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成人肥大性幽門狹窄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分為兩類,即原發性與繼發性。20世紀上半葉大多數報道的病例是繼發性的,主要伴有胃潰瘍、十二指腸壺腹潰瘍、癌症史或術後粘連以及胃石,與局部炎症、潰瘍等使幽門括約肌長期處於痙攣狀態有關,有人認為本病是嬰兒肥厚性狹窄的延續,有出生後嘔吐及手術史的占20%。原發者極少見,多為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的延續,出生後無明顯消化道症狀,往往成年後有所表現。但曾有病例報道在一個家族中可以表現出既有兒童期發病,也有成人期發病。80%的病例為男性病人,發病年齡變化很大。部分病例常規胃鋇餐造影發現率僅為0.04%~1%。
二、發病機製
病理改變可見幽門肌層明顯肥厚達2~4cm,肥厚呈環形或梭形,環肌肌纖維肥大增厚不規則排列,黏膜及黏膜下組織水腫可伴炎性改變。有的病例局部增生係纖維結締組織替代性增生所致。
可有幽門梗阻、胃潰瘍、黏膜糜爛、出血、癌變等合並症。有腐敗酸味,唇幹口渴,心煩少寐,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清胃降逆。胃腸漉漉有聲,眩暈,心下悸,苔白滑,脈弦滑。吐血、便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等病症。
可有3種類型:
1、有上腹不適感,自嬰兒期即有周期性嘔吐,即從嬰兒及兒童期有間歇性幽門功能障礙表現,直到進入成人期,但有些原發病例在嬰兒期並無反複嘔吐病史。
2、成年期才開始有上腹不適及消化不良症狀,進食後疼痛加重伴嘔吐為常見症狀。
3、從中年到老年才出現幽門梗阻症狀,潰瘍病史較短,但呈進行性,可伴出血,經過詳細檢查,最後手術隻發現有幽門肌肥大。
臨床症狀和幽門管狹窄的程度及病程長短有關,也可毫無症狀,症狀一般在成年期出現,表現為餐後上腹部飽脹不適或有餐後嘔吐,嘔吐後上腹不適緩解,呈間歇發作,幽門前區潰瘍常並發上述症狀,體征少見,很少觸及肥厚的幽門管,嚴重者可有幽門梗阻的體征。
如為繼發性病因而引起,如胃的局部炎症,潰瘍等,則預防原發病,尤為重要宜鮮是指吃適量新鮮蔬菜和水果,新鮮蔬菜水果,宜淡指宜吃清淡的素食宜軟宜緩:宜軟指飯食、蔬菜、魚肉之品宜軟爛,不宜食油煎、油炸、半熟之品宜緩指細嚼慢咽,充分地咀嚼,唾液大量分泌
組織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胃鏡與X線鋇餐是常用的檢查手段,胃鏡可見胃炎改變,幽門前區潰瘍,當有梗阻時幽門明顯狹窄,邊緣光滑,X線鋇餐造影顯示幽門管狹長,中段的一側或兩側有小三角形袋狀凸起,局部加壓後可消失,管腔黏膜皺襞一般呈縱行排列,有時也較彎曲呈不規則形態,十二指腸壺腹基底出現新月形凹痕,為部分肥厚幽門套入所致。
以清淡的食物為主,這樣也有利於病人身體的康複。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1、治療
症狀不明顯者可先行內科保守治療如給抗分泌藥等,大部分病例須手術探查確定診斷並予相應治療。幽門肌切開效果不確定,且技術難度大,局限性胃切除後再行胃空腸或胃十二指腸吻合術較適宜。
2、預後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經用鎮靜、解痙藥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仍不好轉者,應予手術治療。多采用右上腹部橫切口,剖腹後縱行切開幽門的環狀肌而不切破粘膜,然後分開切斷的肌肉環、使粘膜從創緣中突出,從而擴大幽門口、解除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