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上腹> 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

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簡介

相關問答

  慢性充血性脾腫大又稱門靜脈高壓症或班替綜合征,是一種原因不明、充血性慢性進行性疾病,多見於年長兒。慢性充血性脾大症主要是由門靜脈高壓症引起的,臨床特點為慢性進行性脾髒腫大、進行性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和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晚期出現腹水、黃疸、肝功能障礙和肝硬化等征象。最近發現本病征往往與門脈高壓並發,但目前認為脾大與“脾功能亢進”並非隻是由於充血所致,因門脈減壓之後仍可繼續有脾大及脾功能亢進存在。

【詳情】

01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小兒時期引起門靜脈高壓症的主要原因是門靜脈和脾靜脈栓塞。脾靜脈栓塞可能與新生兒臍炎、新生兒敗血症、臍靜脈插管並發症、門靜脈海綿狀瘤、先天性脾血管畸形、腹部腫塊壓迫等有關。門脈高壓症可分為肝外和肝內兩型。

  1、肝外型門脈高壓症

  門靜脈先天畸形、海綿狀病及門靜脈梗阻和血栓均可引起門脈高壓。脾靜脈可因先天瓣膜畸形而發生梗阻或由於新生兒臍炎、敗血症、臍靜脈插管術而發生脾靜脈炎及血栓形成。

 2、肝內型門脈高壓症

  見於慢性肝炎、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血吸蟲病、半乳糖血症、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胰腺囊性變。

  二、發病機製

  脾靜脈屬於門靜脈係統。正常人70%的脾靜脈血彙入門靜脈。如果門靜脈發生梗阻,脾髒的回血障礙,可出現充血性脾腫大。當充血的原因去除,腫大的脾可回縮。晚期病例由於纖維組織及網狀內皮組織增生,即使去除病因,脾腫大也無明顯回縮。目前認為此征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於慢性門靜脈阻塞或肝硬化所引起的門脈高壓、高度脾腫大、貧血與脾功能亢進的一組病征。

02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引起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晚期常發生肝硬化的症狀,如腹水、黃疸、重度營養不良、下肢水腫,以及胸、腹部皮下靜脈擴張(側支循環)、嘔血、便血等。腹水一般不見於肝外型門靜脈高壓症。脾腫大是小兒門靜脈高壓症的主要體征。脾多呈中等度腫大,其硬度主要取決於門靜脈高壓持續的時間。門靜脈發生高壓後,產生側支循環,以保證血液回流入心髒。在上部側支循環形成食管下段和胃底靜脈曲張在下部形成中、下痔靜脈曲張。這些曲張的血管經常受食物、糞塊摩擦,容易破裂,引起嘔血和便血。

03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有哪些典型症狀

  一、門脈高壓症

  1、肝外型門脈高壓症

  本病出現上消化道症狀(嘔血及黑便)較早;腹水較少見且易消退;脾髒顯著腫大伴脾功能亢進,可有新生兒敗血症,臍患病史,或有臍靜脈插管史,而無肝炎病史。

  2、肝內型門脈高壓症

  常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壞死後性肝硬化,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先天性膽管狹窄等,嘔血,便血,及其他消化道症狀出現較肝外型晚,本病好發於2~12歲之間,消化道出血的同時常伴有營養不良,多有頑固性腹水,肝功能異常伴凝血功能障礙,肝大或縮小,質地硬可捫及結節;顯著脾腫大常伴有脾功能亢進,門靜脈造影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方法,個別診斷困難的病例,需經剖腹探查才確定診斷。

  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見於學齡兒,長期靜脈淤血致心源性肝硬化可導致脾腫大,但較罕見。

  三、縮窄性心包炎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病例85%有脾腫大,多為輕度。

 四、門靜脈血栓形成

  十分罕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兩型都有脾腫大,急性型常繼發於脾切除術,門靜脈手術,門靜脈感染或創傷之後,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急性腹痛,腹脹,嘔吐,嘔血和便血,慢性門靜脈血栓形成比急性者多見,常見於肝硬化,其次為肝癌或腹腔內其他髒器壓迫,侵蝕門靜脈,患兒可有腹水,脾腫大和脾功能亢進,本病肝髒極少腫大,以脾腫大為明顯,此點可與肝靜脈阻塞相區別,脾門靜脈造影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方法,部分病人經手術探查方能確診。

 五、肝靜脈阻塞綜合征

  臨床罕見,國內僅報道少數病例,多由血栓形成引起,原發性少見,多為繼發性,分急性與慢性兩型,急性型主要表現為腹痛,輕度黃疸,肝大,腹水,慢性型除有腹痛,肝大和消化不良外,尚有脾大,腹水,下腔靜脈造影確定診斷,本病預後差。

