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臍炎是指臍殘端被細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見,其次為大腸杆菌、銅綠假單胞菌、溶血性鏈球菌等,輕者臍輪與臍周皮膚輕度紅腫,可伴有少量漿液膿性分泌物,重者臍部和臍周明顯紅腫、發硬、分泌物呈膿性且量多常有臭味。
2、臍疝是由於臍環關閉不全或薄弱腹腔髒器由臍環處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疝囊,大小不一。
3、臍肉芽腫是指斷臍後臍孔創麵受異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組織增生,臍肉芽組織表麵濕潤,有少許粘液或粘液膿性滲出物。
1、腹膜炎臍炎較輕或治療及時寶寶常無全身反應,臍部感染嚴重時,則寶寶可出現發燒等全身症狀,甚至引起腹膜炎和敗血症,必須接受住院治療。
2、濕疹臍茸又稱臍息肉,是卵黃管的臍端殘留黏膜所致。有時患兒的臍周可合並有濕疹或臍炎,當臍息肉的黏膜受到摩擦或損傷時則有血性分泌液流出。經電灼治療效果好,一般無並發症發生。
3、臍腸瘺若從寶寶的肚臍看到較多的黏液流出,有時含有糞便樣物,甚至可聽到肚臍排氣,聞到糞臭味,此為較少見的臍腸瘺。臍腸瘺是由於卵黃管未閉合而形成的回腸末端與臍間的瘺管,通過此瘺管,腸內容物如黏液、腸氣、糞便等可流至肚臍,從而引起上述症狀。
一、臍炎
輕者臍輪與臍周皮膚輕度紅腫,可伴有少量漿液膿性分泌物、重者臍部和臍周紅腫發硬,分泌物呈膿性且量多,常有臭味、臍疝疝囊大小不一,直徑多為1cm,偶有超過3~4cm者、臍肉芽組織表麵濕潤,有少許粘液或粘液膿性滲出物,可向周圍皮膚或組織擴散,引起腹壁蜂窩織炎、皮下壞疽、腹膜炎、敗血症、門靜脈炎,以後可發展為門靜脈高壓症、肝硬化。
二、嬰兒臍疝
較常見,多屬易複性疝,嵌頓少見。當啼哭,站立和用勁時,臍部膨脹出包塊,一般直徑1~2厘米,無其它症狀,往往在洗澡,換衣時無意中發現。
三、臍部肉芽腫
1、臍帶脫落後肚臍中間出現粉紅色的肉芽,不同的孩子臍肉芽腫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2、臍肉芽腫也可引起流膿、出血等症狀。
3、當媽媽用手指碰到時,寶寶往往會疼得哇哇大哭。
洗澡後,用75%酒精擦洗消毒,消毒時讓寶寶臍帶根部露出來後用75%酒精浸溼的棉棒,依臍帶根部臍帶周圍皮膚的順序擦拭與臍帶殘端接觸的衣物、尿布等都必須保持潔淨、幹燥,發現潮濕要及時更換要特別注意避免大小便汙染保持臍部的清潔,定期隨訪
1、新生兒臍炎:由於斷臍不久,局部有尚未完全愈合的“傷口”及壞死的殘端組織的存在,加上新生兒自身免疫力尚不成熟,抵抗力差,所以病菌可以乘機侵入,引起的化膿性感染—臍炎。最常見的是臍帶脫落後,有少量的膿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周圍皮膚稍紅,不腫,無明顯觸痛,重者出現“臍炎合並腹壁感染”,除了臍部有膿性分泌物外,尚有臍部及周圍紅腫,而且範圍較廣,患處有觸痛,形成臍部膿腫。病兒有哭鬧、發熱、食欲下降、白細胞計數增高等全身表現。這些病兒若治療不及時,有可能發生敗血症或者腹膜炎。
