位,降結腸向左移位,胃向右上移位。

  ⑥胃脾型:囊腫位於胰尾和胃脾之間,使胃體向右前移位,胃大彎出現邊緣光滑的弧形壓跡,脾向左下移位,巨大囊腫可使膈肌升高,活動受限。

  本法簡便,約77%~86%的囊腫有陽性表現,可顯示囊腫對胃及十二指腸的壓迫程度及上述髒器移位情況,從而明確囊腫的位置與胃腸道的關係,與其他影像學方法結合對比,為內引流方式的選擇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據。

  2、B超

  胰腺周圍可探及一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液性暗區,多數內部清晰,少數有散在回聲光點,後壁回聲加強,在此部位正常胰腺結構一般消失,個別病例可見部分胰腺組織回聲,與液性暗區相連的其餘地方可探及胰腺組織結構,少數胰腺假囊腫在液性暗區內有多條分隔光帶,提示為多房結構,有些囊腫可探及強回聲及聲影,應考慮有鈣化或胰管結石,較大的囊腫可顯示周圍髒器,血管和膽管受壓移位跡象,真性囊腫一般較小,位於胰腺組織內部,其周圍一般有正常胰腺結構,假性囊腫在胰旁,此部位通常無胰組織回聲,兩者不難鑒別,此法簡便,無創,費用低,準確率高達95%~99%,不僅可斷定囊腫的大小,位置,而且可識別囊腫的性質,囊壁的厚度,囊內清晰度,其間有無房隔,因此應作為胰腺囊腫的首選檢查方法,可多次檢查,動態觀察,以指導治療及確定手術時機與方法。

  3、CT

  胰腺假囊腫接近水樣,囊壁薄而均勻,且無強化,沒有壁結節,當囊壁上或囊內有不規則鈣化時,囊壁上可見小的姐妹囊或乳頭狀結節突入囊腔,如增強後囊壁發現壁結節,則有囊腺癌的可能,如囊內見到不規則的小氣泡或氣液平麵則為膿腫的可疑征象,當囊內有出血,感染或壞死組織時,囊內密度增大,其鑒別主要依靠病史,本方法不僅可顯示囊腫的部位,大小,而且能測定其性質,有助於胰腺假囊腫與胰腺膿腫,胰腺囊性腫瘤的鑒別,對於囊內氣體較多或肥胖病人,特別對直徑

 4、ERCP

  可顯示慢性胰腺炎時胰管狹窄病變,並可發現部分囊腫與胰管相通,但此項檢查有誘發感染的危險,近年來多不主張應用,一般隻安排於術前在充分應用抗生素的情況下,為選擇手術方式提供依據。

  5、選擇性動脈造影

  選擇性動脈造影對假性囊腫有肯定的診斷價值,能顯示病變部位,囊腫區呈無血管區,並見鄰近血管移位變形,該項檢查能正確地診斷血管受侵情況,確定有否出血和出血來源,判斷囊壁內有否假性動脈瘤存在。

  6、經皮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用於鑒別囊性液,對這種檢查方法尚存在分歧,持反對意見者理由有二,

  (1)擔心惡性細胞種植到腹膜或穿刺途徑;

  (2)擔心誤診導致不恰當治療,因此,對於診斷較為明確的胰腺假囊腫,根本毋需做此項檢查,僅用於高度懷疑胰腺囊腺癌,患者因多種原因不適於手術而又需做出診斷者。

06胰腺假囊腫病人的飲食宜忌

  胰腺假囊腫手術後此時良好的飲食習慣變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注意平時的一些飲食習慣就可以。平常吃飯要適量,不能暴飲暴食,否則不利用胃腸的吸收消化;少吃高蛋白質食物,像肉、穀類,海鮮盡量不要大量攝食,這樣能夠降低高血脂,促進血液運輸;酒類就不要再喝了,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精人吸收後會對肝、胰等器官產生損害患者多吃些蔬菜,蔬菜裏麵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但是較辣的食物也不要吃,人體吸收後不利用消化,大量食用維生素能夠加強人體抵抗能力;患者多吃些蔬菜,蔬菜裏麵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大量食用維生素能夠加強人體抵抗能力;在治療的過程中要保持新情舒暢,減輕自身壓力,有助於身體康複。

