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1200萬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病例中中,死於小兒腹瀉的高達300--400萬,僅次於呼吸疾病占第二位。小兒腹瀉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它同時可伴有嘔吐、發熱、腹痛、腹脹、黏液便、血便等症狀。
每年6~10月份,多數6個月~3歲年齡的寶寶會麵臨"夏季腹瀉"的肆意攻擊。有人說,"夏季腹瀉"勢凶猛於虎!超高發病率、起病急、強持久性、脫水、並發症、高死亡率,麵對腹瀉,要認真對待,以便防患於未然,並及時針對性治療。
夏季小兒腹瀉是由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的。首先,由於小兒胃腸道未發育成熟,胃酸少,殺菌能力差,如果夏天過多地進食飲料,稀釋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闖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其次,小兒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少,不利於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第三,嬰幼兒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的營養,小兒胃腸道的負擔相對較重,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另外,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之一。
1.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瀉的病因,但也常因腹瀉後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見的有皮膚化膿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靜脈炎和敗血症。病毒性腸炎偶有並發心肌炎。
2.鵝口瘡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易並發鵝口瘡,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更多,如不及時停藥,真菌可侵及腸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腹瀉病程中可出現黃疸,多見於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可能大腸杆菌引起的腸炎,並發大腸杆菌敗血症,導致中毒性肝炎。腹瀉後病情很快加重,出現黃疸後很快死亡。但如及早發現及時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黴素,多數可治愈。
4.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腹瀉遷延日久,或反複多次禁食、長期熱量不足,易導致營養不良、貧血和維A缺乏。久瀉致肝功受損,維生素K吸收減少和凝血酶原減低,而致出血。
5.其他脫水重時可並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穿孔、腸套疊和胃擴張。還可因輸液不當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鈉或低鈉血症,或高鉀血症。小嬰兒嘔吐護理不周時可引起窒息。
(一)腹瀉分期
1.急性腹瀉病程在2周以下者。
2.遷延性腹瀉病程持續2周至2月者。
3.慢性腹瀉病程持續2月以上者。
(二)腹瀉分型
1.腹瀉:按程度分2型:輕型(單純性腹瀉)、重型(中毒性腹瀉)。
(1)輕型腹瀉:多為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腸道內病毒或非侵襲性細菌引起。主要是胃腸道症狀,其每日大便次數多在10次以下,少數病例可達十幾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皂塊)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無發熱或發熱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無明顯的全身症狀,精神尚好,無脫水症狀,多在數日內痊愈。
(2)重型腹瀉多因腸道感染引起
1)胃腸道症狀腹瀉頻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糞質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時可伴有腹脹和嘔吐。
2)脫水:脫水程度分輕、中、重三度。脫水性質:分等滲、低滲、高滲性三種。
注意飲食衛生: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提倡母乳喂養母乳是六個月以內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應大力提倡小嬰兒按需喂養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杆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杆菌的作用
按時添加輔食:小兒在添加輔助食物時必須注意從少到多,逐漸增加,使嬰兒有個適應過程;從稀到稠,先喝米湯,漸漸過渡到稀飯、軟飯;從細到粗,如加水果時,開始喂果汁,爾後吃果泥五個月試加雞蛋黃、魚泥、嫩豆腐;七個月以後可添加富有營養、適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肉末、青菜、餅幹等,逐漸為斷奶做些必要準備,但應避免在夏天斷奶
在逐漸添加食物時,最好先習慣一種食物後再加另一種食物,不要同時添加幾種如遇小兒生病應暫時不加另一種食物食欲不振時,不宜強製進食
增強體質: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烘便應做消毒處 理
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小兒腹瀉病需做的檢查項目:便常規 腸鏡 糞便隱血試驗(OBT) 糞細菌培養 糞便顯微鏡檢查 血常規 血液生化六項檢查 心電圖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電子腸鏡
1.糞便常規檢查 大便顯微鏡檢查,注意有無膿細胞,白細胞,紅細胞與吞噬細胞,還應注意有無蟲卵,寄生蟲,真菌孢子和菌絲,有時需反複幾次才有意義,有助於腹瀉病的病因和病原學診斷。
2.大便培養 對確定腹瀉病原有重要意義,1次糞便培養陽性率較低,需多做幾次,新鮮標本立即培養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3.大便乳膠凝集試驗 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等,有較好敏感性和特異性,對空腸彎曲菌腸炎的診斷有幫助。
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對輪狀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異性,有助於輪狀病毒腸炎和其他病毒性腸炎診斷。
5.聚丙烯酰凝膠(PAGE)電泳試驗 此法可檢測出輪狀病毒亞群及不同電泳型,有助於輪狀病毒分類和研究。
6.糞便還原糖檢查 雙糖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還原糖呈陽性,pH值
7.糞便電鏡檢查 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性腸炎,諾沃克病毒性腸炎等。
8.血白細胞計數和分類 病毒性腸炎白細胞總數一般不增高,細菌性腸炎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數以上的患兒有杆狀核增高,杆狀核大於10%,有助於細菌感染的診斷。
9.血培養 對細菌性痢疾,大腸埃希杆菌和沙門菌等細菌性腸炎有診斷意義,血液細菌培養陽性者有助於診斷。
10.血生化檢查 對腹瀉較重的患兒,應及時檢查血pH,二氧化碳結合力,碳酸氫根,血鈉,血鉀,血氯,血滲透壓,對於診斷及治療均有重要意義。
11.其他 對遷延性和慢性腹瀉者,必要時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試驗,呼氣氫試驗(一種定量非侵入性測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條件可以應用),也可作纖維結腸鏡檢查。
低鉀血症者應做心電圖檢查;病程遷延者,營養障礙者及感染中毒症狀重者,應做X線,B超檢查,低鉀血症者心電圖檢查顯示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和出現u波。
1、煮蘋果。煮透的蘋果有收斂的作用,每天給寶寶吃一個,有助於緩解寶寶拉肚子的情況。煮蘋果時要隔水煮,或者加些冰糖,這樣寶寶比較喜歡吃。
2、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後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腹瀉,並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
3、焦米湯: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後燒成糊狀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4、胡蘿卜湯: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
5、栗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味後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卜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
6、稀飯。當寶寶拉肚子時,多給寶寶喝稀飯,既容易消化,又有營養。寶寶拉肚子時不要吃過硬的食物。在熬稀飯時要熬的爛一些比較好。
7、軟麵條。當寶寶拉肚子情況出現好轉時,可以給寶寶煮些爛乎的麵條,適當加一些青菜。這樣能進一步給寶寶補充營養,寶寶吃了也比較好消化。
8、喝薑茶。當寶寶肚子受涼引起拉肚子時,可以給寶寶熬製些薑茶,要把薑切成碎末,煮開水後放入薑末,然後放入少量的熟茶,每天給寶寶喝一些能緩解寶寶拉肚子的症狀。
9、山楂麥芽水。當寶寶因消化不良引起拉肚子時,可以給寶寶煮些山楂麥芽水喝,效果不錯,麥芽要選用炒熟的,山楂3-5個就可以了。再加上些紅糖比較好。
我國衛生部借鑒WHO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多年來腹瀉病防治的經驗,針對目前的防治情況,在國家腹瀉病控製規劃中,明確規定下列措施為今後腹瀉病預防工作的重點,即提高4個月以內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改善個人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正確處理兒童糞便;使用充足的清潔水;糞便無害化處理;應用安全衛生的方法製備家庭食品,尤其是合理衛生地添加輔食;加強食品生產、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衛生管理和監督。認真做到以上各點,定能使腹瀉病的發生率和病死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