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的病因主要是以下兩種:
1、先天性因素
小兒疝氣男孩的發病率比女孩的發病率要高很多,主要是因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如果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後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會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裏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因為右側睾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所以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小兒疝氣也會由於先天發育不足發生,即一些兒童的腹壁膜發育不完善、過薄,造成器官容易衝破薄膜向外突出形成疝氣。
2、後天性因素
小兒疝氣形成的後天性因素主要是指由於咳嗽、便秘、哭鬧等動作過大,或用力過猛造成腹腔壓力升高,導致腹壁膜破損,器官外突,從而形成了疝氣。
小兒則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睾丸的正常發育。還由於疝囊內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以及腸梗阻、腸壞死、腹部劇痛等危險情況。
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幹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
由於疝氣可在嬰兒期發生,故應在該時期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腹股溝部或陰囊處,是否存在時隱時現的腫塊物,遇有疑問應及時請教醫生雖然患疝氣的較多為男孩,但女孩也會發生疝氣對女孩的疝氣更要提高警惕,因為常有卵巢、輸卵管進入疝囊嬰兒期不要將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緊,以免加重腹內壓力不要讓孩子過早的站立,以免腸管下墜形成腹股溝疝多吃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孩子大便幹燥時,應采取通便措施,而不要讓孩子用力解大便不要讓孩子大聲咳嗽患咳嗽的小兒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吃些止咳藥避免孩子大聲啼哭,防止腹壓升高
腹股溝疝氣好發於一歲以下的幼兒。若發作時,在腹股溝會有鼓起的腫塊,稍有警覺就很容易發現。幼兒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哭鬧不止,劇烈的嘔吐、發燒,腸梗阻,血便應引起高度重視,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家長要為患兒進補,必須選擇清潤又不太寒涼且破氣的食物,如菠菜、土豆、胡蘿卜、西紅柿、木耳、藕、青魚、鰱魚、蘋果、葡萄、桃子等。多吃高纖維飲食,包括穀物、麩皮。暫時不宜吃綠豆、白菜、黃豆芽、白蘿卜、青蘿卜等食物。水果如橙子、雪梨等,油膩煎炸之物如薯片、蝦條等也不宜吃。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內脹氣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雞蛋、紅薯、花生、豆類、啤酒、碳酸氣泡飲料等)。
小兒疝氣病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遷延日久,更會引發其他疾病,所以應積極治療。治療方法如下:
1、起病1-15天之內可選疝帶治療。嬰幼兒1個月之內仍可考慮疝帶治療。如果病情不太嚴重,用這種方法嬰幼兒約90%可獲得治愈,成人則有約70%可獲得治愈。
2、大多數病人應考慮根治療法,但在接受根治療法之前及時使用疝帶亦很有益,其一能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其二可有效預防疝嵌頓、腸梗阻等急危並發症的發生。
3、小兒疝氣患者應盡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便秘、生氣、劇烈運動等。
4、疝氣患者應注意休息。墜下時,用手輕輕將疝氣推回腹腔。
5、疝氣患者應盡量減少奔跑與久立、久蹲,適時注意平躺休息。
6、疝氣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藥、雞、蛋、魚、肉等。
7、稍大一些的幼兒疝氣患者,應適當進行鍛煉,以增強體質。除少數嬰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並且,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甚至危機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小兒疝氣均應盡早接受徹底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