07西醫治療胰腺假囊腫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胰腺假囊腫的治療有非手術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

  1、治療方法的選擇及ERCP的作用治療方法的選擇應根據症狀及並發症的有無、囊腫的大小及時間長短等多種因素決定。急性假性囊腫,應先觀察;體積較大的慢性假性囊腫多不能自行吸收,若有症狀(持續性腹痛和背痛等)應盡早手術,減少囊腫破裂等嚴重並發症的發生。慢性假性囊腫的特征包括:近期無胰腺炎發作,但有慢性胰腺炎的症狀。CT顯示胰腺實質內有卵圓形或球形囊腫,常有鈣化;囊腫和周圍組織分界清楚。不管是急性或慢性假性囊腫,有下列表現者常提示囊腫自行吸收的可能性小:囊腫超過12周,大於6cm;伴慢性胰腺炎;除胰管和囊腫相通外,還有其他的胰管異常,如狹窄等;影像檢查提示囊壁較厚。

  Yeo和Sarr等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6周以後至1年仍有60%及57%的假性囊腫能自行吸收,5~6cm的囊腫有40%左右能自行吸收,甚至>10cm的囊腫也有27%的能自行吸收,並發症隻有3%及9%。明顯不同於以前的結論,即“能自行吸收的假性囊腫多在6周內吸收;6周以後隻有少數囊腫能自行吸收,5~6cm時幾乎無自行吸收者,而並發症發生率較6周以內明顯升高”。所以認為約1/2的假性囊腫病人隻需在B超或CT追蹤下觀察等待,不需治療,隻有少數病人(10%)發生嚴重的、威脅生命的並發症,雖然囊腫越大越不容易吸收,但不應將囊腫超過12周或>6cm作為需要治療的絕對指征,隻有當病人出現與囊腫有關的明顯症狀及並發症時,或觀察期間囊腫增大,才需治療。對胰腺真-假性囊腫,如其與胰管的交通不閉塞,囊腫持續存在,應根據情況行外引流、內引流或囊腫切除術;如囊腫與胰管的交通閉塞,囊腫多能自行吸收,應觀察。對假-假性囊腫,如無繼發感染或其他並發症,常不需治療,囊液多能隨著胰腺及胰周局部炎症的消退而吸收。雖有40%~60%的胰腺壞死性囊腫能自行吸收,但不能吸收者多繼發感染,常需行外引流術或手術清除壞死組織,不宜行經皮穿刺置管引流;如囊腫不和胰管相通,外引流術後即能治愈;如囊腫和胰管相通,則形成胰外瘺;對腔內壞死不嚴重或能清除者,也可行內引流手術。

  假性囊腫治療前是否需行ERCP是有爭議的。雖然逆行造影有引起感染的可能,但它有助於了解胰管、膽管的解剖及選擇治療方案,尤其適用於複發性囊腫、多發囊腫、與囊腫有關的膽道梗阻、假性囊腫破裂出現胰性腹水和胰性胸腔積液、無明確原因的假性囊腫等,有時可見造影劑經胰管進入囊腫內。若胰管梗阻或胰管和囊腫相通,宜行內引流;壺腹部或多處胰管狹窄,特別是病人腹痛較明顯時,可行經十二指腸括約肌成形術或行縱向胰腺空腸吻合術;慢性胰腺炎致胰頭纖維化引起總膽管胰腺段狹窄時,可行膽腸吻合術;囊腫壓迫總膽管引起的膽道梗阻,囊腫引流後梗阻多能解除。需注意的是,ERCP不能用於囊腫有感染或出血者。若術前行ERCP,應在24h內手術,並用廣譜抗生素,以減少囊腫繼發感染的可能。

  2、非手術治療對囊腫形成的早期及小的無症狀的囊腫一般不需特殊治療,應先控製原發病,根據需要給予抗生素及其他治療,並用B超或CT追蹤觀察,希望囊腫自行吸收,但應注意並發症的發生。近年報告長效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Octreotide)可能有助於假性囊腫的治療。