2、臍茸:正常情況下,卵黃管等結構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和斷臍後,或閉塞、或纖維化、或消失,最後僅殘留一皮膚瘢痕凹陷——臍。臍茸正是卵黃管閉塞後,其遠端的粘膜(腸粘膜)未完全消失,在小兒臍部出現的息肉樣增生物。創麵上出現的櫻紅色、表麵光滑濕潤的息肉樣增生物,可有少量“膿水”樣分泌物,如果局部摩擦可出血。
3、臍竇:也來源於胚胎卵黃管殘餘組織。臍部有一瘺管,呈盲端,臨床表現與臍茸相似。
4、臍腸瘺:出生後因卵黃管未閉,臍部有瘺管與小腸連接,多伴有小腸麥克爾憩室。臨床表現臍部分泌物較多,甚至有糞水樣液體至臍部流出。臍部造影檢查可見造影劑進入小腸確診。
5、臍尿管瘺:出生後因臍尿管未閉,臍部臍尿管與膀胱連接。臍部有較多清亮滲液,尤小孩哭鬧及排尿時明顯。造影檢查可見造影劑進入膀胱而確診。
飲食應該增加含植物纖維素較多的粗質蔬菜和水果,適量食用粗糙多渣的雜糧,如標準粉、糙米、山芋、綠豆、涼粉、薯類、玉米、燕麥片等;多食各種新鮮瓜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香蕉、梨、蘋果、苦瓜、黃瓜、荸薺、白菜、芹菜、絲瓜、黃花菜等;適當吃一些富含油脂類的幹果,如鬆子、芝麻、核桃仁、花生等;涼開水、蜂蜜等也有助於排便;少吃肉類和動物內髒等高蛋白、高膽固醇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斷臍不久的新生兒常有肚臍流水(指肚臍發濕、有分泌物)的現象,有的經過治療短時間內就好了,有的則長期不愈,少數病兒甚至肚臍流出糞汁或帶尿味的液體。
能引起小兒肚臍流水的疾病有:
1、臍茸:它是胎兒時期臍部黏膜殘留物,臨床上較多見,病變的外表顏色稍紅,很像一小塊粉紅肉,位於肚臍中央,分泌物不斷,觸之,有時流出少量的血樣物。
2、卵黃管瘺:它是卵黃管未閉合的殘留管道,肚臍中央的下方有瘺孔,由孔處流出糞便樣物。
3、臍尿管瘺:它是臍尿管未閉合的殘留管道,肚臍中央的下方有瘺孔,由孔處流出尿味的液體。
以上三種情況經過手術治療,矯正畸形,肚臍流水症狀即可消失。
4、臍炎:多因斷臍後肚臍被汙染所致,本病是新生兒常見疾病。除肚臍有膿性分泌物外,肚臍周圍有時紅腫,厲害時可引起腹壁大片發炎以及敗血症。治療需使用抗菌素,臍部可用75%酒精清潔後,外上臍帶粉,對已形成膿腫者,要及時開刀除膿。防止小兒用手摳肚臍,造成臍部損傷而繼發感染,也可按臍炎來處理。
5、臍肉芽:它是斷臍後未愈合的傷口受異物刺激形成的櫻紅色腫物,多位於肚臍中央,約米粒到黃豆大小,其表麵放到放大鏡下觀察,尤如剛長出的一叢叢小苗芽。治療可用20%硝酸鉀燒灼,必要時用電灼或手術切除。
6、肚臍濕疹:小兒有時濕疹剛好長在肚臍部,肚臍內或周圍常有小的紅丘疹或皮膚糜爛,分泌物時多時少,由於搔癢常合並臍周圍抓痕。治療可用1%呋喃西林液清洗濕疹處,然後塗40%氧化鋅油,每日可清洗塗藥1-2次。
引起肚臍流水的病因未除,肚臍流水就難以消除。因此,對小兒肚臍流水的治療首先是盡可能在短時間內明確病因,在針對病因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對症治療,減少和避免病情的發展。