04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應該如何預防

  引起本症病因較多,有肝內因素也有肝外因素為了預後與治療的目的,應進一步尋覓致病原因,區分肝內性或肝外性預防治療原發肝病才能預防脾腫大

05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血象檢查

  呈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正常或輕度減少,血塊收縮不良及束臂試驗陽性,典型病例可見明顯的全血細胞減少,在發病初期,貧血為正色性,多次失血後轉為小細胞低色性,失血後網織紅細胞,白細胞均可暫時增多,脾髒越大,白細胞越低,常在(1.5~4)×109/L之間。

  2、骨髓象檢查

  早期無異常改變,有時呈增生現象,可見有核紅細胞及巨核細胞增多,並見細胞成熟障礙,中期粒細胞及巨核細胞的成熟可受限製,晚期紅細胞成熟受到影響。

 3、肝功能檢查

  在肝硬化之前,肝功能測驗多正常。

 4、凝血因子的改變

  早期僅有脾腫大而無肝功能不良者,各種凝血因子無明顯差異,晚期肝硬化時各種凝血因子與正常對照有顯著不同。

 5、X線,超聲波檢查脾髒

  脾腫大在肋弓下不能觸及者,可借助X線,超聲波檢查以確定脾髒大小,位置,性質,確定腫塊是否為脾髒,同時,超聲波檢查對探查脾髒大小和有無腹水及腹水量多少有一定價值。

6、食管胃腸鋇餐檢查,腎盂造影

  通過食管鋇餐檢查可觀察食管靜脈曲張,以了解有無門脈高壓,而通過胃腸鋇餐檢查,腎盂造影等有助於鑒別腹部腫塊的性質。

06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病人的飲食宜忌

  飲食要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於消化飲食為宜,更要做到定時、定量、節製。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當的進食糖類、雞蛋、魚類、瘦肉等。

07西醫治療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以脾功能亢進為主的病例,脾切除後常得到良好效果,短期內血象迅速正常,終獲痊愈。以門靜脈高壓為主的病例,須同時施脾腎靜脈吻合術。以肝硬變為主的病例,由於肝細胞已有嚴重損害,手術治療並無裨益,應采取支持療法,高蛋白、高糖類膳食,多種維生素、鐵劑或肝劑對貧血有功效,必要時給以輸血,若同時伴有出血傾向者,以輸新鮮血為宜。腹水明顯者用利尿劑。對食道靜脈曲張者,可由靜脈注入加壓素0.1~0.2U/min,能使內髒的動脈及肝動脈收縮,從而暫時減低門脈壓使出血停止。

 1、脾切除手術

  本病出現較重的脾功能亢進現象時,應考慮脾切除手術。手術後的預後依照梗阻的部位及手術方法而不同。如梗阻在脾靜脈,切除後效果較好,可獲痊愈。以肝內或門靜脈病變為主的病例,切脾後仍可能出血,但可減輕脾功能亢進現象。

  2、分流術

  為了減輕門靜脈高壓症,尤其肝外型門靜脈高壓症並有食管靜脈曲張者應予以外科手術治療。將壓力高的門靜脈血流,直接分流到壓力較低的下腔靜脈係統(門體靜脈分流術),實為一種有效降低門靜脈壓力的方法。本病早期肝功能正常,如果手術分流成功,臨床即獲痊愈。分流手術指征:

  (1)年齡:小兒年齡在6歲以上,吻合血管直徑最好在0.6cm以上。

  (2)一般狀態:小兒一般狀態良好,血漿蛋白總量在6g以上,白蛋白在3g以上者。

  (3)病史:病史中有2次以上出血者,或1次出血並脾大,脾功能亢進者。

  (4)有明顯食管靜脈曲張:患兒雖無嘔血史,但檢查有明顯食管靜脈曲張者。近年來由於顯微外科的發展,小口徑的血管吻合成功率有明顯增加,嬰幼兒時分流術亦有成功的報道。肝內型門靜脈高壓症行分流術後效果不如肝外型好。門-體循環分流術後,一些有害物質可不經肝髒解毒直接進入體循環,使肝性腦病發生率增加。

 3、保守療法

  (1)肝硬化患者:在手術成功後可不再大嘔血,但肝功能一般繼續減退,預後不好。如果肝硬化已經發展到肝細胞嚴重損害,出現腹水或黃疸,則從遠期效果著想,脾切除無實際治療價值,可采取保守療法。

  (2)食管靜脈曲張:關於食管靜脈曲張的治療,對急性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不宜行急症手術,采取保守療法使用止血藥物。可由靜脈注入加壓素(vasopressin,pitressin)0.1~0.2U/min,能使內髒的動脈及肝動脈收縮,從而暫時減低門靜脈壓,使出血停止。其副作用為高血壓,循環擴容及低鈉血症。

  二、預後

  肝功能正常,如果手術分流成功,臨床即獲痊愈。肝硬化患者,預後不好。本病征預後多呈慢性過程,最終結局常因消瘦、衰竭、不能控製的大出血、嚴重肝功能衰竭或繼發感染而死亡,有晚期病人經脾切後亦有治愈的機會,少數病人,病程進展快,1~2年內迅速進入晚期。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