  (1)經皮穿刺置管引流(PCD):PCD適用於大多數假性囊腫,尤其是囊腫不和胰管相通時,或年老、體弱者;囊腫繼發感染者也可采用,但不適用於胰腺壞死性囊腫。此法是在B超或CT引導下,通過腹腔、腹膜後、胃、肝或十二指腸置管引流,其中以經胃置管引流最為常用,多選用7~16F導管,利用重力將囊液引流至體外或通過導管將囊液向胃腔內引流。雖有作者報告PCD與手術引流同樣有效,但也有人通過長期隨訪發現PCD複發率高,囊腫內分隔及囊液含壞死組織致引流不暢是PCD失敗的主要原因。PCD僅用於下列急症,作為臨時治療:囊腫巨大產生壓迫症狀;有破裂可能(囊腫急劇增大及疼痛);合並感染。

  (2)經內鏡引流:LO報告437例內鏡下胰腺囊腫引流術成功率90%,並發症20%,死亡率0.23%。Beckingham報告34例內鏡下胰腺囊腫引流術有高的成功率,71%消退,複發率7%,死亡率0%,複發的病人可再行內鏡治療。

  假性囊腫與胃或十二指腸粘連時,可在內鏡下,利用電灼或激光在囊腫和胃或十二指腸間製造一瘺,使囊液向胃或十二指腸內引流;也可經內鏡作囊腫胃或囊腫十二指腸吻合。過去認為此法穿孔及出血、感染等並發症發生率較高,成功率低。目前應用超聲內鏡可明確囊腫與周圍的解剖關係,避開大血管;子母鏡同超聲內鏡的聯合應用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感染的機會,擴大了手術適應證;術中應用球囊擴張技術和放置內支架管減少了感染和出血的機會。近年,有人通過內鏡行經乳頭引流囊腫。此法適用於有胰管破裂者,經乳頭將導管放至破裂的胰管處直接引流囊腫,或將導管作為支架管。但經乳頭將導管放入胰管可損傷胰管或導致急性胰腺炎或經導管感染;也可引起明顯的胰腺疼痛症狀。導管阻塞或胰管狹窄均可致囊腫複發。成功率80%消退,複發率9%,並發症12%,死亡率0%。經內鏡引流的這兩種方法,雖然從理論上講是很好的辦法,均為內引流,且不用手術,但並發症多,效果不肯定,現階段不是治療假性囊腫的主要手段,尚待進一步研究。

  內鏡引流的適應證:

  ①囊腫在6周以上,有治療指征且排除腫瘤。

  ②CT或超聲內鏡證實囊腫同胃或十二指腸粘連緊密,內鏡下胃或十二指腸受壓內突,囊腫壁與胃腸壁距離小於1cm。

  ③囊腫壁小於1cm。

  操作時先在胃腸壁最突出部用雙套管穿刺後迅速將導絲送入囊腫內,注射造影劑確認在囊腫內,也可用超聲內鏡證實,然後球囊擴張3~5cm,放置1~2根導管或豬尾管,一般2~4個月,直到B超顯示囊腫消失。如不放支撐管,囊腫胃腸口閉合率高達20%。據報道,囊腫胃內鏡引流術成功率82%~89%,複發率6%~18%,並發症主要為出血(4%~8%)和穿孔(4%~8%),死亡率0%。

  (3)腹腔鏡治療:近年應用腹腔鏡聯合超聲刀和氣囊導管行囊腫胃吻合術,手術時間平均90min,術後第2天可進流食,住院時間平均3天,隨訪6個月囊腫全部消失。也有行巨大囊腫空腸Rouxen-Y吻合術,並清除壞死組織,手術安全有效的報道。總之,腹腔鏡囊腫腸吻合術展現了較好的應用前景,但報告的例數較少,術者需有較高的腹腔鏡技術,臨床效果待進一步證實。

  3、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是治療假性囊腫的主要方法。目的是排出囊液;去除症狀;預防及治療嚴重的並發症,如囊腫破裂、出血、感染和梗阻等。手術時機很重要,太早手術,囊壁未成熟,隻能行外引流術;手術延遲,並發症發生率高。手術方式有囊腫切除術、內引流術及外引流術。若伴出血,應根據出血部位行囊腫出血動脈的結紮、脾切除或胰體尾部切除等手術,偶爾也可行急診胰頭十二指腸切除;由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總膽管胰腺段狹窄致梗阻性黃疸時,應同時行膽腸吻合術。所有手術均應同時行囊腫壁的病理檢查,以除外囊性腫瘤及其他囊性病變。術後應複查血尿澱粉酶,並與術前作對比。

