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脹是由於膽腑內藏精汁。若膽道通降功能正常,在肝膽疏泄作用下,膽液經膽道排人腸中,助脾胃腐熟消化水穀。若因飲食偏嗜、憂思暴怒、外感濕熱、虛損勞倦、膽石等原因導致膽腑氣機鬱滯,或鬱而化火,膽液失於通降即可發生膽脹。
1、膽腑氣鬱,憂思暴怒,情誌不遂,肝髒疏泄失常,累及膽腑,氣機鬱滯,或鬱而化火,膽液通達降泄失常,鬱滯於膽,則發為膽脹。
2、濕熱蘊結,飲食偏嗜,過食肥甘厚膩,久則生濕蘊熱,或邪熱外襲,或感受濕邪化熱,或濕熱內侵,蘊結膽腑,氣機鬱滯,膽液通降失常而為之鬱滯,氣鬱膽鬱則引起脹痛,痛脹發於右脅,而為膽脹。
3、膽石阻滯,濕熱久蘊,煎熬膽液,聚而為石,阻滯膽道,膽腑氣鬱,膽液通降失常,鬱滯則脹,不通則痛,形成膽脹。
4、由瘀血積塊阻滯膽道而致者,其機理同膽石阻滯。
膽脹病病機主要是氣滯、濕熱、膽石、瘀血等導致膽腑氣鬱,膽液失於通降。病位在膽腑,與肝胃關係最為密切。日久不愈,反複發作,邪傷正氣,正氣日虛,加之邪戀不去,痰濁濕熱,損傷脾胃,脾胃生化不足,正氣愈虛,最後可致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的正虛邪實之候。
膽脹為肝膽係病證中常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與西醫學所稱的慢性膽囊炎、慢性膽管炎、膽石症等相似,下麵以膽總管結石為例,介紹下膽脹的並發症:
膽總管結石的常見並發症為不同程度的膽管炎和膽管的細菌感染。其次,為膽石性胰腺炎、肝膿腫、敗血症及膽石性腸梗阻等。因膽石壓迫招致膽總管黏膜潰瘍,進而引起膽總管狹窄者罕見。在我國,時而可見因膽石壓迫引起膽管黏膜潰瘍、壞死及出血,而西方國家,膽總管結石患者罕見膽道出血。此外,膽總管結石引起長期反複發作膽管炎及黃疸者可進一步發展成膽汁性肝硬化。
膽脹以右脅脹痛為主,也可兼有刺痛、灼熱痛,久病者也可表現為隱痛,常伴有脘腹脹滿、惡心口苦、噯氣、善太息等膽胃氣逆之症,病情重者可伴往來寒熱、嘔吐、右脅劇烈脹痛、痛引肩背等症。本病一般起病緩慢,多反複發作,時作時止,部分病例為急性起病。複發者多有諸如過食油膩、惱怒、勞累等誘因。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上。
積極治療脅痛、黃疽等肝膽疾病及蟲病,療程要足,除邪務盡,病證治愈後要注重調攝,皆為預防膽脹的重要措施患者平時應注意調養心神,保持恬靜愉快的心理狀態;調節勞逸,做到動靜適宜,以使氣血流通;調劑飲食,宜清痰主,多食蔬菜、水果,如蘿卜、苦瓜、佛手、蘋果等,有利於利膽祛濕,切忌暴飲暴食及食用膏粱厚味,勿酗酒、貪涼、飲冷注意保暖
膽脹患者應做十二指腸引流、B超檢查、腹部X線平片、Cr等理化檢查。
1、十二指腸引流:十二指腸液引流術是用十二指腸引流管將十二指腸液及膽汁引流出體外的檢查方法,此術可協助診斷膽囊和膽管的炎症、梗阻、結石及膽係運動功能異常,也可協助肝膽寄生蟲病的診斷,如華支睾吸蟲(肝吸蟲)、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等,此外還能測定十二指腸液的胰酶,以了解胰腺功能,十二指腸引流本身對膽係感染也有治療作用。
2、B超檢查:B超檢查是超聲波檢查的一種,是一種非手術的診斷性檢查,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已成為現代臨床醫學中不可缺少的診斷方法。
膽脹患者除了一般治療外,還可以通過食療的方法來緩解症狀。
1、多吃富含維生素A、B族及維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蘋果、西紅柿等水果蔬菜。
2、保護消化係統功能可用甜菜、楊梅、山藥、薏苡仁、蘿卜等。
3、多食有益於利膽的食品,如蕎麥、薏苡仁、猴頭菇、豆腐渣、金針菜、海參、無花果、芝麻、沙棘等。
4、多吃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如魚、瘦肉、蛋白、豆腐等,米、麵等碳水化合物。
膽脹的西醫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對於症狀輕、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患者,可選用非手術治療,低脂飲食,長期口服利膽藥物,如消炎利膽片、熊膽膠囊、利膽素等,腹痛時可用顛茄類解痙藥物對症治療。患者症狀重或反複發作膽絞痛,伴有膽囊結石者,可選則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