  (1)內引流術:內引流術是將囊腫與空腸、胃或十二指腸吻合。隻要囊壁成熟,無並發症,即可行此手術。術式的選擇常以囊腫的解剖部位為基礎,采取就近引流,如胃後型囊腫采用囊腫胃吻合比較適宜。術後根據腸蠕動恢複情況給予4天左右的胃腸減壓及禁食。然後從清流質或流質飲食開始進食,若進食後發生囊腫內感染,應再禁食,並加用抗生素。

  ①囊腫空腸吻合術:是最常用的手術,適用於幾乎所有囊腫,特別是囊腫較大或囊腫為多囊性時。有兩種吻合方式,一為囊腫空腸Rouxen-Y吻合術,是在距treitz韌帶15~20cm處切斷空腸,遠段空腸斷端與囊腫作吻合,用3-0絲線作囊壁與腸壁的全層間斷縫合,再將距此吻合口30~40cm處的空腸遠段與空腸近端做端側吻合,此術式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種內引流術;另一種為囊腫空腸襻吻合加空腸側側吻合術,即將距treitz韌帶約45cm處之空腸襻與囊腫做吻合,再在距此吻合口約30cm處將兩空腸行側側吻合。也可將此吻合口上方的近段空腸用對邊吻合器封閉,阻斷腸內容物流入囊腫內。囊腫空腸吻合術的優點是能與囊腫的較低部位做吻合,充分引流囊腫,又能較好地防止腸內容物向囊腫內逆流。缺點是手術時間較長,有發生吻合口瘺的可能。

  ②囊腫胃吻合術:適用於囊腫致密粘連於胃後壁者,尤其是囊腫壁未完全成熟時。方法是先切開胃前壁,將囊腫與胃後壁作吻合,將鼻胃管尖端放入或不放至囊腔內均可,最後縫合胃前壁切口,使囊液流入胃腔內。囊腫與胃的吻合應先用不易吸收的縫線(可用2-0Dexon縫線)作一周胃後壁和囊腫壁全層的連續扣鎖式縫合,再用2-0Dexon或3-0絲線間斷加強以防出血。對危重病人,還可用一種更簡單的術式,囊腫胃腔內外一期引流術,即將一乳膠管放至囊腔後,經胃後壁、胃腔、胃前壁由腹壁引出體外,使囊液先向外引流,2周以後再拔除乳膠管,使囊腔和胃腔相通。囊腫胃吻合術的優點是手術簡單,手術時間短,對巨大囊腫引流同樣安全。術後出血是該手術的主要並發症。

  ③囊腫十二指腸吻合術:隻適用於胰頭部囊腫或前兩種吻合術很困難時,是在囊腫最低部與十二指腸側壁吻合。手術多需作Kocker切口切開後腹膜,遊離十二指腸第二段及胰頭。囊腫與十二指腸吻合的手術方法與囊腫胃吻合相同,但應用3-0Dexon縫線作吻合,關閉十二指腸切口時橫向或縱向縫合均可。也可采用另一種吻合方法,即直接行囊腫十二指腸側側吻合。該手術最合乎生理要求,但有損傷總膽管胰腺段及胃十二指腸動脈的可能,並可有十二指腸瘺等並發症,死亡率為5%,是3種內引流術中最少用的一種。囊腫十二指腸吻合術後常伴胃排空延遲,所以胃管放置時間應相對長,當24h胃液量少於200ml時,可先夾閉胃管,如無梗阻症狀,則可拔除胃管,應先進清流食。若有胃排空延遲症狀,不需急於行鋇餐檢查,梗阻症狀常隨十二指腸周圍水腫的消退而緩解。

  ④內引流術的並發症及注意事項:

  A.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見的並發症,約為12%,主要為囊腫胃吻合術後,病死率可達50%,多為囊腫胃吻合口及胃黏膜的出血。囊腫胃吻合口術後出血的原因一是酸性胃液進入囊腔,導致囊壁的炎症、糜爛出血;另外,食物進入囊腫滯留,引起感染壞死出血;當然手術止血不徹底也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胃黏膜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堿性囊液流入胃,致胃黏膜糜爛或潰瘍形成。囊腫空腸(或十二指腸)吻合術後伴出血者少見。所以行囊腫胃吻合術時,應將胃後壁及囊腫切緣徹底縫紮止血,並仔細行胃後壁與囊壁的全層吻合。

  B.囊腫複發:囊腫胃吻合術後囊腫複發率為2.5%,囊腫空腸吻合術及囊腫十二指腸吻合術的複發率分別為4.5%及5%。囊腫複發的原因有:囊腫為多房性,術中未能發現及處理;未從囊腫最低部位做吻合;吻合口太小。所以術中若發現囊腫有分隔,應將隔膜分開後再行引流;盡量在囊腫最低位置做吻合;吻合口要夠大,一般為3~4cm,並應將囊腫壁梭形或近圓形切除一部分。成功的內引流術後1周內,囊腫即明顯變小,2~3周後可消失,血清澱粉酶也正常。如血或尿澱粉酶持續升高,或下降後又升高,說明可能有複發。

  C.囊腫繼發感染:多由胃腸內容物逆流入囊腫內引起,所以行囊腫空腸吻合術時,空腸近端與遠端的吻合口或Braun吻合口應距囊腫與空腸的吻合口30cm以上。當然,也應注意吻合口的大小及部位。

  (2)囊腫切除術:從理論上講,本法是最徹底的手術。但假性囊腫多因炎症明顯,與周圍組織致密粘連,手術難度大,易損傷周圍重要結構,所以很少用。為避免胰瘺,一般不宜行單純囊腫摘除術,應行囊腫及所在部分的胰腺切除術。該手術死亡率較高,可達10%,所以主要用於胰尾部小囊腫,特別是外傷後的胰尾小囊腫,胰頭、胰體正常者。有時對胰體、尾部囊腫可行遠側胰腺切除術;囊腫與脾髒粘連時,炎性病灶易包繞、壓迫脾血管或有靜脈血栓形成,若分離有困難,宜一並切除脾髒。遠側胰腺切除後,若近側胰管有梗阻,可行近端胰腺空腸Rouxen-Y吻合術。胰頭部囊腫有明顯症狀伴慢性胰腺炎者,偶也可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或保留幽門(或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胰頭部囊腫為良性病變,伴慢性胰腺炎時,囊腫常壓迫腸係膜上靜脈或門靜脈,手術切除有損傷血管的可能,所以手術危險性大,應在術前行血管造影,了解血管受壓情況,並嚴格掌握適應證,伴下列情況者,可考慮手術:

  ①疼痛明顯的慢性胰腺炎。

  ②多發囊腫。

  ③假性動脈瘤所致的胃腸道出血。

  ④總膽管梗阻。

  ⑤無法引流的鉤突囊腫。

  ⑥十二指腸梗阻。

  (3)外引流術:此法囊腫複發率是內引流術的4倍,故較少采用,僅用於囊腫破裂、出血及感染等需急診手術者;若術中發現囊壁太薄及廣泛粘連,無法行內引流術,也可用本法;巨大囊腫無法作內引流時,偶爾也先做外引流術。手術時放一粗引流管至囊腔,並由腹壁引出,通過重力或負壓使囊液經引流管流至體外。術後記錄引流量的多少,適當補充水及電解質。以前的外引流術也稱袋形引流(或造袋術),是將囊壁切口直接縫於腹壁切口的腹膜及皮膚上,使其成一袋口與外界相通,將囊內容物直接引流至腹腔外,但胰液對局部皮膚損害明顯,且術後處理比較困難,故現已基本不用。總之,外引流術多作為一種暫時的治療措施,外引流術後有部分病人形成胰瘺,皮下注射奧曲肽可能有助於胰瘺的閉合。胰液丟失過多者,應給予營養支持。半年內胰瘺仍未閉合者,多為近端胰管梗阻所致,應先做胰瘺造影,然後根據情況行胰腺部分切除或瘺管空腸吻合術。

  二、預後

  胰腺假性囊腫的複發率為10%,外引流術的複發相對高一些。嚴重的術後出血較少見,主要見於胃囊腫吻合術。總之,假性囊腫外科手術療效快,並發症少。許多病人後期出現慢性疼痛表現,主要源於慢性胰腺炎。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